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CEO“年薪”12億,真相是這樣


一傢年虧82億元的公司,CEO拿走12.6億元的薪酬。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離譜。這傢公司是威馬汽車,CEO是沈暉,他是威馬的創始人。作為造車新勢力曾經的尖子生,如今的掉隊選手,威馬的問題有很多,比如銷量被越來越多的新勢力反超,公司虧損逐年加大,IPO進展緩慢等。就連二梯隊成員零跑汽車,也跑到威馬的前頭,將於9月29日在港交所正式IPO。

威馬也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還在等待審核批準。根據招股書,威馬在去年向董事及監事發放17.5億元的薪金,其中沈暉分得12.6億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公司虧損高達82億元。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這個數字具有很強的誤導性。它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老板將公司當成“提款機”,甚至,老板的天價薪酬,並不是造成公司巨額虧損的主因。

數字背後,威馬正在經歷一場賭局。賭局的核心人物是沈暉,他需要帶領威馬敲開港交所的大門,給公司帶來更多現金流,以及更重要的,給真金白銀投資威馬的人一個退出渠道。這個任務隻有他才能完成。

天價“年薪”隻是表象。威馬沒有退路。

價值12億的超大“支票”

從賬面意義上來說,去年沈暉的確從威馬拿到12.6億元的收入。不過這其中的核心點在於,這是“賬面”收益。

實際發到沈暉手裡的是多少錢呢?

201萬元。

剩下的都是股權激勵。換言之,這是一張支票,而且是尚未兌現的那種。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到,去年,董事長兼CEO沈暉,從威馬拿到12.62億元,其中201萬元是薪金及花紅,12.597億元是受限制股份。如果按比例來算,股份占到99.84%。

既然是“受限制”,也就是說,這張超大支票要兌現,需要滿足一些條件。這些條件可能是戰略上的,也可能是業績上的。

一位投行人士對深途說:“股權激勵很常見,很多企業上市前都會預留出來一個池子,一般是有條件、分階段才能拿到手。”

威馬沒有透露具體要滿足哪些條件,不過類比特斯拉,可以有一些借鑒。

特斯拉CEO馬斯克在2018年從特斯拉獲得2030萬份期權獎勵,完成12個目標可全部解鎖,這些目標總結下來有兩類,一是市值目標,二是經營目標。後來馬斯克完成目標,兌現期權,成為世界首富。

當然,如果目標沒完成,那期權也就失去意義。

對於公司而言,發放期權時並沒有產生現金支出,隻是徒手畫一張大餅,然後在賬上記一筆。對於拿到期權的人來說,也隻是在賬上記一筆權益,它是未來可能拿到的收入,但不是現在。

所以,期權可能是一個大紅包,也可能是一張空頭支票。

公司的賬目要有據可查。期權開支作為一項費用記賬後,會影響凈利潤這個指標。由於這筆錢並沒有實際花出去,所以凈利潤也就有“水分”。

回到威馬這個事情,公司對沈暉的股權激勵開支是12.6億元,算上其他高管的加起來一共是17.5億元。2021年,威馬公司的賬面凈虧損是82億元,去掉股權激勵和各種幹擾指標,經調整的凈虧損金額是54億元。

如此看來,沈暉不是在掏空公司,公司虧損也不是因為給他發錢太多所致。

面對外界鋪天蓋地的質疑,沈暉發朋友圈稱,“有些事情,腳趾頭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時間解釋。”然後順手給威馬打個廣告。他同時調侃道:“我也不知道我的收入這麼高,老婆查我就麻煩。”


總體上,CEO們的收入一般來源於多個渠道,除工資、獎金,還有股票獎勵、期權獎勵等。股票和期權是很重要的來源,絕大部分CEO都不是靠拿工資賺錢。之前有些CEO說自己隻拿“一元工資”,更多是噱頭。

嚴格意義上,沈暉的12.6億元,不能叫“年薪”,因為不是每年都有,而且不確定性很高。2019年和2020年,威馬就沒有向沈暉發放股份獎勵。

那麼,去掉股票和期權收入,沈暉的年薪高嗎?

我們來做個對比。

2021年,沈暉的年薪是201萬元,零跑汽車CEO朱江明是167萬元,理想汽車CEO李想是137萬元,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是101萬元。

在這幾個車企CEO裡,沈暉的年薪算高的,但放在高管中就很一般。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去年的年薪是738萬元,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是200萬元,零跑汽車總裁吳保軍是344萬元。

CEO不如總裁賺得多,算是新造車行業的一大特點。

半年前,“小鵬汽車高層顧宏地年薪4.35億”還上熱搜,當時小鵬的回應是“並非全部是現金,還包括股權和期權,超過90%是幾年累計的股權激勵總和”。而就在這個月,沈亞楠在5天之內拋售100萬股理想汽車股票,套現9000多萬元。

股權激勵為什麼要在IPO前?

威馬向沈暉發放12.6億元的股權激勵是有意圖的。

這種超大額的股權激勵,一般會發放給兩種人,一是公司老板,二是核心高管。沈暉、李想、何小鵬都算是老板,公司幹好幹壞都是自己的;顧宏地是典型的職業經理人,從外部高薪引進。

給老板發股權可能是獎勵,也可能是激勵,給高管發通常是為留住人。至於發多少,公司自己說算。

2014年一季度,京東在美股上市前夕,董事會向CEO劉強東發放一筆價值36.7億元的股票獎勵,這導致京東當年出現史上最大虧損。當時京東是這樣解釋的:“考慮到他(劉強東)過去和未來的服務”,以及,“股票薪酬對於我們吸引並留住關鍵人才和員工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小米也幹過類似的事情。2018年小米上市,董事會發給雷軍一筆價值99億元的股權激勵。當時也有媒體質疑,小米總裁林斌出來解釋:“這次股權激勵是在雷總不知情的情況下,董事會一致通過。這是對過去8年雷總帶領團隊的獎勵,我們管理層都覺得這是實至名歸。”

這裡有一個共同點,股權激勵發放的時間,都是在IPO前夕,包括威馬對沈暉也是一樣。決定權,則是在公司董事會。

第三方研究、咨詢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深途說,公司正式IPO之後,成為公眾公司,再發放股權激勵限制會比較多,要考慮中小股東的感受,“私人公司大眾管不著,所以要在IPO前把該幹的事全部幹完。”

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此大金額的獎勵會覺得難以理解,但這對於公司而言屬於正常操作。“這是在融資階段,所有投資人和股東全部同意的,你情我願,又不違法違規,符合市場規則,很難說什麼。”況玉清說。

威馬成立於2015年,沈暉是創始人、董事長、CEO。成立至今,威馬先後經歷十輪融資,股東結構非常復雜,既有風險資本、互聯網巨頭,也有國傢隊的地方產業基金。從股權結構來看,沈暉夫婦是威馬汽車大股東,兩人合計持股30.82%;管理層及員工持股13.75%,剩下部分股權非常分散。

不論是股權還是職權,沈暉都是一把手,是公司核心人物。威馬這傢公司的發展,跟沈暉個人是強綁定的。

在創辦威馬之前,沈暉最光鮮的履歷是在吉利擔任副總裁期間,帶領團隊完成吉利收購沃爾沃這筆巨大的交易,在行業裡積累信用,而且獲得政府的認可。威馬在早期跟地方政府合作,拿地蓋廠,收購汽車生產牌照,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沈暉個人的資源和影響力。所以威馬是造車新勢力中最早自建工廠的,而且一建就是兩座。

整合資源,打通門路,給公司融資,這都是沈暉所擅長的,也是威馬一直以來所需要的。

一位接觸過沈暉的投資人對深途說,沈暉是一個很自信的人,很擅長整合資源,跟政府合作也是強項所在。

上市前夕威馬給沈暉發放巨額股權激勵,也是想讓沈暉再使把勁。投資人和員工都需要大餅,董事長同樣也需要。

一位資深人力資源從業者對深途分析:“車企是屬於長期投資的類型,公司願意出那麼多錢,是不是希望這位CEO多去找錢,或者是有別的我們看不到的任務,這就相當於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壓力來到沈暉這邊

沈暉的壓力不小,因為威馬的現狀不容樂觀。

先不說公司的巨額虧損,畢竟造車是一個重資本、高投入、長周期的行業,早期虧損多一點可以理解,各大造車新勢力都是如此。

問題在現金流。

根據威馬招股書,去年底,威馬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是41.6億元,比不上零跑的43.4億元,遠遠落後於“蔚小理”。這40多億的現金看起來很多,但花起來很快。一方面運營費用很高,另外還要還貸款,威馬需要一直融資才能維持運轉。


威馬的債務很重。過去三年,威馬每年都在找銀行借錢。2019年、2020年、2021年,威馬分別向銀行借款24億元、64億元、100億元。今年4月又借10億元。

向銀行貸款要有抵押物。威馬湖北黃岡工廠和浙江溫州工廠的部分物業,已經在借款時被抵押和擔保。

今年3月底,威馬一共有89.5億元的借款,其中長期借款66.7億元,短期借款22.8億元。去年,為緩解流動性壓力,威馬用長期借款對短期借款進行再融資的方式進行債務重組。

債務壓力是很直觀的,隻要有新融資進來就能解決,還有一些問題是隱性的,比如股權回購。

去年9月,威馬對股權架構進行重組,行業投資者(包括衡陽國資、合肥國資、長江產業基金等)投資58億元,財務投資者(包括上汽集團、盈科資本、昆山創威新能源等)投資27億元,分別持股13.01%、6.06%。

這次重組對股權回購進行約定。威馬上市滿一年後的四年內,行業投資者每年有權要求威馬回購25%的股份,回購時在原價基礎上加上每年12%的利息。財務投資者則可以在上市滿一年後,隨時要求威馬回購,而且比例不限。

投資人獲得贖回權。這對威馬的風險在於,一旦觸發贖回,威馬最多可能要支付85億元的回購款,另外還要單算利息。這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會不會觸發贖回,要看投資人對威馬未來的發展是否有信心。隻有公司上市,股價上漲,投資人才能賺錢。否則,再多的股票也沒法變現。

然而,威馬的業績並不突出。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威馬的銷量是4563輛,同期蔚來、小鵬、理想、哪吒、零跑的銷量都在1萬輛以上。8月,威馬銷量是4567輛,漲幅微乎其微,問界、極氪都超過威馬。

C端市場一直沒有打開,威馬在B端和C端之間徘徊,戰略搖擺。寄予厚望的旗艦轎車M7,發佈快一年,目前僅說年內上市交付,沒給出具體時間表。在這期間,新勢力的新車一輛接一輛,市場打得火熱,提前進入淘汰賽。

威馬必須得上市,上市所獲得的資金對威馬非常關鍵。隻有上市之後,投資人才能獲得通暢的退出渠道。另外,通過上市提振員工士氣,打響品牌知名度,對於提升銷量也有幫助。

這一切的壓力,都來到沈暉這邊。作為董事長,他責無旁貸。天價“年薪”,隻是推動威馬向前的一個手段。


相關推薦

2022-09-26

今日,加華資本董事長宋向前發文怒斥威馬汽車累計虧損超過八十多億,竟然公司董事長兼CEO拿12.6億元的天價年薪待遇,並且其個人收入占公司營收的30%以上。宋向前表示,希望威馬汽車不是“害群之馬”,不要帶崩新能源車

2022-09-29

前發朋友圈感慨。在上述人士眼裡的“妖怪”,指的正是威馬汽車創始人的酬金之天價現象。在威馬此前對外披露的招股書中顯示,2019-2021年之間,威馬虧損數額持續增加,其中2021年虧損達82億元。但其創始人沈暉2021年薪資就

2022-09-27

近段時間,威馬汽車創始人年薪12億元,引起網友關註與熱議。不過,造車新勢力中,零跑汽車也因高管年薪,引起註意。9月27日消息,據“網上車市”報道,零跑汽車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19年-2022年3月虧損額持續增加,累計經

2022-09-25

汽車成功在港交所IPO,造車新勢力上市再成功晉級一傢,威馬汽車也加快IPO的步伐。不過,近日,威馬汽車披露的招股書,又為其帶來不小的爭議。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19-2021年間虧損額持續增加,其中2021年巨虧82億元

2022-09-26

《科創板日報》9月26日訊(記者陳美)威馬汽車CEO天價酬金在網上持續發酵。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2021年虧損約82億元,但CEO沈暉2021年酬金總計12.6億元,占威馬同年收入的近三成。面對這一巨額酬金,不少網友質疑:威馬汽車

2023-02-25

2月24日,據公司情報專傢《財經塗鴉》消息獲悉,威馬汽車對員工再次發佈溝通信。信中,威馬承認公司遇到困難,將進一步梳理和優化組織架構,降本增效以謀求生存和發展。此次“溝通信”中提及,威馬各部門確定先行復工

2023-01-17

特斯拉新年大幅降價,掀起新能源車市場的價格戰,但威馬卻沒有選擇跟風降價。2023年1月16日,威馬汽車在其官方微信發佈公告稱,自2023年1月1日起針對W6、EX5-Z、E.5等多款在售車型進行價格調整。調整後,綜合補貼後售價將上

2022-07-26

澤平也是在這年加盟恒大,無論是否是因為1500萬的天價年薪還是像他後來解釋,抱著學習態度才是真正目的,恒大的一系列動作對外界釋放的信號都是這傢企業欣欣向榮的大好景象。後來人們逐漸才發現任澤平的網紅光環遮住

2023-02-16

員工“停薪留職”的傳聞,讓搖搖欲墜的威馬汽車再度站上風口浪尖。2月15日,澎湃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的威馬汽車總部。目前威馬汽車總部辦公樓依舊在開門運營,不過該樓正門處於關閉狀態,前臺空空如也,

2023-01-12

1月12日消息,威馬汽車官方發佈公告稱,Apollo智慧出行集團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860)與威馬集團達成有條件買賣協議,並建議配售股份款項總額將約為39.18億港元,建議臨時融資約人民幣7.2億元,同時,威馬持有股

2023-01-15

1月12日下午,威馬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以“重大官宣!”為題,公佈一條信息:Apollo智慧出行集團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860)與威馬集團達成有條件買賣協議,並建議配售股份款項總額將約為39.18億港元,建議臨時融

2023-02-23

危機正像潮水一樣湧向威馬汽車。今年以來,威馬先後經歷員工降薪潮、經銷商關店潮、零部件斷供潮、供應商起訴潮,每一次浪潮拍打在威馬身上,產生的連鎖反應就像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外界對威馬掉隊早已有所感知,如今

2022-07-01

。排名第一的自然不是旁人,而是特斯拉CEO馬斯克,其去年薪資折合人民幣約1575億元,平均每天賺瞭4.3億!是的,就是這麼誇張,之所以能掙這麼多,主要得益於2018年特斯拉授予他的股票期權。Stellantis、通用和福特的CEO年薪也

2023-11-11

OpenAI和Google搶人搶瘋,一邊給出500萬到100萬美元的天價年薪,另一邊許諾自己的offer薪水更高。而國內的AI博士也是遭到瘋搶,還沒畢業就要被幾百萬年薪挖走。搶瘋,搶瘋!OpenAI和Google的搶人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OpenAI給Goo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