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的風口,小米快趕不上


“哪傢企業沒有造車,也沒有參展,卻在本屆車展刷屏?”顯然,小米此時得高呼一句“正是在下”!4月19日,2023年上海車展的第二天,十幾個小時前剛剛在北京發佈小米13Ultra的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來到現場。在短暫的一上午時間裡,他就參觀包括小鵬、極氪、蔚來、高合、長安深藍、飛凡和智己在內的8傢新勢力展臺。

左:蔚來總裁秦力洪;中:雷軍;右:小米13 Ultra手機

雖然說明後年大傢就要成為競爭對手,但各傢車企對雷軍的到來還是歡迎的。

小鵬汽車總裁王鳳英,蔚來的兩位創始人李斌和秦力洪、高合創始人丁磊、極氪CEO安聰慧、深藍CEO鄧承浩等高管都親自現身,給雷軍介紹自傢產品。在此過程中,雷軍不僅悉數登上各傢車型進行乘坐體驗,還掏出前一天才發佈的小米13 Ultra對車輛細節進行拍照記錄。

在這一片其樂融融的氣氛下,中國汽車市場的“內卷”,似乎是另一個世界正在發生的故事。但這一切溫情背後的真實原因,也許是上述各傢車企,並不覺得明年上半年就會量產的小米汽車是個威脅。

事實上,可能雷軍自己都開始意識到:在風雲變幻的中國汽車市場,以小米汽車目前的進度,造車這個風口,恐怕快趕不上。

中國汽車市場,還有小米的位置嗎?

對於一款車的銷量,李斌曾經在蔚來內部做過一個經典的論斷:車能不能賣得好,在娘胎裡就定。

這句話如果展開翻譯,便是一款車型在產品定義階段,其實就已經確定其造型、尺寸、動力、續航、尺寸級別以及具體的舒適性配置。如果目標市場瞄準得足夠準,產品定義足夠完善且準確,那麼就大概率能賣出個好成績。剩下的考驗,就是渠道、營銷和服務。

事實上,理想汽車依靠理想ONE、L9、L8和L7的成功多次證明,隻要定位精準、產品過硬,好車可以“自己把自己賣出去”。

可見,一切的關鍵在於定位。那麼小米汽車瞄準的市場,究竟是誰呢?

對此,小米汽車方面從沒有對產品、品牌等細節進行過官宣,因此我們隻能從外界的信息碎片中拼湊出故事。

在2021年雷軍官宣小米造車後,他曾在4月份和車圈大[email protected]韓路進行過一次直播,其中他在談到小米汽車細節時透露,首款車將定位在中高端,產品的售價區間會在10萬—30萬元,“采用尖端技術”。

當然,這個售價區間放在一輛車上未免過於模糊。而且就算小米汽車售價頂格到30萬元,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還不夠搭載像激光雷達、Orin芯片、頂級大功率電機,48V主動防傾桿這樣的“尖端技術”。也許正是因為成本原因,小米汽車的預期售價在今年又一次進行調整。

在今年1月初,@晚點Auto爆料稱,小米的首款新車——中型溜背轎車(後文按照其內部代號“Modena 摩德納”指代)將分為兩個版本。

其中,低配版售價在26萬—30萬元,高配售價則超過35萬元。其中低配版基於主流的 400V 平臺,搭載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智能駕駛方面采用供應商大陸提供的 5R1V(5 個毫米波雷達、1 個攝像頭)多傳感器融合方案。

高配版則基於 800V 高壓平臺,搭載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預計可實現 15 分鐘充電 80%。在智能駕駛方面,新車搭載英偉達 Orin X 芯片,配置激光雷達,算法由小米自研。

此前被網友拍到,疑似正在路試的小米汽車

如果@晚點Auto的信息屬實,那麼小米摩德納在上市後恐怕會直面幾位勁敵。

首先是26萬—30萬元的低配版,在2024年大概率會直面比亞迪漢的換代版本。根據目前得到的信息,新一代漢會搭載比亞迪雲輦-C系統,完成懸架和底盤質感進行全面升級。而筆者也不排除,新一代漢將會搭載激光雷達,擁有城市領航輔助駕駛這樣“接近L3級”的智駕系統。更不用說,換代後的Model 3(內部代號Highland)也在虎視眈眈。

顯然,如果拼性價比和成本控制,小米很難和特斯拉與比亞迪這樣已然實現百萬級銷量的巨頭掰手腕。尤其是在“30萬元以下”這個市場區間裡,包括自主品牌、合資品牌乃至二線造車新勢力已經打成一鍋粥,大概率沒有小米下嘴的地方。但摩德納的高配版,恐怕也不會走得一帆風順。

對於小米摩德納來說,小鵬P7i也是個強大對手

在“35萬元以上”這個售價區間,摩德納必然會遭遇騰勢N7、新一代極氪001以及蔚來ET5的阻擊。這些車或標配,或在30萬元以上可選配激光雷達。更重要的是,作為已然經歷過市場錘煉和友商肉搏的產品,這三款車顯然已經成為30萬元乃至更高級別市場的標桿級智能電動轎車。

當然,相比較當下已經高度內卷的30萬元以下區間,高端汽車市場似乎還放得下一個新的汽車品牌。畢竟BBA們在2024年,大概率還拿不出足夠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而隨著消費者開始轉投新能源陣營,這些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勢必還將讓位給電動車,小米汽車的生存空間似乎就這麼出來。

但問題是,小米汽車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構建起自身的高端形象嗎?

“小米”兩個字,高端嗎?

在2020年小米成立10周年的主題演講中,雷軍對小米推出的產品定位有過言簡意賅的描述:“感動人心,價格厚道”。而早在2018年,雷軍就在小米6X的發佈會上承諾過:

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 IOT 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 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 5% 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坦率來說,筆者也是用過小米的智能硬件產品,質量和性價比都挺不錯。事實上,筆者也像很多用戶一樣,是基於“性價比”這一因素,選購的小米硬件產品。但這一邏輯放在高端智能汽車市場,顯然就有點不合時宜。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願意花大價錢購買高端汽車品牌的用戶,往往對車輛品牌有著較高的要求。奔馳、寶馬和奧迪正是憑借動輒超過50年乃至100年的品牌積淀,以及貫穿產品、營銷、渠道和服務的豪華體驗,收割大量中國中產乃至富人。

說白,沒人買豪車是奔著“性價比”去的。或者說,就算屬實,自己也不能承認。

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盡管用戶對於智駕技術和智艙體驗的追求,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高端汽車的品牌價值,但用戶依舊需要自己購買到的智能汽車擁有“豪華感”。說白,當用戶花30萬元乃至更高的金額購買一個非BBA的品牌後,需要面對親友的詢問時“有個說法”。

根據雷軍自己發起的微調研,似乎大傢對小米汽車的預期售價並不高端

然而,小米汽車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給不出這個說法。畢竟,“小米”兩個字,在消費者心中可不全是“感人”和“厚道”而已。

在開啟創業的初期,小米手機的售價長期處於中低端的市場區間。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小米手機的定價都是以當時蘋果、三星、HTC手機一半乃至更低的標準制定的。而為吸納更低端的消費市場,小米還是中國手機品牌中率先推出“紅米”這樣低端產品線的企業。

縱然,小米拿下智能手機的“性價比之王”,但這也就導致該品牌乃至其用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外界給予“低端”的刻板印象,直到2016年小米率先發佈全面屏手機MIX後才有所改觀。

但是,這種對於小米手機和用戶的刻板印象,一直停留在像筆者這樣年長者的內心深處。甚至在2020年的11月,時任小米集團清河大學副校長王嵋還在一次演講中,居然還對小米自己的用戶使用“屌絲”這樣近乎侮辱性的詞匯。

性價比,屌絲……這些在小米創業路上的正向或負向積累,都變成這個品牌本身的一部分。而當掛著“小米”品牌,售價超過30萬元的高端智能汽車擺在面前時,這些標簽則有可能會變成勸退用戶的理由。

更何況,同屬“小字輩”的小鵬汽車,已經因為這個名字,在高端化的路上吃到不少苦頭。畢竟在中國人的語境裡,“小”這個字和高端之間的距離,一直比較遠。

消費者,不會給新品牌機會?

顯然,小米汽車如果主打性價比做主流市場,必然會遭到比亞迪、特斯拉和傳統車企的夾擊。而若要做高端市場,又會因為自身原因和友商競爭遭遇各類挑戰。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我們拋開這一系列不利因素也得承認: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和目標消費者的狀態,也並不會給小米帶來樂觀的預期。

在剛過去的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30%,其中在最高的三月份,已經達到35%。也就是說,3月份每賣出的3輛車中,已經超過1輛是新能源汽車。按照傑弗裡·摩爾在《跨越鴻溝》一書中提出的理論模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不再是“早期市場”,而是進入“主流市場”階段。

“鴻溝理論”客戶分佈情況

在這裡,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將是由“實用主義者”構成的“早期大眾”。相比較那些願意嘗鮮的技術愛好者們,實用主義者購買決策中的沖動更少而理性更多。在消費前,他們希望看到成熟的市場反饋與評價。而相比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的先進性,他們對產品的實用性和可靠性更加在意。

然而,這一階段的市場恰恰對於小米汽車這樣的新品牌來說並不友好。

由於像比亞迪、特斯拉、蔚小理、極氪這樣的企業已經在硬件品質、功能體驗和軟件穩定性方面犯過各種類型的錯誤,也積累足夠多的經驗。因此其產品在構築足夠的產品力護城河的同時,相比較發佈初期在穩定性方面有極大的提升。相比之下,小米的摩德納在上市後,幾乎是必然的將會在質量、穩定性方面遇到挑戰。

而相比較那些在9年前願意花100萬購買特斯拉Model S,5年前用50萬購買初代蔚來ES8的用戶,如今的消費者對於產品瑕疵和缺陷的忍耐程度必然會更低。智能汽車早期用戶們願意付之一笑或默默消化的產品問題,放在當下可能會引發輿論風暴,甚至會直接攪黃一款新產品。

極氪001在發佈初期車機的產品缺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影響產品銷量,直到廠傢提供免費升級方案

更重要的是,隨著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技術的發展方向已經形成行業共識,留給新企業實現技術突破的窗口也已所剩無幾。尤其是在智能駕駛領域,激光雷達+視覺的傳感器構成已然成為絕大部分車企實現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的標準方案。而像小鵬、問界和阿維塔這樣的車企,已經實現相關功能的量產交付。

對比看來,還沒實現車型量產的小米來說,僅僅在產品成熟度和數據積累等方面,其實已經和友商差一截。而團隊的錘煉以及產品的運營,更是無從談起。

顯然,無論是從市場還是用戶角度來看,小米的造車窗口期,正在變得越來越狹窄。

寫在最後:

對於造車這件事到底該花多少錢,大佬們劃定的門檻一直是在“通貨膨脹”。

在2016年,剛剛發佈蔚來品牌的李斌被問及造車的門檻時,他曾回答說要“200億元”。而到2022年李斌卻又一次表示,“如今就算花400億,可能也什麼都做不”。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則一早就指出,“要造車,起碼200億”。

這麼看來,下場初期就宣佈投資人民幣100億,未來10年會陸續投資美元100億的小米,顯得資金儲備十分充足。但當人們分析小米集團的最大現金奶牛——手機業務的表現時就會發現,小米汽車的“錢景”並不樂觀。

由於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需求疲軟,2022年小米手機業務收入為1672.17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59.7%,同比下降19.9%。與此同時,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收入為797.95億元,同比下降6.1%。

這麼一看地主傢的餘糧,也不多。那麼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雷軍還有多大的力量,去給也許很長時間也無法盈利的小米汽車輸血呢?


相關推薦

2022-09-18

歲已財務自由”的話題登上熱搜第一。隨之一起的“小米造車是一個被逼出來的決定”也引起高度關註。對於股價持續低迷的小米集團而言,“造車”是個能吸引投資者持續關註的概念。近期,ST曙光就憑借小米接盤的傳聞,在2

2024-07-31

采訪時表示,小米SU7的成功絕非歸功於營銷。從雷軍宣佈造車到小米在24年3月28日發佈第一款車小米SU7的三年間,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已經從風口變成紅海。毫不奇怪,為數不少的人都在替雷軍憂心,擔心他這一次可能難以復制

2024-05-01

好吃》……對口專業的學生在為新能源心動,一些專業與造車賣車八竿子打不著的學生也在尋找入職機會。無數應屆生盼望著入行新能源,就如同當初的大學生憧憬著入職互聯網大廠,渴望搭上不知能吹多久的時代風口。01年輕

2024-04-25

本身並不讓人驚訝。2021年,360就已宣佈與哪吒汽車合作造車,並拿出29億元入股,一躍成為哪吒的第二大股東。不過,新車發佈會現場,周鴻禕還調侃哪吒汽車CEO張勇,要他學習雷軍,要換位思考雷軍會如何講產品。周鴻禕說這

2024-03-29

著SU7神奇的打法默不作聲時,有那麼一刻,我是被雷軍的造車思路所說服的。但說到底,在這一片吶喊中,身在汽車圈的我們,是不是仍然需要靜下心來去找到些屬於小米汽車的危機,些許誰都無法躲過的溝溝坎坎?不要高看SU7

2024-02-29

和小米汽車總是第一個面對互聯網的質疑。畢竟手機廠商造車,目前就剩下小米一傢。雷軍深知整車制造的難度,對蘋果汽車長跑十年無疾而終感到震驚。三年前,小米無比堅定地選擇汽車制造,堅持“人車傢全生態”戰略,並

2024-05-05

(含七座)小型客車高速公路免費通行將正式結束,如果趕不上時間,怎麼下高速最省錢?大傢都知道,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是以車輛駛離出口收費車道的時間為準。如果快接近24時,你還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怎麼才能既利用好免

2022-08-18

內部員工認為公司今年的加薪幅度並未達到既定承諾,也趕不上美國通脹速度,不少員工打算9月份發放績效後跳槽到其他公司。今年早些時候,為防止公司員工跳槽至亞馬遜等競爭對手,微軟承諾將大幅加薪。隨後,公司員工

2023-12-26

快科技12月25日消息,今天是小米官宣造車的1000天,小米宣佈將在12月28日舉行小米汽車技術發佈會。今晚,小米CEO雷軍發文回顧宣佈小米造車那天。雷軍表示,我永遠忘不2021年3月30日,那天,我感冒非常嚴重,嗓子都啞,說話

2024-03-12

也面臨著穩定局面、重組管理團隊的重任,沒有精力顧及造車。2011年之後,剛剛穩住局勢的庫克又面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那時全球的智能手機市場還處在群雄割據、烽火四起的局面。對於蘋果來說,當時全球市場上

2022-06-28

年依舊是話題的中心,想要擠進去的人也不在少數;宣佈造車一年後的小米一舉一動依舊牽動人心,如今它又有什麼新進展呢?在這個火辣辣的6月,CNMO趁熱打鐵推出“科技互聯網圈這半年”專題報道,帶大傢回顧科技互聯網圈

2022-06-24

也對該領域興趣十足,甚至有小米、百度等公司親自下場造車。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會和小米、百度一樣造車嗎?關於這個問題,此前網絡上流傳著不少版本的答案,現在,官方終於公佈瞭標準答案。據CNMO瞭

2022-06-30

升任執行副總裁的英特爾加速計算系統與圖形事業部負責人RajaKoduri剛剛在Twitter上宣佈,該公司AXG定制計算團隊已開始交付BlockscaleASIC。作為該公司向加密貨幣挖礦定制芯片邁出的重要一步,該公司顯然已經錯過瞭最近一輪紅利

2022-09-29

。#02誰站在薪資鏈頂端?如果把視野放到全球市場,國內造車新勢力CEO的薪酬也並不讓人驚訝。2021年,特斯拉CEO馬斯克的總薪酬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235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約1575億元,相當於馬斯克一天凈賺4個多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