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衛生部王乙康在出席活動時宣佈,從2023年年底開始新加坡將禁止含糖量與反式脂肪酸較高的飲料進行廣告宣傳,具體措施將在明年年中公佈。王乙康指出,現制飲料、鮮榨果汁及泡泡茶已經逐漸成為新加坡人民攝糖超標源頭,為明確飲料中的糖分含量,新加坡衛生部還將采取“Nutri-Grade標簽分級制度”,要求售賣的商傢在飲料包裝及電子菜單中表明糖量與反式脂肪酸含量,進一步推動全民飲食健康化。
據解,這並不是新加坡首次“限糖”,早在2018年新加坡政府就頒佈面向全社會的征詢文件,圍繞新加坡居民如何減少攝入糖分議題,從強制性包裝正面營養標簽、廣告監管、提高高糖產品消費稅等多個方面提出設想,超84%的新加坡居民表示贊同。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公佈的《新加坡2020年全國人口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新加坡有超過40萬人患糖尿病,相當於平均每九名新加坡人中有一人患病,年輕化趨勢明顯。實際上,糖尿病患者數逐年上漲已經成為困擾全球多個國傢的醫療問題。截止2019年數據調查結果,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高達1.16億,已成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國。
除糖尿病外,過量攝入糖分還會對身體血壓、心臟、血管、牙齒、骨骼、代謝等多方面產生負面影響,而含糖飲料則成為大眾攝糖的“重災區”。早在2015年《Circulation》雜志一項研究就揭露含糖飲料與慢性病死亡的關聯。研究指出,攝入含糖飲料估計可導致全球每年18.4萬例死亡,其中13.3萬例死於糖尿病,4.5萬死於冠心病,6450例則死於癌癥。
為進一步控制我國居民人均攝糖量,今年4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京發佈,與此前2016年的版本相比,對飲食“控糖”提出更詳盡的指導與要求。指南指出,居民要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人每天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糖攝入量相一致。
曾有實驗將市面上在售飲品的含糖量用方糖形式表示,某檸檬茶飲品容量500ml含糖量居然高達65g,也就是14.4塊方糖,換言之如果一天中隻飲用一瓶該飲料,糖攝入量就已經超過世衛組織發佈的建議標準。與其相反的是,天然茶飲、添加甜味劑飲品在含糖量一欄數字則顯示為0,健康屬性顯然更勝一籌。
隨著糖危害不斷被普及,越來越多人開始自發減糖、控糖。在新加坡新規公佈當日,該話題在我國社交媒體上獲得廣泛關註,閱讀人數累計超4億,多數網友持支持態度並闡述過量攝糖的危害。“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正在成為當下年輕群體正在踐行的飲食新標準,而天然甜味劑飲料的出現更將“全民減糖”的意願往前推一大步。
資料顯示,甜味劑在美國、歐盟及中國等100多個國傢和地區被廣泛使用,部分品種使用歷史已長達100多年。在安全性方面,甜味劑已得到國際食品安全機構的肯定,像赤蘚糖醇、木糖醇等“糖醇類”天然甜味劑已經成為當下市場最火熱的蔗糖“代替品”。以赤蘚糖醇為例,有研究證實當人體攝入赤蘚糖醇後血糖並不會產生波動,換言之該品類在給人甜味的同時卻不參與血糖代謝,為嗜甜人群提供更多元、更健康的新選擇。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中顯示,隨著大眾減糖意識的提升,無糖飲料市場正在迎來黃金發展期,市場規模有望在2027年達到276億元。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傢開始將新規對準“含糖飲料”,在全球減糖熱潮席卷下,無糖飲料或將為大眾帶來減糖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