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23日,捷尼賽思( 中國 )韓方首席協調員李哲在全員會議上抨擊現有的營銷策略。按照他的說法,捷尼賽思從回歸中國以來,一共虧掉30 億。而真金白銀換來的,卻是一年隻能賣千把輛車,營銷費用平攤到每臺車上高達71萬。
難怪有網友開玩笑稱:還不如放棄營銷,把售價砍一半,甚至能少虧點。在大會上,這位身居高位的李哲歐巴還炮轟員工對公司沒有感情。( 不買自傢車 )
對於這點,說句公道話,捷方最好還是先從自身找原因。如果能盡快學習某些車企,給員工們開出 5 折的巨額優惠,相信銷量馬上就能起來。
說到這兒,肯定會有不熟悉韓國車的差友想問: “ 捷尼賽思?啥牌子? ” 說實話,脖子哥自己都還總把它寫錯成 “ 傑尼賽思 ” 、 “ 捷尼賽斯 ” 或是 “ 捷尼塞斯 ” 。
反而那些常看韓劇的女生會對這個品牌更有感知,隻要亮出它的車標,一定有印象:這不就是韓劇裡財閥、霸總們最常開的那個牌子嘛。
其實簡單講,捷尼賽思是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獨立豪華品牌,類似雷克薩斯之於豐田,林肯之於福特,或是智己之於上汽。
雖說這個牌子講起來可能沒多少人認識,但它跟中國的淵源挺深,迄今為止已經 “ 入華 ” 三回。第一次可以追溯到 2008 年,那時候它還叫 “ 現代勞恩斯 ” ,是現代品牌下的進口高端線。
代表車型是輛雙門轎跑:勞恩斯酷派,售價 19.9 萬元 - 32.5 萬元。
這個價格放現在可能感覺不是很貴,但要擱在 08 年,這些錢能在北京買小 20 平房子。
所以毫無意外,現代勞恩斯在中國完全賣不動。
而在當 7 年小透明之後,勞恩斯更名為捷恩斯,並作為獨立品牌二次入華。
這次帶來的是中大型豪華轎車 G90 ,依舊是純進口 + 高價的配方。37.8 萬 - 64.88 萬元的售價沒有在市場上激起一絲水花,才賣一年就潤回韓國。
第三次,也是最近一次,就到 2018 年。現代集團眼饞中國爆發增長的豪華車市場,終於又想起捷恩斯。這回韓國人不是小打小鬧,帶來旗下包括燃油、純電、轎車、 SUV 在內的全系車型,還重新起個雅一點的譯名:捷尼賽思。
中國市場,我終於又回來思密達。但來來去去這麼多回,捷尼賽思咋就沒整出名氣呢?隻能說戰略上多少有點大病。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它傢的賣車策略,那就是 “ 在西洋基礎上添加一些中國元素 ” 。
就拿營銷來說,捷尼賽思走的是歐美賣車那套畜牧業邏輯:投放海量線下廣告,把知名度搞起來,自然會有客戶乖乖地來看車。但看這不明覺厲的廣告吧,隻能說確實是很有調性、很有想法。
再例如 2021 年的那場外灘無人機表演,據說用上 3281 架無人機,還創個最多無人機架次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場面整挺大,但對賣車有多少幫助?就很難評。。。
這些花活兒忽悠忽悠老外或許還行,對我們從小看慣大場面的天朝人來說,那純屬關公面前耍大刀。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些廣告打得再好,也隻是增加顧客的進店幾率。
但放眼全國,捷尼賽思隻開 17 傢門店,比勞斯萊斯還稀罕,看來是真不想賣車啊。
也難怪韓國總部會緊急派出審計組,全面調查中國區的的所有花費。對於這些問題,中國區前 CEO 何睿思 Markus Henne 肯定有責任,所以這個德國佬在不久前的 10 月 25 日就拍屁股滾蛋,而接替他位置的就是開頭提到的韓方首席協調員李哲。
據說李哲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把公司內官方語言從英語變為中文。
照這麼說,過去數年內捷尼賽思的狀態都是 “ 一傢韓國車企,雇個德國人,帶著群中國和韓國人,說著英文,在中國賣韓國車 ” 。離個大譜。
不過談到這兒還漏個問題,捷尼賽思車究竟咋樣?如果隻談外觀的話,脖子哥 10 分裡能給捷尼賽思打 9 分。
隨便選一輛 GV80 來說,看看這 buling buling 的菱形格柵還有大輪轂,嘶哈嘶哈。英國那個賓利品牌知道吧,大傢都叫它小捷尼賽思。
但除 G90 出個行政加長版以外,其他車型都是全球統一的標軸版,跟 BBA 同級別那些帶 L 的車型一對比,後排空間吃大虧,傢庭用戶根本不會考慮它。
標軸就標軸吧,至少操控好,但捷尼賽思又不肯給中國市場引進大功率的 V6 引擎版本,國內車主隻能湊活著用 2.0T 引擎小馬拉大車。
所以本來心水操控性的那批人,也不會選捷尼賽思。不給力的不僅僅是車內空間,科技配置也一齊拉跨。例如懸浮式的 14.5 英寸小屏,是觸屏,但不太方便夠到。
還有這塊觸控板,鍍鉻和金屬雕刻的確很漂亮,但印象裡這應該是前觸屏時代的老古董。
至於中控臺上,也是密密麻麻一片按鍵和旋鈕。對比新勢力佈滿大屏的車艙,就像 iPhone 遇上諾基亞。
說實話,脖子哥個人其實非常欣賞實體按鍵,因為用起來是真的方便。但老實說,現在看捷尼賽思的這套內飾,我能感覺到它很好用,但說不上來為什麼,就是感覺它過時。
總體看下來,感覺捷尼賽思還是偏於維持全球統一策略,一心想著保住油車基本盤,沒有針對中國市場做細化。
這也帶出捷尼賽思 “ 三進宮 ” 卻依舊敗走中國市場的根本因素:我們不缺所謂 “ 進口豪華品牌 ” 的平替。對正在崛起的新中產來說,大傢的買車預算基本集中在 20 至 50 萬之間。
捷尼賽思看起來跟這群人挺適配,但他們多數要麼選 BBA 的入門車型( 要鳳尾 ),要麼會購買蔚來、理想這樣的自主品牌高端車( 選雞頭 )。
至於捷尼賽思這個帶點老氣的 “ 進口大現代 ” ,不是雞也不是鳳,硬要用禽類部位來類比的話,最貼切的可能是鴨脖。高不成低不就,定位很尷尬。
其實敗走中國的也不光是捷尼賽思,這兩年幾乎所有韓國車都開始有些賣不動。
就拿捷尼賽思的母公司現代汽車來說,先是在前年把北京順義一廠賣給理想,又於今年 8 月掛牌出售 2017 年剛建成的重慶工廠,並計劃在將來進一步關停、出售更多工廠。
幾乎就是把 “ 斷臂求生 ” 四個大字寫在臉上。還有現代集團旗下的另一個品牌:起亞, 2016 年時還能在中國年銷 65 萬輛,而今年的 1 - 8 月,就隻賣 3 萬多臺。
現在對這些韓國車企來說,中國市場就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至於捷尼賽思在中國該怎麼自救,隻能說網上鍵盤叫好黨中要是有十分之一真買的話,這牌子早就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