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控訴銀河之光抄襲背後:兩傢車企的設計師是同一人


2月28日,長安汽車給吉利汽車發去律師函,稱吉利近日發佈的“銀河之光”概念車涉嫌抄襲長安的設計。長安汽車指出,吉利銀河在設計過程中,抄襲長安的概念車和量產車相關元素,有博主貼出對比圖片,在涉嫌抄襲的設計之初,還進行標紅,大傢可自行參考。

對此,吉利汽車方面也迅速回應:稱該律師函的內容嚴重失實、對我司的指責毫無根據,誤導公眾,對我司品牌和商譽造成嚴重損害。

並且強調吉利銀河之光基於吉利SEA浩瀚架構正向設計開發,在設計上延承吉利獨特的“漣漪美學”,有著獨立且完整的設計理念體系。

目前,對於此事,雙方還在進一步溝通協商當中。

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主導吉利銀河品牌的設計師,也是前長安汽車全球設計總監陳政。

陳政於2002年入職長安,後出任長安全球設計總監,開發逸動、CS75、UNI系列等經典車型。2021年12月離開長安,次年3月任吉利集團設計副總裁,主導“銀河之光”原型車設計。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陳政主刀的銀河之光系列車型,與長安汽車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之手,或許很難牽扯到侵權之說。


相關推薦

2023-03-01

被友商的一紙“廉價”律師函,蹭走熱度。2月28日,一張長安汽車起訴吉利汽車的律師函在網絡廣為流傳,引發熱議。該律師函指出,吉利對外發佈的“銀河之光”原型車,存在大量與長安汽車概念車、量產車型雷同之處,該行

2023-02-28

油耗為5.23L/100km,CLTC工況下銀河L7綜合續航可超過1370km。長安發難:“銀河之光”抄襲而就在吉利發佈會後,2月28日,網傳吉利被長安汽車發律師函,告知吉利於日前發佈的“銀河之光”概念車涉嫌抄襲長安的設計。律師函稱,

2024-02-26

經快滿員。其他車企也在快速行動,無論是一汽-大眾、長安馬自達、奇瑞等傳統車企,還是極氪、嵐圖、零跑甚至小鵬等新勢力品牌,都在大量接洽高合的員工。除此之外,商湯絕影和Momenta等供應商也在留意高合離職的員工。

2023-11-25

不像新勢力那般兇險,但為爭奪市場,也出不少血。比如長安。在大規模降價之前,深藍SL03的指導價是18.99萬元起。然後在密集的優惠和降價後,深藍SL03一度隻要15萬左右就能買到。最新款的起售指導價更是低至14.59萬。此外,

2023-12-05

作,讓大傢覺得換電又可以。先是在 11 月 21 日,蔚來和長安簽個換電合作協議,雙方打算在換電電池標準建立、換電站共享這些方面一起玩玩。至於具體要在哪些車型上合作,沒有明著說,但長安子品牌深藍汽車的老大也出席

2024-08-16

年來自主品牌車企頻頻吸引國外設計大牛,包括比亞迪、長安汽車、理想汽車、一汽紅旗、小鵬汽車等均有相關人員入職坐鎮。

2022-09-05

的前提下,大部分上市車企營業收入仍實現同比增長,僅長安汽車和上汽集團出現一定程度的負增長,其中上汽集團受今年上海地區疫情影響較大。雖然營業收入表現較為樂觀,但在賺錢能力上,各傢車企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2024-05-11

其中一共有5傢車企凈利潤同比下滑,分別是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廣汽集團、江淮汽車和北汽藍谷。其中,北汽藍谷的凈利潤虧損10.1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8.9億元,其虧損還在進一步擴大。當長安汽車發佈一季度凈利下滑超

2022-09-15

斯拉拿下 8 省 / 直轄市上險量亞軍,重回暢銷榜單。3、長安電動王牌深藍 SL03 首戰大捷,兩天時間上險量逼近千臺,極具爆款潛力。4、新玩傢中,問界 M5 成最暢銷增程車,也助力賽力斯進入新勢力前五名。5、蔚小理在 8 月份

2024-04-16

插混市場,除比亞迪繼續占據統治地位以外,吉利銀河、長安深藍和長安啟源也擠進來。傳統車企憑借著規模優勢和在發動機上的積累,在 20 萬以下插混市場占據絕對的優勢。不過高端插混領域,依舊是問界和理想的天下。相

2022-08-19

企和產業鏈企業均對生產做出調整,做出暫停生產決定。長安汽車於8月18日宣佈,長安深藍SL03已於8月15日起暫停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工作,預計本輪停產將從8月15日持續到24日。長安深藍表示,本次停產對長安深藍SL03車型8月的生

2022-10-23

設計都會模仿復刻。日前,福特設計師在線實名diss通用抄襲,原因是在昨天發佈的GMC電動皮卡的屏幕佈局上,通用也設計一個屏幕旋鈕,而這正是當初Mach-E的標志性設計。福特設計師犀利吐槽道:幹脆我把CAD文件給你得,還能

2024-03-19

說,現階段車企們更願意使用一體式的設計思路,“比如長安Uni系列的一體式保險杠,成本價要比‘一個保險杠+一個格柵’的方案省錢。再比如特斯拉的無前臉化設計,也直接將上格柵省略。”越來越多的車企也願意在生產端

2022-08-14

甚至讓許多中低端車型,看上去都有高端車的感覺。然而車企也必須承認,減少實體按鍵給司機帶來許多不便。中控屏所帶來的的科技感和綜合體驗提升,大多並不是在駕駛方面,或者說與我們出行相關的功能,中屏幕唯一的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