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賣傢,作者:吳鶴鳴,授權站長之傢轉載發佈。
不到兩年的時間,范俊雯的淘寶店鋪——“貳月集茶生活”的營業額已經突破千萬,同比翻三倍。它可能不是線上賣茶賣得最多的,卻被粉絲們稱作寶藏店鋪。
原本,范俊雯開淘寶店隻作為經銷商的供貨渠道,有點像四季青檔口老板們的朋友圈,讓供應商通過詳情頁自己下單,還方便記賬。2020年,她開始直播,意外收獲很多新粉絲。貳月集的茶,涵蓋全部的六大茶類,有口糧茶,也有名傢的收藏茶,還有各種制茶工藝的非遺代表們的名茶。之所以被稱為寶藏店鋪,便是因為她的盤貨能力驚人。
除淘寶店主,范俊雯在線下還有多重身份——點茶非遺代表傳承人之一,世界茶聯合會理事,國傢一級評茶師。每年范俊雯會負責組織茶聯會茶葉審評賽事,協助各地,開展茶人培訓,建立茶葉公共品牌,舉辦各類茶事,幫助當地茶葉銷量翻番增長。
從線下搬到線上,范俊雯沿用傳統茶人的經營思路,隻和粉絲們嘮嗑,聊茶的滋味,從不強求粉絲一定要買。直播聊茶,容易上癮,聊得高興,還會隨手送粉絲東西。
她也給線下茶人一條可借鑒的路——即便是最依賴熟人生意的茶葉,在線上還是可以用從前最線下的方式,把生意做,“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相信你”。
“端茶專業”
范俊雯和丈夫老金,在線下開十年的茶館,每年百多萬的營收,刨去房租水電運營成本,剩不下多少錢,用她的話說,“夠我們一傢的生活開支,還剩一口茶錢”。
范俊雯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外婆和母親都在西溪濕地長大,她從小喝著外婆做的綠茶,長大後又喝遍大江南北,小時候那一口滋味也許是留在她骨子裡的氣定神閑,安之若素。
2005年,范俊雯考上浙江樹人大學茶文化專業,是浙江省第一個茶文化專業。杭州有茶科所,有茶葉博物館,有合並進浙大的農學,所以樹人大學在籌備茶文化專業時,聘請的師資在全國都可以算是頂級,很多國內的高等院校後來建立茶文化學科,大多會借鑒他們的框架。
范俊雯班上的同學,算上她,一共才28人,8個男生,20個女生,丈夫老金就是那8個男生之一。當時,茶文化在很多外行人眼裡,並不能算作一個正經學科,即便是幾年後范俊雯留校任教,很多傢長依舊不理解,“每年花那麼多的學費,孩子讀出來要給人端茶送水?”范俊雯自己也是從朦朦朧朧到熱愛,而即便是調劑來的學生,也很少有轉專業的,大傢都會逐漸愛上這門學科。同學們畢業之後不是去茶科所,就是去高端茶企,就業率一直排在學校的前五。
學習的內容,除茶藝、茶席擺設,還有茶葉種植、茶史研究,大二和大三的時候,學生會進臨安的山裡采茶炒茶,“住露天的帳篷”,洗漱都靠從山上流下的一握泉水,接來的水總要多用幾次。每天清晨,學生們早早起來采茶,早春的山間寒氣刺骨逼人,凍得孩子們雙手僵直通紅。
僅僅是半個月的時間,范俊雯已經體會到茶農的艱苦,所以每次在泡茶的時候,她都會說“再泡兩次再泡兩次”,炒茶不易,茶青也不易。
范俊雯在校的成績優秀,每年都會拿獎學金,最後一個學年,學校送她去韓國交流學習,住在民宿裡,范俊雯會用中國的茶道與國外友人交流,原本因為國別隔閡的幾個人,因為一杯茶熟絡起來。她當時覺得很奇妙,後來覺得,這應該就是茶道同根,也是自己來韓國的目的。
當代趙盼兒
畢業時范俊雯面臨很多選擇,茶葉研究所和茶葉博物館都拋來橄欖枝,最終她選擇留校任教。一邊照顧茶館,一邊教學生。在校期間,范俊雯跟著自己的導師做課題,很多地方都會邀請他們幫助培訓茶師,主辦、協辦各類茶事。
因為自己的老師都是國內頂級的專傢,所以范俊雯有機會接觸到行業內的前輩們。2010年,在老師的引薦下,范俊雯協助世界茶聯合會舉辦茶葉評比賽事,兩年後,范俊雯已經能獨立組織賽事和評審流程,負責聯絡全球各地的茶企和前輩專傢,很多貨源就是當時積累下的人脈關系。
范俊雯任教時,將整個評比的規則和流程與國內賽事做對比報告,現在在選品時,范俊雯會讓助手將茶葉編號,進行盲評和定價,也是借鑒賽事的辦法,“不讓品牌先入為主,這樣會埋沒很多好茶”。
范俊雯能進入宋代點茶文化的研究組,也是導師的推薦。組內都是國內頂級的專傢,范俊雯是最年輕的一個,她負責將整個點茶技法還原,“讓我去的主要原因是我去過韓國和日本,他們保留的比較完整”。點茶文化最出名的文獻便是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和蔡襄的《茶錄》,但文史研究中“孤證不取”,所以每一步、每一個器物,都需要經過大量的考證,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很多時候會推翻之前的所有工作,推倒重來。
2014年,點茶申請杭州市非遺成功,范俊雯作為最年輕的傳承人之一,獲得前輩專傢的一致認可。所以後來范俊雯要將點茶搬上短視頻和直播,將很多非遺茶工藝搬進淘寶,為茶文化發聲,“他們都很支持我,說‘要的要的’”,足見老一輩對年輕人的關愛。直到現在,除淘寶店,范俊雯依舊還會花很多時間忙學科研究的事務。
為更貼合現在年輕人的喜好,她會在點茶裡加入果汁、奶茶,“隻要保留最精髓的部分”,不致斷代。但凡跟傳統有關,就總會有考據的還原黨,也會有創新黨,既是形制上的規整,也是生活裡的習慣,茶文化也如此。
就算是趙佶本人,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集之大成,也是在宋代之後,茶事才從宮廷茶宴、文人茶宴變成粗衣麻佈街頭販賣的百姓日常。不管如何,文化總是在這樣的碰撞裡,才得以更加璀璨,這是趙佶感嘆的“嗚呼!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吧。
養成系店鋪,一年翻3倍
范俊雯和丈夫一邊做研究,一邊開茶館,線下店鋪經營接近10年的時間,每年都能保持百萬以上的營收。
夫妻倆因為常年跑產地,是第一批在杭州做高端巖茶的茶人,巖茶的非遺傳承人也被他倆帶火,“現在他的茶基本都是斷貨,都會優先給我供給”。幾年的時間,兩人的店鋪從原本的勞動路,搬到高端小區,租金也跟著飛漲,每天來喝茶的人絡繹不絕,有客人也有經銷商,有圈內前輩也有鄰居,在杭州圈子裡成小有名氣的“網紅店”。
每天從中午11點到晚上11點,一張長條桌上熱熱鬧鬧,常常座無虛席,“很熱鬧”,幾乎每天都要到凌晨2點才能睡下,第二天起個大早,送孩子上學。2017年,兩人關掉文二西路上的店鋪,搬進運河邊的一傢酒店裡,一邊培訓茶師,一邊經營茶室,倒也輕松自在。
2019年底,范俊雯撿起學生時代開設的淘寶店鋪,改名為“貳月集茶生活”,作為供應商的供貨、選貨的渠道。“上學的時候隔壁寢室出個水煮魚女王,開淘寶店賣衣服火,我也學著開店,賣媽媽店裡的絲巾”,沒整多久范俊雯就出國,網店就放棄經營,“早知道運營的規則,寧可重新開一傢店鋪”。
原本以為范俊偉作為點茶傳承人,她的店鋪裡應該會售賣茶筅或是建盞,但店鋪裡隻是象征性的放一套點茶的教學工具,隻有一百多元的售價,多數都是各類茶,零星擺著一些茶具,“我們的茶具銷量占比原先在3成”,但是會破壞平臺對店鋪的標簽,所以范俊雯忍痛將茶具搬進另一個店鋪,沒有茶葉帶進的流量,隻會在直播的時候提及還有賣茶具的店鋪。
2020年2月22日,范俊雯第一次試播,兩個月後,貳月集正式開播,范俊雯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直播間裡,因為跟粉絲聊天“會上癮”,就算隻是自己喝茶的時候,她也會開播,喝著茶,跟粉絲聊天,分享自己在喝什麼茶,是什麼滋味。
每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范俊雯和丈夫老金都在外尋茶,而每每到一個新地方,她都會開播,告訴他們到哪裡,找到什麼茶,這時都會有粉絲邀請她,介紹當地的風情。
范俊雯的每一次尋茶,都能單寫一篇故事。有次她想到安徽尋找黃山毛峰的傳統工藝,經過朋友介紹,“說他的爺爺在安徽,會非遺手藝”,在安徽十九曲村,盤山公路九曲十八彎,因此得名。村裡隻剩留守的老人,來到村裡,范俊雯啞然失笑,朋友的爺爺是個篾匠,編的是竹子,手藝高超,一條青能劈18刀。天色漸晚,范俊雯看到屋子裡有碳坑,“應該是烘青的碳坑”,詢問之下,爺爺果然會做茶。
晚間爺爺向親戚傢借來茶青,向范俊雯演示如何烘青,借著屋子裡一點微光,她看完整個過程,爺爺隻在一個篩裡倒騰茶青,完成之後在略有餘溫的碳坑上擺上7個屜子,說:“睡一覺就好”。此時的范俊雯已經滿含熱淚,“真的感動,就是古書裡記載的樣子,就連他們煎茶的三沸法,一模一樣”。
那天范俊雯很想直播,但是手機沒有信號,隻能拍下照片作為紀念。她說,東西南北數百萬平方公裡上的人,喝茶的習慣不盡相同,但中國人喝茶,已經刻進DNA裡,這個根相同,就像多年前在韓國,他們會說自己的茶道來源日本,而日本人會說自己的茶道來源中國,再與當地的文化結合變化。范俊雯在這個安徽的小山村裡,再次體會到茶道同根,一生所愛。
貳月集裡有很多非遺茶,都是范俊雯多年積攢下的人脈資源,直播時,她也像自己在線下開店時一樣,隻說茶,產地,制作人,粉絲相信她的專業和推薦,會向身邊的人種草,“粉絲的推薦,一句頂我們說一百句”,老客的復購率超過8成,符合茶葉的消費習慣。
店鋪剛開啟時,范俊雯還會時常發錯貨,粉絲就會教她怎麼開店,怎麼運營,教她上ERP系統,她會戲稱自己的店鋪是“養成系”淘寶店,很多粉絲見證貳月集的成長。不到兩年的時間,營業額已經是線下的三四倍不止。
現在范俊雯偶爾還會發錯貨、少發贈品,新粉抱怨時,老粉會在群裡笑說“姐姐已經做的很好,你都不知道以前”,這是妥妥的養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