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元,這是6月30日上汽集團(SH.600104)最終定格的收盤價。相較2021年最後一個交易日20.63元的收盤價,下跌13.67%。而這半年裡,Wind汽車制造行業指數(882444.WI)上漲瞭9.72%,資本市場裡,上汽再次跑輸大市。
而在消費市場,上汽的這半年,也難言順利。交付延期的智己汽車,未交付即遭遇超百位準車主發佈聯合聲明;寄予厚望的上汽奧迪,銷量尚未有起色就已經“迎來”召回計劃;王牌車型上汽大眾朗逸丟掉瞭盤踞多年的銷量寶座,又因“減配”引發車主集體聲討……
2021年,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新一個任期即將到來之時,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間著力打造一個“新上汽”。月餘前,陳虹在2021年股東大會上表態“讓資本市場看到一個‘新上汽’”。在陳虹眼裡,這個“新上汽”是否已具雛形尚不知曉,但這個半年裡,投資者和消費者可能收獲的依然是失望。
資本市場裡的“失意者”
“在技術、資本、人才等方面都擁有數年累計的上汽本應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占有先機,大獲豐收,可是,現實卻非常不堪。市值不到比亞迪、長城的40%、70%,像中瞭魔咒一樣,長期趴在地板下,並跌破凈資產。”
這是一年之前,上汽集團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一名參會投資者代表上臺後的發言。彼時,投資者們希望“嚴厲”的批評能讓上汽在資本市場拿出“中國銷量第一車企”的表現。不過,如果今年的股東大會不在線上召開,依然留給投資者發言的機會,上汽管理層們可能要面臨更激烈的“暴風雨”。
2021年6月30日,投資者發表這一觀點時,上汽集團股價當天報收21.97元,而2022年6月30日,在經歷瞭6月汽車行業利好頻出,帶動汽車廠商、上下遊供應商等企業股價整體大漲之後,其收盤價為17.81元,市值不及比亞迪1/4。
在上汽集團的投資者關系平臺上,投資者對於上汽在資本市場表現的不滿隨處可見,而上汽董秘的回復,將股價的低迷歸納為“公司股價與內在價值的背離”。而事實上,上汽集團近年來一路縮水的不僅是股價和市值。
根據上汽集團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汽集團營收和凈利到達巔峰,此後連續兩年營收凈利雙雙下降。2021年,上汽集團全年業績恢復到正增長,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5.3億元,但也並未回到2019年同期水平。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增長也沒有持續太久。今年第二季度,受上海新冠疫情影響,上汽集團產銷均遇到較大困難。但在疫情尚未出現嚴重影響的第一季度,上汽集團的業績依舊不太好看。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汽集團總營收為1824.7億元,同比下滑3.5%,凈利潤55.2億元,同比下滑19.4%,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的同時,凈利潤的下滑幅度再次超越營收。
(圖源:上汽集團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央廣網發)
資本市場的萎靡表現已經是上汽集團管理層無法回避的話題,這也難怪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陳虹給他的“新上汽”夢想加瞭一個明確的註解——“讓資本市場看到”。
合資品牌風光不再
如果說,資本市場裡的“失意”背後,資本的“喜好”難以捉摸,但消費者的選擇卻在實實在在的“用腳投票”。
合資品牌,曾經是上汽集團業績巔峰期領跑市場的殺手鐧,也是名副其實的現金奶牛,但如今,其在集團存在感卻在一直減弱。2018年,上汽集團業績報告中稱,“公司三傢主要整車合資企業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繼續占據國內整車銷量前四強席位。其中,上汽大眾整車銷量排名國內第一,並連續四年蟬聯乘用車市場銷量冠軍。”並且詳細列出瞭多個車型的市場表現。而2021年,關於這部分的描述已經縮減為“公司所屬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是國內細分市場領先的中外合資企業。”
而在消費者市場,上汽集團旗下的合資品牌也面臨著自己的口碑危機。
作為上汽大眾旗下的“王牌”車型,上汽大眾朗逸曾長期占據國內汽車銷量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但眾多給朗逸投下信任票的車主們,卻沒有收獲期待中的用車體驗。
2021年12月以來,央廣網持續接到多位上汽大眾2021款朗逸車主投訴,稱所購車輛存在“貨不對板”“功能缺失”等減配問題,並刊登瞭《多車主投訴上汽大眾朗逸“減配”律師:屬欺詐行為,消費者可索賠》《3·15特別報道|“貨不對板”“功能缺失”,還有多少朗逸被“默默”減配?》《3·15特別報道|上汽大眾朗逸減配賠付標準不一車主:“我們不想按鬧分配”》等多篇文章。報道推出後,仍持續不斷有車主反映類似問題,並稱其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和重視。“車機減配”已經成為瞭2021款朗逸的一個新標簽。
除朗逸外,上汽大眾另一款“王牌”車型途觀L,深陷顆粒捕捉器堵塞頑疾。一款以城市使用場景為主的車,在使用手冊中,車主就被告知“經常短途行駛”屬於“較惡劣工況”——“如果發動機長時間工作在較惡劣的工況下,顆粒濾清器中的顆粒物會迅速增多,建議您盡量避免發動機頻繁工作於此工況下。以下情況屬於較惡劣的工況:1、經常短途行駛。2、發動機經常低溫啟動。”在車主的集體投訴和媒體報道下,上汽大眾給過多次解決方案,但始終沒有完全解決這一問題,而可觀的保有量反而催生出“代跑高速”這一熱門兼職。
(某二手網站上部分代跑兼職信息截圖,央廣網發)
除瞭上汽大眾,曾經對上汽集團利潤貢獻率超過四成的上汽通用,旗下多個車型,也同樣是各大汽車投訴平臺【進入黑貓投訴】投訴量排行榜上的常客。
豪華車市場遭遇“滑鐵盧”
基本盤正在被口碑“侵蝕”,而上汽集團進軍高端豪華車市場的路途也並不平順。
豪華車市場一直是上汽期待發力的領域。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投資者的批評也提到“上汽自主品牌大多是中低檔,提到升級的產品,基本成瞭失敗的案例。”
2020年12月25日,上汽集團聯合張江高科和阿裡巴巴集團成立瞭智己汽車,並定位為“全新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2021年1月13日,智己汽車發佈兩款量產定型車——一款智能純電轎車、一款智能純電SUV。上海車展期間,轎車智己L7開啟預售,定價40.88萬元,計劃2021年底上市,2022年初交付。
對於智己,上汽集團寄予厚望。在上汽集團的官方表述中,智己定位“高端豪華智能電動車”,以數據驅動、峰值體驗、用戶共創為特色。但首批車尚未交付,參與共創的智己“天使輪”用戶,就受瞭傷。
5月,由102名上汽智己準車主在網絡上發佈《對智己L7相關權益問題的聯合聲明》,要求智己對天使輪車主的問題訴求做出官方回應。這些問題包括虛假宣傳、權益差異以及官方工作人員諷刺準車主“孔乙己”等。
以車主最為關註的宣傳配置與實際配置不符中的一條為例,在智己發佈會上,其技術亮點中,標配無線充電技術吸引瞭很多準車主及市場的關註,但在實際配置表中,這一功能需要花費6000元才能選配。
面對車主的質疑,智己相關工作人員在回復媒體時,稱從未承諾過無線充電是標配,隻是說這個“技術能力”是標配。但互聯網是有記憶的,雖然智己汽車抖音官方賬號——“IM智己汽車”曾經發佈的,現場負責人清晰表述瞭智己L7“量產‘標配’的無線充電技術,支持11千瓦大功率無線充電”的短視頻已經被刪除,但互聯網網上仍然可以輕松找到這條“打臉”視頻。
面對在沒有實車就投入信任票的天使輪車主,智己服務“以用戶為核心”的“首秀”難言成功。
試圖通過自主品牌進入新能源豪華車市場的同時,上汽也希望可以借助合資品牌原有的光環在傳統豪華車市場分一杯羹。歷經多番波折,2021年,上汽奧迪終於正式亮相,並推出瞭首款量產車型A7L。
在上汽奧迪營銷事業總經理賈鳴鏑口中,“上汽奧迪要做豪華車在華生產的天花板。”但在大街上還基本見不到奔馳著的上汽奧迪時,上汽奧迪就已經踢到瞭第一塊“鐵板”
6月24日,據國傢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佈召回公告顯示,上汽大眾決定召回2021年9月14日至2022年6月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2021-2022年款奧迪A7L汽車,共計1765輛。
召回原因為,車輛在生產過程操作不到位,造成發動機輸油硬管與燃油箱軟管存在偶發插接不可靠現象,可能導致車輛底部的燃油管松脫,極端情況下會造成燃油滲漏、車輛無法啟動和行駛中發動機熄火等,存在安全隱患。這一召回原因,在某種程度上印證瞭此前社交媒體上熱議的上汽奧迪A7L漏油漏成“水簾洞”的爆料視頻。
(某社交媒體用戶爆料上汽奧迪漏油視頻截圖,央廣網發)
在銷量尚未有起色之時,上汽奧迪已經率先迎來瞭上汽過往合資品牌經歷的口碑危機。其2022年“深化高端豪華車市場佈局,通過智己、上汽奧迪、凱迪拉克等新品上市,進一步補強在豪華品牌的產品陣營”的目標,出師未捷。
不久前,上汽又傳出瞭進軍手機市場的消息。在一次公開活動上,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策劃與一傢手機廠商進行深度融合、協作,並將很快披露相關信息。這是否也是陳虹口中“讓資本市場看到一個‘新上汽’”的一部分尚未可知,但朗逸的車主們,肯定希望上汽能先解決一下他們車機的“智能互聯”功能,讓消費者先看到一個“新上汽”。
來源:央廣網汽車頻道
記者: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