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陸玖商業評論,作者:富有,授權站長之傢轉載發佈。
作為國內大模型領域中規格最高的創業大賽,百度“文心杯”已連續舉辦兩屆。除賽事影響力不斷提升、參賽團隊不斷擴大之外,應用層報名項目不僅占比在提升,場景也變得愈發多元。
相較於以往,人們今天口中再談到AI,已不隻是存在於高大上實驗室中的“概念”,它可以是礦山農田裡的智能勞務者,也可以是工廠港口裡的幕後指揮傢,甚至還可能成為大小屏幕間的電子撫慰者。
百花齊放之間,AI場景化、產業化的那座山巒,正迎來一群年輕的攀登者。
9月25日,第二屆百度“文心杯”創業大賽順利落下帷幕,在近1600個參賽項目中,有8支創企團隊和13支高校團隊,最終脫穎而出。令人驚喜的是,這些項目覆蓋到內容創作、情感陪伴、金融投研、心理情緒等眾多細分領域。
面對這些獲獎項目,這也使我們開始思考——
作為創業人群愈發關註的賽事,想要激活他們的創意,去解決AI落地場景的種種難題,頭部科技企業應該為他們提供哪些助力?這些富有激情的創業靈魂,怎樣能夠借助一場比賽,獲得更長遠的成長?內驅與外力之間,AI原生應用領域又能撞出什麼浪花?
帶著這些期待,我們不妨再以百度創業大賽為契機,看看樁樁件件極富朝氣的創新項目,如何借力百度這樣的實力企業,去征服場景、產業的高峰,不斷解鎖AI的隱秘藏寶圖。
01
當AI遇到心理
在本次獲獎的項目中,一個叫鏡象科技的企業頗為引人註目,因為從簡歷來看,這是一傢創立於2019年9月,“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情感識別技術對用戶心理健康進行評估,並提供個性化的心理咨詢和診療方案”的AI創業企業。
坦白講,眼下,市面上已有不少如“陪聊機器人”這樣的暗合情緒感知的智能應用,但這最多隻能算是相關領域中的初級形態。而像鏡象科技這種已將服務能力覆蓋到測評、療愈、傾訴、咨詢、輔助等各個環節的模式,則屬於鳳毛麟角一樣的存在。
按照創始人兼CEO黃立的說法,從2019年創立之初至今,公司高層一直將“使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去提供心理健康的服務,從而解決社會上心理健康服務不充足的問題”這一目標,設立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從早期的“數字療法”,到今天真正使用AI技術去解決問題,幾年下來,鏡象科技已形成三款主要的PMF產品(智能體)——AI測評師、AI傾訴師與AI心理師,而這些產品構成鏡象科技從保健到篩查,再到有問題的用戶的治療,這樣一個完整的線上服務閉環。
盡管AI技術具有強大的圖像識別、信息處理與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心理、情緒的診斷與治療中,發揮出一些人力所不能及的功效,但對於患者而言,如果隻是用冷冰冰的機器或是程序進行幹預,可能依然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
在這種認知下,黃立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我們不會把AI當做人來看待,但是AI能替代很多人不能所給予我們情感的支持。重要的並不是AI能不能真正理解患者的情感,而是患者自己覺得有沒有被AI理解。”
基於此,在過去數年裡,鏡象科技使用大量關於人復雜的心理情緒相關數據用於訓練AI模型,使其AI能夠在行為和表達層面去進行計算、推理。
以AI測評師為例,這一智能體對標的是精神科的醫生及心理咨詢師,鏡象科技更多將其應用於B端的篩查服務。諸如學校場景。按照監管規定,小中大學及研究生,每年都要做一到兩次的心理健康測評,強剛需下,自然也在潛移默化提升AI測評的精準度。
隻不過,黃立也坦言,AI還做不到像人一樣關系的平移,想要推動計算,想讓機器更智能,以及智能體情商更高,還是要在數據層面花力氣,且這些數據必須真實。“就算數據不夠,我們自己一點點來迭代,但不可以用AI生成,因為AI生成的東西隻會讓模型越來越笨。”
不難看出,盡管事實證明,AI已開始對人類心理世界進行著影響與改造,但從投入回報的經濟學角度上看,這註定是一場比拼時間、比拼資源、比拼耐力的征途。
02
搭乘科技大舟而行
作為一個創業者,黃立坦言,單打獨鬥的思維早已不適合今天的商業語境。特別是在AI領域,想要錨定在某個領域去探索未知,就要拋棄虛浮的空念,將鎧甲穿在身上、將武器拿在手中,最好還能借力實力大舟,才有可能乘風破浪。
而這也是鏡象科技參與到第二屆百度“文心杯”創業大賽的根本原因。
“我們和百度的淵源從去年底就開始,去年底和MEG展開一些業務合作,後來和大搜索、網盟,以及今年和HCG健康都啟動合作”,黃立補充道,“比如在搜索方面,用戶搜一些心理學相關的內容和關鍵詞,會調起在搜索上面原生的智能體,由鏡象科技提供的內容來回答用戶搜索的問題。等等。”
與此同時,“我們和百度有很強的業務協同,從去年底到今年一直在慢慢地推進。在此基礎上,我們也接觸到百度的戰略投資,從而得知文心杯這樣一個機會。”
黃立介紹到,在與百度文心大模型結合的幾個月時間裡,鏡象科技在產品與服務、和經營能力上得到最重要的兩方面提升——
其一是效果層面的提升。從點擊率、過程停留時長等維度不斷增加來看,接入百度智能體後,用戶對於搜索結果的滿意度是更高的;
其二是ROI層面的提升。創業自然繞不開對經濟性的考量,不止鏡象科技,任何一傢企業皆是如此。“和百度深度合作的話,文心一言對我們的ROI有著很大的提升。”
在談及與百度未來進一步合作時,黃立表示十分期待,借助百度這艘科技大舟之力,他希望,一方面可以在助力服務能力提升過程中,更好地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能夠更快地帶動智能硬件、各種to C場景的智能體、服務出海,這三個新增點的啟動。
03
大模型入世,智能體助駕
在與黃立的交流中也不難看出,相較於其他行業,AI創業對於中後臺的一系列基礎設施體系,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可接受的算力成本、兼容的底層硬件、充沛的數據資源、完善的模型能力、豐富的平臺接口、雲邊端協同的開發環境等等。這些可能都限制著創業團隊的發揮。
當然這並非鏡象科技一傢之難。
盡管眾人皆知AI大模型可以重構業務及產品,以及推進一眾涉足企業的業績增長,但這勢必不能一步到位。企業想要實現回收研發成本,進入良性可持續發展階段,這些都建立在:AI大模型這場技術革命中最核心的創新能力,可以流淌出去。
智能體被業界視為一種“指望”,而這也正是百度文心大模型所努力的方向之一。
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不止一次強調,百度將智能體作為大模型最重要的戰略、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智能體方面我們已經看到趨勢,也有比較好的先決條件,除模型本身的能力比較強大之外,我們也有很好的分發通路。”
李彥宏的這種說法並非空談。
如果將智能體看作AI語境下的自動化實物,那麼其所具體的核心特征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感知周圍的環境,包括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如沙盒、模擬訓練等);有能力自主做出判斷或是決策;基於決策采取行動;根據結果最優進行學習。
這直接考驗著廠商在基礎模型、數據知識、產品支撐等多方面的能力。
硬件代表上,有華為這樣的企業,正在用計算架構更新、自主研發等方式,改變AI算力的供應鏈環境;軟件代表上,亦有百度這樣的科技企業,於國內率先落地基礎大模型,探索AI Native原生應用(特別是智能體),將新一輪AI產業熱潮推入產業深處。
數據顯示,7月,百度智能體日均分發次數超800萬,為5月的兩倍,最常用的智能體包括內容創作、性格測試、日程規劃等類型。用戶、開發者、服務商、商戶均為智能體生態的重要參與方,目前,在百度開發智能體的商戶已達1.6萬傢,覆蓋教育、法律和B2B等行業。
但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智能體所代表的大模型應用機會,依然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技術上仍待繼續成熟,商業化探索更是剛剛邁出一點點步伐。
或許正如李彥宏所說的,“智能體相當於是PC時代的網站和自媒體時代的賬號,它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門檻足夠低,誰都用得上,但是天花板足夠的高,可以做出非常復雜非常強大的應用,將來會有數以百萬量級的智能體出現,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產品生態。”
那就讓我們一起期盼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