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還要降價 因為車企還沒把造電池的吸幹


和去年幾乎一樣的劇本,今年車市一開局,立馬就開始瘋狂的價格戰。比亞迪率先動刀,秦PLUS直接降2萬,到7.98萬。要知道這臺10萬級的傢轎,去年可是已經降過1.4萬。


在比亞迪開搞後,其他車企很快跟進。

同樣去年剛降過 4 萬的問界 M7 ,今年再降 2 萬;阿維塔 12 上市才不到 5 個月,搞個 2024 款,降價 3.5 萬;智界 S7 也是,去年年底發佈,最近又二次上市,降價 2 萬;騰勢 N7 ,新款足足降 6.2 萬。

還有小鵬 P7 ,現在都賣到 14 萬你敢信?


這麼看來,今年這波降價大軍的陣勢絲毫不比去年小。

去年汽車價格戰之慘烈,大傢都有目共睹。我們之前也有專門出一篇內容,說說車企是怎麼把車子做便宜的。( 傳送門 )


隻是誰能想到,今年新能源車是降的更猛,力度更大。而這批大降價,所有線索都指向電車上最貴的零件——電池

為搞清楚電車怎麼能降這麼多,我們找一圈電池行業人士來聊聊,裡頭有車企的采購人員,有電池廠的工程師,有供應商員工,還有一直研究電池行業的投資人士。


在和近十位從業者聊完之後,我發現原來還是香餑餑的電池行業,現在項目開發周期不斷壓縮,加班成常態化,大傢都被價格戰卷到不行。

有人說他們現在的要求就是 “ 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 ” ,還有人形容現在動力電池行業是在上演一場 “ 大逃殺 ” 。

而且出乎意料,電池的降價幅度比我設想的還要大,更重要的是這輪極度的內卷還在繼續,真沒準,電車可能還會更便宜。


電池對電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電池是啥樣的,直接決定這車會賣多少錢。

一輛車上,根據電池包的大小,用的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電池成本都會有一定變化,但總的來說,電池包就能占到一輛車 40-60% 的成本。

所以,說買電車就是買電池,一點都不誇張。

而花在電池包上的錢,大頭都拿來買電芯。一堆電芯加起來,又能占到電池包 70-80% 左右的成本。我們常聽到的碳酸鋰,就是電芯的重要原料。

電芯是由四大主要材料組成: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這裡頭最貴的是正極材料,成本占比超過 50% ,它的主要原料就是碳酸鋰。而成本占比約 15% 的電解液,它的主要原料六氟磷酸鋰也會受到碳酸鋰的影響。


因為這種關系,電池價格和碳酸鋰的價格和息息相關。

一位負責采購電池的人士是這麼比喻的:碳酸鋰之於電池,就像是中國的豬肉價格之於 CPI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CPI 反映物價,它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指標,但因為豬肉在 CPI 中的權重很大,所以物價漲沒漲,咱老百姓就可以從豬肉價格的變化中知道一二。


同理,碳酸鋰就是電池價格的晴雨表。想知道現在電池賣什麼價,看看碳酸鋰的供貨價就行。

但就是這麼重要的原料,我們也知道,過去幾年的價格卻來個過山車。

最開始,碳酸鋰價格不過 5 萬元 / 噸,然後從 21 年下半年開始持續暴漲,從 5 萬到 15 萬再到 50 萬,根本停不下來,直到 22 年底達到前所未有的 60 萬元 / 噸。

而到高點之後,碳酸鋰的價格掉頭就來個一路狂降, “ 跌跌不休 ” ,短短一年時間下降 80% ,一度跌破 10 萬元。


碳酸鋰的過山車,也就造成鋰電池價格的急起急落。

之所以會有這麼劇烈的變化,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電池產能。一開始電池市場供不應求,推高原料價格,但後來上遊紛紛擴產,電池包又賣不掉,原料成本也就跟著下降。

早些年,新能源剛開始火起來的時候,電池廠就那麼幾傢,車企壓根沒得選。到什麼地步呢,電池廠作為一個乙方,話語權比甲方還大。

主機廠為能買到電池,要先打錢給電池廠,而且得全款。電池廠那邊叮的一聲 “ 到賬 1000 萬 ” 之後,才會跟你談這單生意。註意是開始談,不是說東西立馬給你,因為人傢手裡說不定還有更優質的客戶,要先保證大金主的。


一位主機廠工程師告訴我,他們當時有個項目為買電池,項目領導、部門總監連著去找供應商,都不管用,最後硬是靠集團副總登門拜訪,才把電池要來。

在汽車行業,幾乎所有零件都是先交貨再慢慢結賬,有的主機廠還會對供應商的尾款一拖再拖。這樣要先付錢再拿貨的特例,恐怕也隻有電池上能看到。

這種供需關系,也就造成電池價格的飛升。

一位資深電池采購人士表示, “ 那時候漲價的不僅是碳酸鋰,電池所需要的電解液、銅箔、鋁箔等原料,供應商全在漲價,本來我們是季度或者半年才會調一次價,但他們追著我們,一個月就要動一次價格。 ”


當時價格漲得過於離譜, “ 最貴的時候,電池采購成本占到一輛車的 90% ,就是面粉比面包還貴 ” 。

但也是在那幾年,新能源車銷量年年翻倍,行業一片欣欣向榮。

乘聯會數據顯示, 2020 年,全國新能源車銷量是 111 萬輛;2021 年,就變成 299 萬輛;到 2022 年,已經是 568 萬輛的規模。


大傢一看這麼大商機在,那還說啥,擴充產能唄。

一位電池廠的技術人員回憶起當時的狀況:

“ 那段時間,公司新建好幾個基地,我們部門的同事都在全國各地跑,上個月出差 A 省份,下個月 B 省份的新基地就要投產,又要去那裡。連著出差,每次地方都不一樣。 ”

不僅電池廠在忙著新建產線,行業外的很多公司也在盯著這門新興產業。

比如原來是做磷化工的企業,現在能和磷酸鐵鋰沾點邊,轉身就來分一杯羹。這就算,還有做衣服的,賣水泥的,制化肥的,甚至是搞房地產的,也來往這個風口上蹭。

可是這麼多玩傢們猛紮進來後,新能源車銷量並沒有預期增長那麼快,很快市場變成供過於求,產能出現過剩。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去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是 387.7GWh ,但累計銷量有 616.3GWh ,刨開出口的 127.4GWh ,還剩 101.2GWh 的庫存,多出來的這些差不多可以夠 200 萬輛車使用。

2023 年,中國一共賣 774 萬輛新能源車,有人預測,到 2025 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能達到 1800 萬臺。這麼多車,一臺按需要 60kWh 電計算,一年就需要 1080GWh ,但是目前電池行業規劃產能已經達到 4800GWh ,遠超需求。


顯然,當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電池降價也就成為必然。

一位電池供應商的銷售告訴我們,去年下半年,很多二三線電池廠因為造太多電芯賣不出去,都在低價拋售,行業內是一片 “ 電芯滯銷,幫幫我們 ” 的哀嚎聲音。


碳酸鋰的價格回落,代表著面粉回到它應有的價值

而這兩年,因為價格戰的關系,車企對成本是極其敏感的,一分一毛都要給你摳出來。

原來他們是沒辦法,處處讓著電池廠。現在電池的貨源多,價格便宜,主機廠的話語權也回來,自然而然,電池就成降本的重點。


對於降本要怎麼玩,主機廠可以說是輕車熟路。

首先一步是技術降本,就是在電池包的設計上,把 BOM 成本( Bill of Material ,指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工具和人工等的成本總和 )降下來。

前面說,電芯的材料成本已經下降很多,而除電芯外,電池包裡還有很多結構材料、隔熱材料、電氣零件等,這些東西也不能放過。


一位供應商舉例,電池包裡的冷卻系統,原來是用到擠壓型材又大又重,現在會用沖壓冷板,更薄更輕,用料更少。

像前段時間吵上熱搜,是用鋁線還是用銅線的問題。有車企工程師表示,特斯拉有在用鋁線,他們現在也打算這麼搞。

鋁的導電性能沒有銅那麼好,但可以通過增大它的截面積來增加載流,達到同樣的效果。而因為鋁比銅便宜很多,這能省不少錢。


不僅有材料上的細摳,國產化替代也是屢試不爽的法子。

比如連接器,燃油車裡發動機靠曲軸、連桿來傳輸動力,在電車裡,連接器就充當這個角色,一塊電池包裡頭需要多到多種連接器。


有供應商和我說,以前高壓連接器都得買國外企業的產品,一個就得一二百塊錢,而且供貨還不穩定。現在國內企業被培養起來後,五六十塊就能搞定,價格直接砍半。

這些方案是在實現同等性能的基礎上,把成本降下來。而有的車企為繼續摳錢,還會選擇適當降低原來的高標準。

有供應商告訴我們,他們之前在電芯和模組之間,還有電池包的上蓋殼體,都會貼一層叫做 “ 雲母紙 ” 的材料用來隔熱,這個材料很薄,也就零點幾毫米。


“ 後來因為客戶要技術降本,我們就把雲母紙取消,換成便宜得多的泡棉。那泡棉的隔熱性能肯定不如雲母紙。 ”

另一位供應商舉例,電池包有均溫性的要求,即內部電芯溫差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 原來我們可以做到溫差控制隻有 2 ℃,現在因為我在某些地方做降本,溫差控制變成 2.5 ℃,就沒有原來那麼好。 ”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據我們解,在電池行業,很多企業標準都是高於國標的。他們取消雲母紙這類做法,其實是把之前的安全冗餘拿掉,但即便這樣,電池包的安全等級依然很高,也能夠通過各種測試。


當然,技術降本隻是一方面。主機廠為達成降本目的,還有很多其他輔助手段。

一位頭部電池廠員工表示,他們的工廠被要求降低人效,多的要被砍掉 55% 。

“ 人效可以理解為,比如說在工廠的某個工序,一天能產出幾萬顆電芯,這道工序投入多少人能有多少產出,裡頭有一個計算公式,每個工序都不太一樣。砍掉 55% ,你可粗暴理解為,就是讓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

而當原有供應商不給力,主機廠就會去外頭撈點新供應商進來當鯰魚。

一位車企人士是這麼形容的:在找新供應商方面,主機廠就是個 “ 海王 ” ,成天在外頭和人傢眉來眼去的,隻有對方有那麼點意願,就可以坐在一起談一談。


讓新供應商把水攪渾,這都是慣用伎倆,隻是在電池行業稍有不同的是,因為燃油車市場在縮小,不少原來做傳統零件的供應商,都非常想轉型新能源。

電池包內很多零件的制造工藝,本來就和車上其他零件有相通性,比如原來做車身沖壓件的供應商,稍微調一下,也能來做電池包的鋁板結構件。


有幾位電池廠人士都提到,有很多這樣的供應商想進來,他們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要把坑占住,先進你的供應體系,再談後面的事。

“ 所以他們會為拿項目,報出一個非常低的價格,甚至說不賺錢也要把項目拿到。 ”

反正對於主機廠來說,這樣的鯰魚越來,我肯定越開心。而當手裡的供應商多之後,主機廠就可以整出更狠的招數。

一位電池供應商告訴我們,有傢頭部企業,在電池裡的一個通用零件上,因為出貨量很大,找 7-8 傢供應商來做。原來這個零件是半年、一年招一次標,現在是一個季度,甚至一個月就要招一次標。


招標搞這麼勤快,其實就是為壓價。

“ 如果這個月有 5 傢供應商達到要求,那這個月訂單就給這 5 傢,其他幾傢這個月就沒飯吃。這個要求說白,主要就是價格。 ”

供應商為要中標,隻能拼命去降低自己的報價。

這位供應商進一步解釋道: “ 其實現在那邊的需求, 4 傢供應商產能拉滿就能滿足,但它偏偏搞這麼多人進來,讓大傢都吃不飽飯。 ”

之所以這些供應商會陪著這麼玩,其實也是無可奈何。由於很多新玩傢帶來富餘的產能,讓這些供應商不得不去舔著臉去低價拿訂單。


“ 工廠設備都要算折舊費的,有訂單在,至少設備、人員還能動起來。如果設備不開機,我隻會虧得更多。

所以,這些企業哪怕是賺不到錢,也要硬挺著生產。

而除在量產項目上做文章,有不少主機廠選擇自研電池,自研電芯。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搞清電芯的成本結構才是更大的目的。

一般來說,電芯對於主機廠是一個黑盒子零件,它隻是買來用,至於裡面是啥樣的,並不太知道。

但現在大傢也看到,很多車企都說自己要做電池。


對於車企需不需要做電池,行內人的看法並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是:自研這一步,對於搞懂電芯這個黑盒子零件裡的成本構成,肯定是有幫助的。

一位車企人士說的更直接:這是車企不想再被供應商忽悠。

但不管怎麼看,電池制造的上下遊分工已經很明確,是個很成熟的產業鏈,肯定不會是所有的車企都適合自研電池。

這方面,一位研究電池產業的投資人士是這樣判斷的: “ 根據我們的理解,車企進入電池研發領域最好的時機是 8-10 年前。

巧嗎不是,國內還真有一位車企是這樣的,送分題:___。


正是靠著這些材料降本、技術更新以及供應鏈上的各種小動作,電池的成本下降得非常明顯。

有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相較於之前高點,已經是便宜一半。

前段時間, 36 氪報道過,寧德時代、比亞迪在強推降本,動力電池(磷酸鐵鋰 )的價格有望下降到 0.3 元 /Wh 。

這是什麼概念呢?一輛車 60 度電,光電芯成本是 1.8 萬,再把輔材、人工成本雜七雜八的都加起來,電池包成本應該也不會超過 3 萬元。

作個不嚴謹的對比,我們看下在售的比亞迪秦 PLUS EV 車型,用磷酸鐵鋰 57.6 度電的車型,官方指導價是 11.98 萬。


關於 0.3 元 /Wh 這個價格,好幾位業內人士向我們證實,目前已經能達到這個水平。還有兩位直接告訴我們,這還沒到頭,電池價格還能比這個更低。

如果電池價格還能往下降,那就意味著電車可以做得更便宜,這就有搞頭呀。

在燃油車時代,歐美消費者可以用自己負擔得起的價格,挑一輛自己喜歡的車,而中國消費者要付出高得多的價格才能買到。

比如寶馬 M3 ,在德國的起售價是 7.39 萬歐元,大概是 56 萬人民幣,在美國也差不多, 7.6 萬美元,大概 55 萬人民幣。



而它在中國的指導價是 86 萬多,差有 30 萬。


但在電車時代,因為中國電池產業足夠紮實,制造成本更低。

電車上中外之間的差價,已經有反轉的趨勢。大眾 ID 系列在中國比老傢德國便宜得多,就是最好的證明。

設想一下,電車價格更便宜,比方說 20 來萬的電車再降個 2-3 萬,小米 SU7 不到 20 萬,極氪 001 頂配不到 30 萬,那咱老百姓簡直不要太開心好吧。


要知道五六年前,還是在有國補的情況下,大傢去選電車,怎麼也得掏個 20 來萬,才能買個像樣的產品。現在補貼早沒,車價也降,我們買到手的產品反而更好。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的電池產業鏈成熟。

隻能說電池廠商們苦,我們爽。所以大夥兒別急,以後花同樣的錢,隻會有更香的車。


相關推薦

2023-10-31

尼走的路子有點像華為,它不想親自下場造車全面 All in 電車市場,這樣風險太大,但又覺得自己能靠軟件實力在電動車領域分一杯羹,於是決定和本田優勢互補,在去年成立這傢日本唯一的 “ 新勢力 ” 。不過這個時間點,國

2022-08-21

格該門店無法查詢。極星2為何換一塊電池要比買一臺新車還貴呢?首先,從動力電池本身來看,它的身價確實漲。極星2這款車目前分為三個版本車型,都是用的“相對昂貴”的三元鋰電池。而其中電池包的容量分為兩種,一種

2023-11-02

純電車修車時碰到天價維修費,怎麼辦?一特斯拉車主:炸掉。這並非危言聳聽,這位芬蘭ModelS車主修車時得知維修價格接近原價一半,最終選擇不修車,直接炸。純電車車主,苦維修費高昂久矣。純電車維修費用普遍偏高芬蘭

2024-02-09

形式與中國車企開展合作,中國企業成為老師,教他們造電車,這在燃油車時代是萬萬想不到的。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中國汽車終於揚眉吐氣,走上用技術征服市場的道路。02、沒錢隻能買BBA“以前是沒錢才買國產車,現在

2022-10-07

企業呢。說句題外話,按照特斯拉、尼古拉、法拉第這種電車取名潮流,指不定明天就會有什麼富蘭克林、麥克斯韋電動車新鮮出爐。差評君這邊由衷建議,取名也可以考慮一下藝術界大佬們,光是一個畢加索,就應該夠大傢用

2022-09-16

魅力,在電動車時代似乎消失。從2019年奔馳首款量產純電車型EQC上市至今,奔馳電動車一直表現的不溫不火。在特斯拉、蔚小理等品牌動不動就爆單、漲價時,奔馳正在悄悄降價。主做奔馳新車批發的經銷商阿理告訴深途,奔

2022-08-18

困擾汽車行業近兩年的“芯荒”,就要結束?據媒體報道,在經歷價格暴漲後,芯片市場開始出現降價銷售的情況,部分芯片價格甚至開始出現雪崩式下跌,跌幅達到九成。雖然芯片供應緊張有所緩解,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

2023-01-17

會給予真金白銀的購車補貼。一開始,因為產業不完善,電車成本非常昂貴,而且續航和現在也沒法比。當時補貼達到頂峰的時候,一輛工況續航超過 250 公裡的純電車型最高可獲得 11 萬元購車補貼。後來隨著新能源大規模發展

2024-05-09

前些天,比亞迪車險來的新聞,把電車車主們是撓得心癢癢。根據國傢金融監管總局官網掛出的文件,比亞迪已經獲批可以在安徽、江西、廣東等地開展車險業務。還有人曬截圖,官方APP裡有保險的入口。(現在已經沒)這兩年

2024-03-14

。費洲再度感嘆自己與新能源車“八字不合”,“現在買電車太嚇人,就是買個玩具。”不久前,費洲駕駛的威馬汽車被撞,對方全責,然而車子送去修理廠一個月還沒動靜。打電話一問,保險公司卻回復,“定損價格確定不,

2022-10-21

給大傢整出五款新車。也難怪郭臺銘凡爾賽到:體驗自傢電車, 已經是我每年最期待的生日活動之一。隻不過說實話,一看富士康這些車的名字, Model 這 Model 那的,一股碰瓷 “ 特斯拉 ” 的味道是

2022-10-10

“汽車業的革命正滾滾而來”,德國《經濟周刊》7日報道稱,最近幾周,許多中國汽車品牌開始在德國等歐洲國傢銷售。《經濟周刊》的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有超過15個中國汽車品牌的40多款車型正在搶占歐洲市場,許多車企希

2022-10-19

叫 V2G( Vehicle-to-grid )的技術。江湖中傳聞說,這是一項電車狙擊傳統燃油車的 “ 殺手級 ” 技術。很多朋友可能沒聽過這個名詞,其實這技術說白就是:雙向充電。隻不過,是指電動汽車對電網充電。也就是,把咱們的電動

2024-02-04

是利潤。即便把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算進去,它最後每輛車還能凈賺5萬元。這在高營收、低毛利的汽車行業,簡直是天花板級的存在。在中國打兩年價格戰,尤其是2023年掀完桌子後,特斯拉的車賣的越來越多,賺的錢卻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