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刺蝟公社,作者:園長,授權站長之傢轉載發佈。
2024年10月25日,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今年中國公司最大的赴美IPO之一。開盤之後,文遠知行一度大漲近30%,市值沖到380億人民幣。
剛過去的周末,谷歌旗下的Waymo完成迄今為止最大一輪56億美元的融資;不久前的10月11日,特斯拉發佈無人駕駛Robotaxi,在全球范圍內興起一輪新的Robotaxi熱潮;更早一些時候,百度旗下蘿卜快跑的“出圈”,引發全民對於Robotaxi的討論......
經過近10年的波折和風雨,這些專註L4級自動駕駛公司們,終於在2024年邁入新的階段。
而這輪潮水的另一個波峰還在後面,擁有250+輛Robotaxi的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也於10月18日遞交招股書,即將赴美上市。
這遠非浪潮之巔,而是L4級自動駕駛行業新的起點。
站在這裡,很有必要回望一下各個公司的來時之路,不僅僅是為厘清什麼樣的公司才是“Robotaxi第一股”,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中窺見,這些走在技術前沿的探索者們,將以何種方式,開啟智能機器代替解放人類駕駛的新紀元。
Robotaxi,自動駕駛最硬核的打開方式
一傢自動駕駛公司對於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仰”,往往潛藏在對於Robotaxi的投入之中。
這是因為當前階段,Robotaxi是最利於L4級自動駕駛技術大規模落地的應用:
一是可以實現技術的自我進化,“人車分離”的特性讓Robotaxi可以長時間保持營運狀態,而不是大部分時間停在車位,可以在真實的道路場景下,積累寶貴的裡程數據,更好地訓練安全、智能的“虛擬司機”;
其二,網約車市場已經相對成熟,如果能在其中實現自動駕駛,不僅可以降低司機人力成本,也能提升安全性。現在積累的Robotaxi初始“嘗鮮”用戶,也將會是日後Robotaxi大規模應用的“種子”。
從各傢公司的業務數據,就能看出來到底誰在認真做Robotaxi。其中,車隊規模、累計裡程和日均訂單量這三個指標,很能直接反映一傢公司的“Robotaxi”含金量:
從車隊規模,可以判斷這傢公司在Robotaxi領域投入多少真刀真槍;累計裡程,直接反映出積累多少Robotaxi的運營經驗;日均訂單量越大,則意味著與真正的商業化更為接近。
根據招股書顯示,小馬智行Robotaxi車輛已超過250輛,累積超3350萬公裡自動駕駛路測裡程,其中包括近400萬公裡無人駕駛路測裡程,每輛車的日均訂單量已超過15單。
能達到這個體量的Robotaxi公司,在全球范圍內一隻手數得過來。在海外,隻有谷歌旗下的Waymo和通用旗下的Cruise;
在國內,幾大頭部L4級自動駕駛公司中,文遠知行相比Robotaxi,更側重無人駕駛小巴的銷售和運營,沒有對外披露明確的Robotaxi車隊規模,在國內開通城市、運營面積、站點和車輛數量等方面,都相對較少;
擁有較大規模Robotaxi車隊、真正做到無人駕駛Robotaxi的常態化運營的,目前隻有百度蘿卜快跑和小馬智行——對於他們而言,Robotaxi絕不是用來“示范”的道具,努力擴大Robotaxi用戶規模才是真正的目標。
想要避免成為公司立“人設”的工具,實現真正的常態化運營,Robotaxi車隊需要達到一定規模,並且成本越低越好。其中,最好用的辦法就是和車企深度合作。比如百度與北汽極狐、江鈴新能源合作,小馬智行和豐田、廣汽、上汽、一汽等車企合作等,豐田、一汽等車企還成為小馬智行的股東。
從用戶的角度看,一般來說,Robotaxi乘客規模越大的公司,“開放”程度也越高:小馬智行的“開放”體現在,它擁有國內Robotaxi公司中最多的網約車、出租車平臺合作夥伴,比如你甚至可以不用專門下載小馬智行App,就能在如祺出行、高德地圖、支付寶等第三方打車應用上,打到一輛小馬智行的Robotaxi。
從這個角度看,誰能憑實力摘下Robotaxi第一股,已然不言自明。但在更多其他維度,L4級自動駕駛公司之間還存在差異化競爭。
Robotaxi,是L4公司的主戰場
無人駕駛貨車、送外賣和送快遞的無人小車、在固定路線上運行的無人駕駛公交車、清掃街道收集垃圾的城市環衛車……L4級自動駕駛有很多場景,但綜合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等,Robotaxi是L4級別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最好選擇。
但對於L4企業來說來說,其他場景短期內也能賺到錢,做Robotaxi的回報更多在於長期。那麼,到底要不要把Robotaxi作為公司的主戰場?
不同的公司,做出不同的選擇。
比如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就是一個純Robotaxi公司,但也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出L4級貨運車公司Deepway等,百度Apollo也在無人外賣、物流車上有所佈局;
小馬智行,業務范圍隻有三塊,分成Robotaxi(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ruck(自動駕駛卡車)和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其中Robotaxi是核心,也是小馬智行投入最多的領域;
文遠知行的業務有五大支柱,分別是Robotaxi、自動駕駛小巴、自動駕駛貨車、自動駕駛環衛車和高級輔助駕駛,用一套通用的自動駕駛底層技術,發力不同的產品線,並且深入到L2級別的市場中。
可以發現,百度、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在業務上有所重疊,但大傢的區別也很明顯。
百度“傢大業大”,但蘿卜快跑是最核心的L4級應用之一,幾乎完全專註於Robotaxi;
小馬智行以Robotaxi為中心,Robotaxi的收入占比目前已超過10%,也在發力L4級Robotruck等業務;
文遠知行業務較為多元,擁有多個L4級業務,且一些業務“下沉”到L2級別,但在招股書中對Robotaxi提及較少,沒有提及Robotaxi營收比例。
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押註Robotaxi,減少橫向的發散,在當前無疑是L4公司的“Hard模式”,減少一些立竿見影的商業回報。
但從長期看,更聚焦在Robotaxi,可以在同樣的條件下,積累到更多的無人駕駛數據,在Robotaxi這個日後的大市場中取得先發優勢。這種思路,有點像投資領域的“耐心資本”,不爭短期的營收和利潤,更看重長遠發展,考驗的是一傢企業的定力。
寫在Robotaxi大爆發前夜
縱觀Robotaxi行業的發展歷程,把2024年稱為Robotaxi元年也不為過:上半年有百度蘿卜快跑引發公眾對Robotaxi的普遍關註,下半年各大自動駕駛相關公司先後上市,競逐Robotaxi第一股,就連特斯拉也發佈其Robotaxi計劃。
Robotaxi行業,從未有過如此熱鬧的時候。這並不是自動駕駛公司的自嗨,而是這個行業,在技術和商業化上都在走過漫長的積累之路後,將走過“技術驗證”階段,抵達真正爆發的前夜,即將實現商業化。
很多Robotaxi公司都給出比較樂觀的預測:
百度蘿卜快跑曾表示,將在2024年底實現盈虧平衡,2025年實現全面盈利;
小馬智行的預計是,將於2025年實現單車利潤由負轉正。
Robotaxi能夠實現商業化,其一在於技術的成熟,其二在於車隊的規模化。
首先從技術上看,很多公司的Robotaxi產品,已經能做到堪比人類“老司機”的駕駛水平。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曾在北京亦莊,體驗過小馬智行的全無人Robotaxi,它的架勢技術已相當“絲滑”:不論是窄路會車、避讓行人,還是無保護左轉等“高難度動作”,它都可以平順、安全地遊刃有餘,乘坐體驗堪比網約專車。
2023年6月,小馬智行組織過一次“10小時全無人駕駛雙城直播”,在北京亦莊和廣州南沙同時開跑,兩輛無人車從早上9點到晚上7點,行駛426公裡、處理無保護左轉86次,處理無保護直行465次,經過739個無保護路口,接管次數為0。
再看車隊的規模化,不論百度蘿卜快跑還是小馬智行,Robotaxi 的“頭號玩傢”們,都在朝著千輛級規模的車隊邁進。
一方面,Robotaxi公司與車企合作定制,在制造環節減少成本;另一方面,受益於激光雷達、智駕芯片等硬件的量產,Robotaxi 的自動駕駛硬件成本進一步降低。特斯拉等車企入局Robotaxi,也是看到硬件和制造成本降低,能給Robotaxi帶來的競爭優勢。
Robotaxi的市場規模,也有希望在不遠的未來大幅增長。有機構預測,中國將成為最大的Robotaxi服務市場,在2030年將達到390億美元的規模,約占全球Robotaxi服務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著名的投資人“木頭姐”(Cathie Wood)也認為,Robotaxi業務在未來五到十年,市場規模將達到四到五萬億美元的收入,其毛利率超80%。
對於一傢專註Robotaxi的自動駕駛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必須占有一席之地的大舞臺,是一個比有人網約車行業更肥沃的土壤,在汽車代替馬車式的商業巨變中,能夠獲得技術賦予的良好商業回報。
而上市,也根本不可能是一傢自動駕駛企業的理想終點。
在競爭中共同探索L4級自動駕駛的前路,讓Robotaxi真正介入日常生活改善大眾的出行體驗,讓中國自動駕駛技術走在世界前列,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