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全逃離中國?其實他們真把中國當傢


“合資車不行。”“什麼人還在買合資車呀。”“讓我猜猜下一個退出中國的合資車會是誰?”……類似的言論想必大傢在網上都看到不少吧。就在前幾天,乘聯會和中汽協都公佈大傢喜聞樂見的國內乘用車的銷售數據,進一步印證合資車在國內的頹勢。

因為不論按照哪個統計口徑來看,去年自主品牌造的汽車賣得比所有進口和合資車加起來都多,這可是歷史上第一次。


合資車企裡,隻有德系還算穩定,而日系以及美系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至於韓系、法系,蒼天保佑,大概率明年就被並入到其它車系欄目裡吧。

在這種勢頭下,合資車企跑路似乎成常態。

比如前兩年的出走的雷諾,不再國產的 Jeep 、敗逃的謳歌們。


於是,不少網友調侃道:

海外車企們幾十年來,隻要在國內註冊一個合資公司,就想打開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那剩下的合資車企們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除變賣自己的產能去幫忙代工以外,他們還想出一條新路:

“ 反向 ” 出口


什麼意思呢?大傢都知道,當年各大車企來國內成立合資企業,更多是看中國內的市場,在國內造車賣給中國人。

可現在中國人不買賬,花這麼多錢造這麼多生產線、廠房總不能空著吧,那幹脆在中國造車賣往全世界

其實呢,這種反向出海不算什麼新鮮事。

早在 2022 年,上汽通用累計整車出海銷售量就已經突破 100 萬輛。


不過在去年,這個趨勢似乎和以往的主動出口不大一樣。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說出要把中國工廠打造出全球化工廠、準備把合資品牌國產車型銷往海外的品牌有:

悅達起亞、東風雪鐵龍、東風本田、北京現代

等等。光這份名單,要不是提前和大傢打招呼,你可能都以為這是合資車企的 “ 死亡筆記 ” 。


所以這些在國內市場的失意者,不約而同把目光看向海外,反而像是一份高情商的 “ 投降聲明 ” 。

其中, Stellantis 集團打算把神龍公司( 東風汽車集團與 Stellantis 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 )打造成整車和零部件全球出口業務中心,隨後就把標致 408X 賣到越南。

而在這之前,凡爾賽 C5 X 在歐洲、日本等海外市場的銷量就已經接近 2 萬輛。

廣汽本田則是從去年 4 月宣佈開啟整車出口業務,反手就把國內增城工廠產的奧德賽賣回日本老傢, 8 個月銷量就突破 2 萬輛……


而像做得好的像悅達起亞,已經靠這個生意賺不少。

他們去年一年攏共賣 16 多萬輛車,結果整車出口占比超過一半……

嘗到甜頭的悅達起亞就放出話來,到 2026 年,實現鹽城工廠的年出口規模提升至 20 萬輛以上,前不久又改口成全面向年產銷 30 萬臺發起總攻

是不是很久都沒看到合資車企們有這麼多動作?

不過說來也正常,畢竟合資車企們這幾年過得實在憋屈

我們就拿二三線的合資商長安福特為例,2016 年的長安福特凈利潤高達 180 多億,而到 2022 年卻虧損 24.49 億元

關於這些合資商在新能源浪潮裡的掉隊的故事,大傢看的也挺多的。

脖子哥隻想說,雖然也有不少頭部廠商在努力嘗試轉型,但實際上無論是產品力、性價比和口碑等等方面,和國產一線品牌還是有差距。


更不要提這些二三線、三四線的合資車企,所以跑路一堆,剩下的估計也不怎麼指望在國內市場翻盤。

放棄國內不意味著都投降,從躺著賺錢到虧麻,這些車企們肯定是想著找補回來。

那麼出海就成他們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合資車企們選擇出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車在海外沒有國內那麼受歡迎

從國內視角看,電動化的浪潮勢不可擋,大傢都快卷瘋。

但國際范圍裡,有大片的國傢和地區對電車沒那麼感冒,以至於目前看來,全世界一半的電車都賣到中國。

所以當海外消費者還是更喜歡油車的時候,這些合資企業倒騰倒騰出海還能緩口氣。

另一個原因就是,像我們國產車出海常見的幾個問題就是國際化經驗不足、世界范圍內的品牌認可度不高等等。

這些恰恰就是合資車企與生俱來的優勢。

就像在 2022 年,我國國內車企出口最多的是上汽集團,而它賣的最好的就是 MG 。


究其原因,不就是很多外國人,至今還以為 MG 是英國牌子嗎?

所以,論國際化、品牌認可度這些,合資企業揚長避短走海外路線,似乎還挺明智的。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從世界范圍來看,全世界能夠擁有汽車工業的國傢就沒幾個,能像中國這樣擁有完整、低價和方便的汽車工業幾乎找不出第二個

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就曾表示,將中國定位起亞的全球出口基地,除成本低,效率高,質量好之外,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都把中國當成主要根據地,在中國造車更有優勢。


那把中國當成全球工廠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哪怕經過物流、關稅等等溢價後,中國造的合資車出海還是足夠便宜,依舊能夠讓他們賺到足夠的錢。

就拿前面提到的東風標志 408X 為例,這車在國內賣 14.57 萬,在一眾價格屠夫面前還被挑三揀四,一年才賣 4000 多輛。


可當它以 30 萬的價格在越南上市的時候,越南人民甚至還覺得性價比很不錯。




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麼看起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內的優質汽車生產鏈的成熟度還在持續上分。

不僅自主品牌出海吃到這波紅利,就連合資品牌也能靠這個繼續在牌桌上搏一搏。

當年小米憑借著國內的數碼供應鏈,喊出 “ 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 ” 。

脖子哥總覺得,我們自主品牌靠著國內的汽車供應鏈,對著全世界喊出 “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 ” 也是早晚的事兒。


相關推薦

2024-04-26

流量的全球品牌但相比“把流量玩明白”的中國品牌,以合資為主的全球品牌卻還在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一個最鮮明的對比是,國產品牌哪怕是央企背景,老板在演講的時候都很慷慨激昂,金句頻出,很容易吸引路人的目光。

2023-02-01

,市場平均標準為219個。具體來看,榜單前四陣營中均為合資品牌,分別是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別克和一汽豐田,而本田包攬冠亞軍,成為最大的“贏傢”。別克和一汽豐田的問題數僅相差一個,傳統合資品牌的品控表現也相

2023-11-03

廣汽三菱,正式宣佈倒閉。這是第一傢倒下的日系合資車企,黯然退場之外,資產處理和員工去向也引發人們廣泛關註。根據官方公告,三菱在中國的生產設施將由廣汽埃安接手,三分之一勞動力也轉簽埃安,但幾乎都是年輕人

2024-08-21

戴姆勒和比亞迪簽署合作備忘錄,當年7月雙方各持股50%合資成立騰勢汽車,同時也成立中國第一個新能源豪華品牌,還是中國第一個技術性合資的公司。就這樣,中國第一個憑借技術取得對等話語權的合資車企正式誕生。在傳

2022-08-07

不是啥新鮮事兒。因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特殊原因,讓合資車成為一種獨特的存在,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占據著我國汽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畢竟相比於進口車,合資車,尤其是豪華品牌的合資車價格就要便宜不少。奈何很

2023-03-08

各類購車、用車問題。”威馬汽車表示。自主品牌發力,合資車份額縮水無論是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還是一汽豐田和別克,它們都有個共同的身份——合資車。湖北這次補貼對象主要集中在合資車品牌,背後是合資車在華銷

2023-01-22

性的任務——借助新能源的東風,打破售價天花板,奪走合資乃至豪華品牌的傳統客戶,實現品牌向上的突破。不過經歷狂飆突進的兩年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對《財經》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在2023年會繼續增

2024-08-09

人員的人均工資約為77.52萬元,人均薪酬水平傳統車企(合資車企、國資車企)研發人員的3-4倍。按估算,其中最高的是理想汽車,研發人均工資高至約88.26萬元。在包括股權支付部分的情況下,2023年理想員工人均工資達到38.43

2023-03-11

幅高達9萬,刷新行業記錄。這樣的豪舉之中,寫滿二線合資汽車品牌的無奈。2023年前兩個月,全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超過20%,其中二線燃油車品牌尤為嚴重,比如旗下有大量二線合資車型的東風,銷量暴跌五成。東風雪鐵龍更

2023-12-06

額從2020年的13.8%下滑至2023年1-9月的8.3%。銷量大幅下滑,合資車企的“刀”便砍向部分勞務派遣的員工。本田汽車發言人稱:“(廣汽本田)產量正在減少,因此派遣合同也隨之終止。”該公司已於11月下旬向裁員對象發出通知

2022-10-10

加速切換,電動車令燃油車壓力陡增。比亞迪拿什麼進攻合資品牌?越來越多電動車品牌湧入商超,像賣電子產品、化妝品一樣賣車。在廣州海珠萬達廣場一樓,匯集嵐圖、哪吒、華為等店銷售電動車,比亞迪也進駐。第一財經

2023-03-16

3月份有超過30個品牌參與此次降價大軍中,其中大部分是合資車,從最初的東風系列車型大降價,雪鐵龍C6直接補貼9萬元直接讓雪鐵龍C6到供不應求的局面,到後來的雪佛蘭、大眾等車型的降價直到現在的自主品牌汽車的補貼優

2024-01-09

中,純電動推出53款,插混推出31款,增程式推出10款。而合資車的新品推出節奏明顯放緩,2023年僅推出7款。其中,純電動新車5款,插混2款,増程沒有推出。崔東樹表示,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正確性不斷體現,技術快速迭代和產

2023-11-30

馳與寶馬共同宣佈,將以50:50股比在中國成立一傢全新的合資公司,該公司的運營重點將圍繞“超級充電網絡”展開。根據計劃,至2026年底,這一新合資公司將在中國建設至少1000座超級充電站,約7000根超充樁。首批充電站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