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淘寶上華為車標熱銷,很多問界車主都把車尾的賽力斯車標摳掉換成華為車標。品駕在某寶上搜搜,果然賣傢不在少數。而且賣傢還很會投其所好,各種“華為”、“HUAWEI”,或者是“HarmonyOS”車標應有盡有,連華為的花瓣標也可以按需定制,賣傢更直接打出“根據官方字體一比一開模打造”的宣傳。
淘寶上熱銷的華為車標 圖源:淘寶截圖
在賣傢評論中,甚至有賣傢直接評論“註入靈魂”,這種換標的精神升華,在以前的摳標操作中還真是少見。
圖源:淘寶截圖
摳標是門技術活
其實摳標並不是啥新鮮事兒。
因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特殊原因,讓合資車成為一種獨特的存在,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占據著我國汽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畢竟相比於進口車,合資車,尤其是豪華品牌的合資車價格就要便宜不少。奈何很多車主卻過不心裡那道坎:車尾多中方合資品牌名稱,這個豪華就顯得不那麼純粹。
於是很多車主開始對車尾的標志下手,據說經常被摳的是華晨寶馬、奇瑞捷豹路虎。豪華品牌國產,在很多車主看來似乎身份也跟著打折扣,本著要面子不要裡子的原則,摳之。
如果想自己動手,你甚至可以在網上直接搜到摳標教程。
圖源:網絡
對於廣大車主來說,這堪稱成本最低、價值最大的改裝車操作。
為防止摳標,豪華品牌其實也有應對方案,比如“北京奔馳”的設計,四個字連在一起,想摳掉兩個字肯定是不行。
“北京奔馳”連在一起的字體設計 圖源:品駕 董楠攝
但這也沒有阻礙手癢的車主們,那就四個字都摳吧。
圖源:品駕 董楠攝
有意思的是,雖然BBA都國產,但是華晨寶馬是被摳的最多的,“北京奔馳”、“一汽奧迪”相對好些,這是為啥?
據說在很多車主的潛意識裡,與豪華品牌合資的中方品牌也是有鄙視鏈的,華晨的分量,比起北汽、一汽來說還是差遠,華晨與寶馬的組合,看起來更違和。
圖源:源於網絡
4S店也拿捏用戶心理,在用戶提車時,很多4S店還可以直接提供摳標服務。“摳兩個”or“全摳”可任選。
這種對中國制造的不信任,到特斯拉國產時也沒有消除。
2020年,國產特斯拉開始交付,國產後的Model 3車尾標也變成“特斯拉”三個字。手癢的車主們又按耐不住。似乎摳掉“特斯拉”,中國車主們開的Model 3就是和行駛在美國西海岸的Tesla沒有什麼區別。
圖源:抖音視頻截圖
“提車-上牌-摳標”成為很多車主的標準購車流程。據說特斯拉交付中心也本土化4S店的摳標服務。
新造車掀起摳標新維度
蔚來、小鵬等第一波新造車品牌進入市場,掀起新的摳標操作。
因為最初采取代工模式,蔚來、小鵬的車型車尾必須加上生產企業的名稱,“江淮蔚來”、“海馬汽車”的字樣,成為我國汽車工業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一種新表現形式。
同樣都是中國品牌,因為品牌基因不同,摳標的鄙視鏈有不一樣的味道。
摳掉“江淮”或者摳掉“海馬”,保持新造車純粹的原創基因,車主們似乎從中就可以獲得一種“科技”、“前衛”甚至“小眾”的個性表達。
圖源:品駕 董楠攝
國產品牌與新造車品牌的組合,負責生產的那一方始終沒有什麼存在感,車主們甚至覺得生產企業不配擁有“姓名”。但好在,這一次並不是完全對國產車的排斥,而是在互聯網、智能、電動化的加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以一種新的方式博得中國消費者的好感。
即便不是脫胎於傳統的中國汽車品牌,但是新造車在本質上還是中國品牌。
摳標鄙視鏈,幾乎隨著汽車市場的演變也在持續演變。鄙視鏈背後,被鄙視的國產車,悄然走上鄙視鏈頂端。
甚至摳標還不足以實現個性表達,摳完之後還要換標,車主們的心理才能得到極大滿足。
那些將賽力斯的標摳掉,換上“HUAWEI”的車主們,在講起這樣的操作時,才會不自覺地輸出“覺得這樣有靈魂”的舒適感。
與華晨寶馬、奇瑞捷豹路虎摳標是為凸顯檔次,或者摳掉“特斯拉”是為與國際接軌不同,換上華為標的車主們,似乎更在意尋找一種身份認同。
據說關於摳標的問題,小康股份董事長張正萍還親自回應,並且表現的十分理性:
“產品好不好,市場說算。如果產品不行,不管貼誰的標都不會有人買。問界M5的關註度這麼高,對於小康和華為雙方的合作來說,是一個激勵和肯定。”
是呀,眼下誰會對市場熱銷說不呢?何況摳標完全是用戶的自主行為,即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機動車的註冊結構、構造或者特征。但是摳標的行為依然不能完全規避,並且已經升級為換標操作。
從摳標到換標 誰走向鄙視鏈頂端
關於這種換標操作,有網友評論:時代變!
圖源:微博截圖
事實上,在整個消費市場,曾經被嫌棄的國貨都在經歷一輪轉型,甚至還引發“年輕人為何越發愛國貨”的討論。其內核不止國貨的升級,而且,在拿捏中國用戶上,中國品牌漸漸顯示出優勢。
汽車市場也是如此。
無論是十萬元以下的小車,還是三四十萬的中高端市場,在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切換中,中國品牌似乎一下子把握住用戶的需求,無論是時尚感,細節,還是智能,中國品牌都站來超越合資品牌的制高點上。
這也是決定中國品牌能夠憑借著新能源汽車順利爬上摳標鄙視鏈頂端的主要原因。
今年年初,日本高校機械工程團隊拆卸一輛宏光miniEV,發現這款中國最熱銷的小車整體性價比高的原因,在於模塊化思路,將便宜、不耐用的零件以更易於更換的方式組裝在一起,達到“容易損壞但容易修理“的特性。
圖源:源於網絡
在生產制造端的成本控制能力上,中國品牌已經完全自主化,而不是照搬國外生產制造模式,加上大部分零部件來自於中國,讓日本感嘆他們根本不具備生產這樣便宜電動車的能力。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低端車市場,甚至是在和“老頭樂”搶地盤上,中國品牌也拿出讓國外同仁敬佩的生產能力。
除生產制造能力,具有新的品牌基因、在智能電動車市場領跑的新品牌們,還以獨特的方式培養出更高的用戶粘度。
比如蔚來無法比擬的用戶運營能力,在手機市場擁有絕對影響力的華為,幾乎將這種影響力復制到中國汽車市場。
從“要面子”到尋求“自我認同”,雖然摳標的行為沒有什麼改變,但是我們確實看到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鄙視鏈變遷,背後是中國品牌新的機會。
而那些被摳掉的品牌們,你們也該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