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總裁:在新能源已投入2300億 電池還是最大痛點


快科技3月17日消息,在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長安汽車總裁王俊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

王俊透露,長安汽車過去十年,總共投2300億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

其認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勢頭不可逆,中國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積累一定的基礎和優勢。

而之所以可以取得這些成果,他認為:一是堅定不移推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

二是始終堅持技術創新,長安汽車過去十年,總共投2300億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註入強大的動力。”王俊表示。

三是中國汽車企業堅持全球產業鏈協同發展構建完整的服務新生態,市場用戶的體驗越來越好。

不過王俊也指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也面臨諸多的問題和挑戰。

一是電池技術還是有較大的改善空間,電池安全、低溫衰減、電池壽命、補能速率等方面還有一些痛點。

二是用戶補能體驗待改善,補能基礎設施佈局不夠均衡。

三是新能源汽車的成本高企,規模效益還沒有充分顯現,真正能夠盈利的還是寥寥無幾。


相關推薦

2023-11-22

出的,從今年開始由“長安深藍”改名為“深藍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該公司推出的兩款車型在中國市場裡的表現有些不尷不尬。在過去6個月的時間裡,深藍的當傢車型——指導價14.59-20.69萬元(刨除基本不走量的69.99萬元

2023-11-21

動令人欽佩。通過此次合作,蔚來和長安汽車將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汽車行業的低碳轉型。”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表示:“在國傢大力發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背景下,蔚來換電模式的落

2024-06-20

快科技6月20日消息,近期,預測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人才缺口達103萬的話題,引起網友關註熱議。有網友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缺口大,現在大學報考汽車專業,未來的工作機會也更有前景。對於網友的觀點,車企大佬們

2024-02-29

其獨特的技術優勢、設計理念、市場策略和管理模式,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獨樹一幟。這些顯著的優勢,足以吸引像長安汽車這樣的傳統汽車巨頭,並產生收購的興趣。高合汽車在電動汽車技術方面的顯著優勢和持續創新能力,

2024-03-02

向上之路。至於為何說出這段話,可能是跟高合近期到訪長安汽車有關,近期有報道稱,長安汽車正在與高合接觸,或洽談收購事宜。從網傳內容看,高合汽車創始人丁磊和長安汽車董事長朱榮華進行接觸,隨後後者回應稱“在

2023-03-01

車停止侵權行為。    5天前,吉利品牌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銀河”正式發佈,吉利在該系列的宣傳上耗費巨大的財力和精力。如今,一紙律師函又將焦點拉到長安汽車身上。對於長安的“控告”,吉利汽車集

2024-05-01

格、流量之爭已經蓋過產品和技術的風頭。從面上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繁榮,但深究內裡,跟風價格戰、追逐流量的車企們多是在流血和掙紮當中。價格戰,什麼時候到頭?車展前夕,特斯拉宣佈全系車型價格下調 1.4 萬

2023-01-22

狂飆突進兩年後,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在2023年將明顯放緩;若要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車企還需在研發、供應鏈、品牌、市場多維度苦練內功。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盡管受到俄烏沖突、新冠疫情、芯片短缺、鋰

2023-11-24

出不久的啟源系列的同門相殘所致。2022年4月,為推動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長安汽車推出新能源品牌長安深藍;當年7月,深藍首款車型深藍SL03上市,該車型為轎車,共推出純電版、增程版、氫電版三種能源形式、4款配置版本

2022-09-05

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整體銷量同比下滑6.6%。但新能源汽車依舊高歌猛進,產銷均同比增長1.2倍。作者/肖逸思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車企上半年的經營業績表現如何?第一財經記者統計8傢主要的上市車企半年報發現,與

2023-02-28

2月23日,吉利銀河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正式發佈,該系列囊括智能電混架構和智能純電架構,前者覆蓋A0級到B級,後者覆蓋A級到D級車型。未來兩年,吉利銀河將基於兩大架構推出七款新車,包括純電E系列E6、E7、E8,電混L系

2024-05-11

至此,以問界為主要業務的賽力斯成為全球第四傢盈利的新能源車企。02這是一件很痛的事價格戰是一件很痛的事,而且這種痛苦的傳導速度也非常快。“很多客戶對我們提出降價要求,我們一步步在談判,甚至有的地方說,你

2023-11-25

養戰2023年年初,多傢新勢力車企已經走到危險的邊緣。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開始出現降速,特斯拉發起的價格戰,又給新勢力們當頭一棒。一季度,小鵬收入近乎腰斬。零跑整個一季度隻賣1萬臺。蔚來仍然維持月銷過萬,但到二

2024-09-01

長朱華榮今日在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發表演講,談到新能源汽車產品創新出現追求尺寸大、重量大”的問題。朱華榮提到,新能源汽車中,1噸至1.5噸的占比15.68%,1.5噸至2噸的產品占比約58.64%;2噸至2.5噸以上的占比21.89%。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