公司要求員工分攤超額電費 法院判公司退還工資


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公佈一起勞動爭議案件,涉及一名科技公司的研發部主管李某和其所在的單位。李某因為公司未能充分證明其應承擔的電費分攤而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和返還扣除的工資。

最後,法院裁定科技公司將每月扣除的電費全額退還給李某。 據解,李某加入該科技公司後,公司制定管理制度規定,給辦公場所設定用電限額,每月超出限額的電費由員工分攤。但是,公司卻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李某個人消耗超出用電限額的電力。李某認為公司的做法違法,因此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在審理過程中,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認為,李某並沒有因為工作之外的原因耗費公司電力的情況,公司未經充分證明就從其工資中扣除電費分攤,違反法律規定。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和國傢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克扣工資。而對於電費的分攤,用人單位應當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超出用電限額的電費是由員工個人使用造成的,才可以向員工收取電費分攤。


相關推薦

2023-06-15

用,屬於克扣工資行為。員工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前不久,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佈一批勞動爭議典型案例,其中,一則涉及公司要求員工分攤辦公室超額電費的勞動爭議糾紛,引發廣泛關註。基本

2022-07-07

公司要求以虛擬貨幣支付工資,員工不同意,將已註銷公司的兩名股東胡某、鄧某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要求支付工資、績效獎金及加班費。7月5日,記者從朝陽法院獲悉,該院日前一審判決兩名股東應以人民幣支付員工

2023-07-17

員工吐槽公司各種問題,結果被開後要求賠償,法院判決,不支持員工的賠償訴求。據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披露的判決書顯示,耿某某原系北京某醫院有限公司員工,2020年4月30日,耿某某在朋友圈發佈的內容為:X聽說過借錢發

2024-05-04

快科技5月3日消息,員工在公司上班遲到,公司進行一定的罰款警示無可厚非,但一年因遲到,公司罰款20萬元,多少有些離譜。據國內媒體報道,江某於2019年9月17日入職某醫療公司從事內勤工作,公司規定:未經批準無故不上

2023-11-14

商傢應當全額退款。據山東高法公眾號介紹,張某通過A公司運營網購平臺中的B店鋪購得手機一部。簽收手機當日,張某連接互聯網並激活手機,下載安裝其平時工作所需的一款軟件,安裝後發現該軟件出現閃退現象,無法正常

2022-09-27

2021年4月,為提高其所經營的某品牌速凍食品銷量,華溪公司(化名)找到在抖音平臺提供直播帶貨服務的某文化傳媒公司,雙方簽訂帶有對賭性質的營銷服務合同,約定文化傳媒公司根據華溪公司的要求,為華溪公司指定產品

2023-06-12

傢人要求全額退款,但遭遊戲公拒絕,遂提起訴訟。遊戲公司認為,遊戲充值時間跨度有三個月,所有充值金額已全部被消費完畢,孩子的監護人也存在監管責任不到位的情況。最終,經法院調解,雙方達成和解,約定遊戲運營

2022-08-31

8月30日消息,昨日臺灣大同集團代子公司——臺灣面板大廠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映管”)發佈公告稱,經桃園地方法院裁定,中華映管宣告破產,負債總金額為新臺幣418億3,355萬7千元(約合人民幣95億元),

2023-05-04

近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公佈一起員工不轉發公司廣告至朋友圈被罰款、開除的案例,值得深思。據悉,當事人陳某供職的某婦產醫院,2017年6月制定院內員工微信朋友圈推廣活動方案,要求全體員工每日轉發醫院文章,並且

2024-03-07

學院研究生艾震因保管費用問題起訴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要求返還保管費用1元。3月5日,艾震表示收到來自法院的判決書,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判決予以支持;而在3月6日,豐巢相關負責人表示豐巢已對判決進行上訴

2023-04-28

4月27日消息,據澎湃新聞報道,殷某的前同事與公司打官司,殷某向這位前同事提供自己的工資流水,隨後殷某被公司開除。殷某將公司告上法庭,上海長寧法院認定,殷某是對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該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2023-05-29

加班時長有考勤記錄,向公司要加班費時,卻被告知是惡意、虛假加班,沒有加班費用,如此離譜事情,發生在北京某酒店內。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的一則討要加班費的案件顯示,逯某某自2018年7月26日入職北京某酒店管

2023-10-26

快速發展,網絡主播成為新興的就業崗位,但網絡主播與公司之間的關系問題一直備受爭議。近日,廣西貴港市平南縣人民法院審理這樣一起案件,法院判定傳媒公司與主播存在勞動關系,並判令該公司支付相應的經濟賠償。202

2023-03-29

沒電,查看車輛合格證發現,制造商也與德國毫無關系,要求退貨被拒絕後,張先生起訴至法院,要求退一賠三。法院調查發現,該電動車續航確實隻有50公裡,與宣傳不符,商傢誇大行為構成欺詐。最終,法院判決張先生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