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巴拿馬運河上發生一次 “ 史詩級 ” 大堵船。因通行能力受限,到現在都還有120 多艘船在運河邊上堵著呢。兩側排隊的船隻,跟國慶高速路上的汽車有的一拼。排隊的時間,平均下來得等個五六天,最長可能都要12 天。
這些船大部分也沒想著去繞道,畢竟折騰一圈下來,還沒排隊來得劃算。
巴拿馬運河劃分北美洲、南美洲,東西分別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拿美國東南部的休斯頓港口到中國上海港口的船來說,從巴拿馬運河這邊過,基本上往西走橫跨一個太平洋就到,一般 28 天就能走完。
繞道從蘇伊士運河過,相當於是反著往東走,先是要跨過北大西洋、印度洋,再繞回到亞洲,相當於是兜個圈子,也會多浪費 10 多天時間。
從好望角繞圈子就兜的更大,直接繞到南大西洋,比從巴拿馬運河過要多整整 14 天時間。
所以大傢幾乎沒啥好選擇,隻能老老實實從巴拿馬運河過。
不過巴拿馬運河也沒那麼死板,它搞個 “ 船舶優先通過權 ” ,想插隊的可以喊價,價高者得。
有傢 “ 財大氣粗 ” 的日本能源企業,一度把價格叫到397.5 萬美元( 約合人民幣 2854 萬元 )。
照這趨勢,拍賣價遲早有一天得漲到大傢寧願去多繞路,也不從這裡過的程度。
其實,巴拿馬運河這波堵船不是一天兩天,早在 8 月份,就已經開始第一波堵船,當時就有160 多隻在排隊。
為能讓這個情況好轉點,上個月月底,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發通告說,從 11 月開始限制可預訂通過運河的數量。
現在看來,這個限制幾乎沒啥用,該堵還是堵。
而巴拿馬運河之所以迎來這波堵船,和它運船的方式還有點關系。
和其他運河不太一樣,要從巴拿馬運河過,全靠連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那個淡水湖:加通湖。
並且有意思的是,加通湖的地勢,還比太平洋和大西洋都高出一大截。
船要過去,得先上到加通湖上面,然後再下來,怎麼實現?
巴拿馬運河整套水壩系統,上去有三個 “ 臺階 ” ,下來也有三個 “ 臺階 ” 。
這三個臺階之間,底部都有管道連著,平時管道的閥門是關著的。
當有船要過的時候,先打開一號管道的閥門,等兩邊的水一樣高時,就可以開 1 號門放船。
進去之後,關掉 1 號門,再重復之前的操作兩次,就能到加通湖上。
從加通湖下來也是一樣的道理。
雖然整個運船過程看起來確實挺妙的,但這背後可都是踩著加通湖的 “ 肩膀 ” 。
巴拿馬運河平均每過一隻船,就有 20 萬噸的淡水流到海裡。
而加通湖的淡水,還要供著周邊居民的日常用水,從海裡抽水過來肯定是不現實的,水位上漲隻能完全靠下雨。
但就今年這情況來看,雨是擠都擠不出來。
並且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今年好巧不巧,還趕來 “ 厄爾尼諾現象 ” ,直接旱上加旱。
這個厄爾尼諾,是指東太平洋海水那邊異常升溫的現象,和平時的情況剛好相反。
再通過大氣和洋流的傳導,全球范圍的極端天氣都會變多,原本該下雨的地方不下,不該下的卻嘩嘩下。
今年七月份,厄爾尼諾也正發展到最猛的時候,加通湖受到它的影響,水位一降再降,不少媒體都稱這算是143 年以來遭遇到的最嚴重的幹旱。
另外,厄爾尼諾也不是說走就能麻溜走的,根據國際氣象組織預測,今年還隻是開胃菜,明年,全球還會變得更熱。
在這段時間裡,要從巴拿馬運河通過的船隻,恐怕日子都不會太好過。
他們呢,要麼耗上時間成本去排隊、要麼交筆錢插隊,運輸成本高,他們自然又會把成本轉嫁到其他地方。
就拿液化天然氣來說,途經巴拿馬運河的船隻,大概有三成多都在運輸這類石化燃料。
但從 10 月底,巴拿馬運河限制通行船數量之後,運輸成本越來越高,亞洲天然氣的價格也跟著一漲再漲。
現在相較於歐洲, 2024 年亞洲夏季的天然氣期貨價格,已經溢價一倍多。
除天然氣這類石化能源外,也有很多農貿產品的貿易的要從巴拿馬運河過,像厄瓜多爾的香蕉、巴西的肉類、智利的葡萄酒等等。
而在現在這個堵船的狀況下,有的船主甚至另辟蹊徑,不排隊也不繞行,直接在運河入口卸貨走陸運,到出口後再裝船走海運。
但這同樣也提高運輸成本,農產品漲價也是必然。
就目前來說,巴拿馬運河未來的狀況也不樂觀,因為它還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把每天的通行名額從原來的 32 個減少到 18 個,甚至明年都不讓大型郵輪過。
所以不少船隻都在尋找替代方案,其中,蘇伊士運河算是相對更 “ 香 ” 的一個選擇。
標普全球( S&P Global )就有這麼一個數據,從 10 月份開始,美國海灣到亞洲幹散貨運輸的船隻,選擇從蘇伊士運河過的比例,已經從去年的 23% 飆到 83% 。
短時間來看,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升。
無論是繞道到蘇伊士運河或者好望角,還是到巴拿馬運河那邊搞個陸運中轉,反正這把,厄爾尼諾真要憑一己之力改變整個海運格局。
不過現在,巴拿馬以及周邊的一些國傢也在考慮建一個新水庫,來解決巴拿馬運河運力的問題。
但這都是後話,建個水庫肯定要波及到附近居民,遷移、挖水庫、抽水等等等等,至少得等個三五年。
所以綜合來看,短時間內,巴拿馬運河運力緊張還是海運業要面臨的問題。
而現在,航海格局變化、以及全球供應鏈受影響的苗頭已經開始慢慢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