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建議榴蓮1天最多吃1瓣:富含脂肪和糖分 增加肥胖風險


隨著榴蓮價格的顯著下降,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實現“榴蓮自由”,盡享這一熱帶水果的美味。然而,專傢提醒,盡管榴蓮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但過量食用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需警惕其背後的隱患。

據成都大學臨床醫學心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介紹,榴蓮因其高纖維特性,適量食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助消化。然而,一旦攝入過量,榴蓮中的高纖維成分會在腸道中吸水膨脹,有堵塞腸道的風險,引發便秘、腹脹等消化不良癥狀。

同時,榴蓮還是一種高熱量水果。每100克榴蓮含有約147千卡的熱量,相當於一碗米飯。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導致熱量過剩,增加肥胖的風險。

此外,榴蓮富含脂肪和糖分,過量攝入會導致血糖和血脂水平升高,對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尤為不利。榴蓮中的組胺等物質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皮疹等,而榴蓮中含有的硫化氫氣體過量攝入則可能導致頭痛、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

更值得註意的是,榴蓮中含有酪氨酸,這是一種可以轉化為色氨酸的物質,過量攝入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導致情緒波動、失眠、焦慮等。


相關推薦

2024-05-16

功能,攝入過量會導致情緒波動、失眠、焦慮等。綜上,醫生建議,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這類人群不適宜吃榴蓮;對於多久吃一次對身體好,臨床並無相關結論,但是考慮到過多食用會帶來健康問題,因此建議一天不要食

2024-06-05

隨著端午節的腳步漸近,五彩斑斕的粽子已紛紛搶鮮上市。但在這個美食與佳節交織的時刻,我們如何既能品味傳統美味,又能兼顧健康飲食呢?營養專傢提醒我們,粽子作為一道傳統美食,具有補中益氣、暖胃健脾等多重功效

2024-06-05

6月4日消息,據國內多傢媒體報道,端午節臨近,各類粽子已搶鮮”上市,怎麼吃更健康?專傢表示,從營養角度來說,粽子具有補中益氣、暖胃、健脾等功效,但粽子熱量高、不易消化,正常人單日攝入量不建議超過3個,晚餐

2024-04-02

快科技4月1日消息,話題多吃堿性食物瘦得快”引發關註。據媒體報道,常見的堿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粗雜糧、堅果和牛奶,這些食物中富含鉀、鈉、鈣和鎂等元素。專傢指出,肥胖者通常具有酸性體質,可以通過增加堿性

2024-03-04

賈玲《熱辣滾燙》的影響,不少人開始熱衷於減肥,不過醫生提醒,減肥不單是減重,更重要的是減掉脂肪,盡量減少肌肉流失。臨床發現能量攝入過低時,減肥常常以丟失水分和肌肉為代價,不利於健康,且體重不易維持長久

2023-11-16

代產品。中國人群攝入的反式脂肪酸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限值,顯著低於歐美國傢人群攝入量。誤區三:橄欖油就是最好的植物油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張堅指出,橄欖油的主要營養特征是油酸含量高,但並不是

2022-11-26

珠奶茶中的珍珠就含有糖。根據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攝入糖分不能超過50g,最好在25g以下。也就是說,喝一杯奶茶就已經超過今天的糖分建議值。真想減肥,與其不斷地尋找各種無糖食品,不如調節自己的膳食結

2022-10-10

。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睡眠時長的需求也不一樣。按照醫生建議,小學生要睡夠10小時,初中生要睡夠9小時,高中生要睡夠8個小時,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白天能集中精力學習。成年人每天最好睡夠7-8小時,而且要在黑暗的、

2023-03-20

中西醫結合治療,具體恢復時間因個人體質而定。對此,醫生建議年輕人要適當放松心情,緩解壓力,不要過度熬夜。看王女士的經歷,有網友表示:壓力太大、熬夜,會隱性傷害人,無痛,然而當你發現傷害時,嘴可能已經歪

2024-02-26

對身體造成危害,如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醫生也提醒,喝含糖飲料易導致尿酸升高,長期攝入過多糖分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誘發糖尿病,建議盡量少喝奶茶。這一事件引發人們對消費觀念、健康意識以及生活方

2024-04-12

快科技4月12日消息,老一輩人常說:吃西瓜要吐籽,不然會肚子疼”,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科學依據,下文的一位患者,就用親身經歷,證明吃瓜不吐籽的危害。據國內媒體報道,近日,廣州中山六院內鏡外科主任郭學峰團隊,接

2023-05-07

。有網友認為,一頓飯吃這麼多螃蟹可能不健康。對此,醫生表示,過量食用螃蟹或引發多種疾病。螃蟹屬於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一次性吃過多的螃蟹會促進胰液分泌,從而導致胰管壓力升高,如果出現胰液排泄不暢的情況

2023-02-17

倍,埃塞俄比亞增至1.4倍。在亞非地區,傳統食物熱量和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但隨著全球化進展,高熱量和高脂肪的歐美飲食傳進來。城市地區快餐店增加。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會導致肥胖,誘發糖尿病。也有調查顯示,

2022-11-09

。因此,我們最終會吃下大量的這些食物--這些食物通常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滿足我們的蛋白質需求的同時,容易導致肥胖的成分被大量攝入。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由阿曼達·格雷奇博士領導的悉尼大學團隊開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