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說,30萬以上市場不是越便宜越好,但顯然BBA不這麼認為。最近,部分地區寶馬經銷商發出促銷,寶馬iX3直降10萬,入門版車型裸車價直接從40萬殺到30萬。不少網友在論壇上曬出落地價,簡直驚掉下巴。落地價比燃油版X3還要便宜幾萬。
i3的終端優惠幅度也達到8萬多,並且隻降入門版,售價從35萬直接降到26萬。在很多人看來,i3還是35萬時,哪裡有續航更高、更大隻的極氪001香。但是一進入26萬,Model3的存在感就顯得弱。
奔馳EQE也達到10萬元的降幅,直接從47萬-53萬的區間,降到37萬-43萬區間,雖然奔馳E級優惠力度也不小,但是算上落地,EQE的價格還是非常實惠。
最近在上汽奧迪流出的內購清單中,Q5 e-tron的降價幅度高達10.5萬元,Q5 e-tron 40星耀型直接從35.65萬降到25.05萬,這個力度不但比終端Q4 e-tron優惠後的價格還劃算,甚至直接降到ID.6的區間。
上汽奧迪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價格太香,還發通知稱,禁止員工轉賣內購車。
事實上,從去年底到今年初,BBA都先後對新能源車型進行官降。去年11月,奔馳宣佈對旗下EQ系列官降,其中EQE 350最高降價5.07萬元,調整後的價格為47.8~53.43萬元;EQS的降價幅度更大,最高可以下降約23萬元,調整後的價格為84.5~131.4萬元;AMG EQS下降19.86萬元,調整後的售價為154.7萬元。
今年2月,上汽奧迪也對旗下車型進行官降,Q5 e-tron入門版兩款車型分別降低兩萬。
而目前EQE、Q5 e-tron的優惠,基本是在官降基礎上進行的,看來BBA扛不住銷售壓力開啟降價後,經銷商的庫存壓力依然不小。
其實最早官降的要屬寶馬iX3,早在2021年時就進行7萬元的官降,此後終端動不動還有幾萬元的優惠,價格直接從40萬級別來到30萬級別,銷量直線上升。寶馬iX3去年一年的上險量在30萬-40萬級電動車市場僅次於蔚來,奔馳EQE有點慘,一年就賣1000多輛。
降一個級別,銷量立馬飛漲,奔馳、奧迪經過一年的猶豫,也決定有樣學樣。
沒想到電比油低,BBA已經先實現。
當然,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當BBA解決掉“貴”這個最大的毛病後,用戶對BBA的電車反響就寬容多。
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從不討論智能化的BBA,似乎總是少點兒時髦勁兒。但是當你37萬拿下奔馳EQE的時候,豪華品牌的尊貴感立刻占據上風,也讓你終於清醒地意識到,什麼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這部分溢價不花也罷。
實話實說,BBA是有電動化基礎的。
當中國品牌還沒搞明白正向研發是怎麼回事時,寶馬就在2011年發佈i品牌,如果再往前倒推40年,寶馬已經研發出第一輛電動車。2013年,i品牌旗下純電車型i3和混動車型i8上市之初,科技感滿滿。當然,前沿的理念很考驗當時的市場接受度。
在經受挫折後,包括寶馬在內的BBA,在中國推出的電動車開始變得保守,詬病最大的對其油改電的質疑。
比如寶馬iX3、i3,都是基於可油、可混、可電的CLAR平臺開發,著名的X3也是誕生在這個平臺。在成本策略上,跨國集團們總是有諸多考量,也是這種謹慎才讓中國新勢力們在高端市場占據上風。
雖然iX3、i3都與燃油車誕生在一個平臺,卻不是僅僅將電池塞進X3、3系那麼簡單,為應對電動化,寶馬將CLAR平臺進行升級,並且在電動化的同時,仍不忘提升拿手的駕控體驗。
i3在後軸配備調節軟硬的空氣懸架,還配有前避震頂端拉桿和雙軸HRS液壓回彈減震技術,在前後輪距上比3系更寬,重心更低,讓i3的駕駛樂趣不輸3系。
雖然在續航上,中國品牌已經做到700+,讓寶馬的500公裡續航顯得沒啥戰鬥力,但是,很多i3、iX3的車主對續航不縮水的評價卻是實打實的。
目前寶馬電動車搭載的811型鎳鈷錳三元鋰電池,是由寶馬慕尼黑研發中心技術開發,並由寧德時代生產的。當初寧德時代之所以能夠崛起,也離不開啃下寶馬厚厚的技術書而占領技術高地。同時,寶馬的電池技術儲備也比較長遠,圓柱電池、固態電池都在寶馬的計劃中。
奔馳EQE上市之初,高售價的確嚇退不少用戶,但是,其實很多人都會被EQE豪華的內飾折服,EQE是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因此很懂中國用戶對豪華品牌的追求,比如在EQE上移植S級的分體式雙屏,首次搭載的主動式環境氛圍燈,為後排座椅設置的紳士功能等專屬配置,堪稱EQS平替。
EQE對弓形車身的打造,直接將風阻系數降至0.22Cd,無論是視覺美感還是加速體驗,都是可圈可點的。
當然,僅僅靠EQS平替的定位來征戰50萬級市場還是有難度,在中國50萬以上電動車市場,上有超豪華標桿保時捷,下有本土新勢力以用戶服務著稱的蔚來,EQE的光芒多少都有些被掩蓋。但是,如果EQE來到40萬區間,越級品質與豪華品牌的光芒就能得以釋放。
奧迪e-tron的最大問題,大概就是用與大眾同一個平臺,所以如果e-tron降價,那幾乎可以在電動車市場搶錢,隻不過這就苦同門兄弟ID.系列。
2019年的上海車展,奔馳EQC首次亮相,宣稱售價在50萬以上,奧迪e-tron公佈70萬的售價,寶馬首秀一款比X5還大的概念車iNEXT。在電動車型國產前夕,BBA們就以高身價示人,直接把那些寄希望於BBA電動車國產後,就能買到堪比BBA燃油車價格電動車的中國用戶們勸退。
自此,BBA電動車太貴的印象根深蒂固。
這兩年,BBA電動車還在平臺成本與駕駛體驗的平衡之間遊走,他們試圖以熱銷燃油車的電動版重新挽回中國用戶,但是發現作用仍然有限。
BBA並沒有完全征服高端電動車市場,但他們也認為,50萬以上的電動車市場,最終仍然是留給BBA的。
於是,在這個比較尷尬的階段,降價大概是重獲用戶好感的最好辦法。不過與其說BBA在打價格戰,倒不如說,現階段,他們靠燃油車市場,還能足夠撐起電動車市場丟失的利潤,目前BBA燃油車的高毛利足以能夠養活電動車動輒10萬元的降幅。
從2025年開始,BBA就要陸續切換全新平臺電動車。除此之外,無論是電池技術,智能駕駛,座艙的數字化體驗,BBA的研發還在持續投入。
隻不過,在2025年電動車換代到來之前,BBA最要緊的,反而是守住自己的燃油車市場,因為他們正在成為新勢力們的瓜分對象。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越來越高,豪華車市場已不再高枕無憂。
2022年,BBA雖然依然據守豪華車市場70%的市場份額,但是三個品牌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有意思的是,去年在豪華新能源車型的加持下,中國豪華車市場反而出現6%的增長。
一方面說明,以蔚來、理想為代表的新勢力高端車型,對BBA市場尚沒有形成有力的攻擊,而是主要吞食更多二線豪華品牌份額;同時,高端新能源車型對豪華車市場的拉動作用很可能進一步加大。
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進一步增加,新勢力對BBA的威脅可能將會更大。試想,當理想用L7的三款車型拿下奧迪Q5的市場,那麼Q5 e-tron的生存空間又有多少?
那麼,BBA面對的抉擇也就來。是等待2025年,開啟一個真正的屬於BBA的豪華電動車時代,還是在此之前,搶占用戶心智?
顯然,BBA們也認為,後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