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價格戰的火,燒到電動汽車采購商和二手車商的“眉毛”上。因為特斯拉不斷降價,德國軟件巨頭SAP決定將其從電動車采購名單中踢出。他們認為特斯拉降價,相當於自己的固定資產貶值,反映到財報上,也是一筆難看的虧損。
而美國租車龍頭企業Hertz在今年1月中旬的財報當中表示,將2萬輛車隊中的電動車進行出售,所得收入用來購買燃油車。他們表示,把汽車采購的重點放回燃油車,有利於公司的利潤表現。
節能減排無人在意,生意人在意的,還是財報上的數字好不好看。
“等等黨”永遠在等特斯拉汽車更便宜的時刻,二手車商則在等特斯拉更貴的時刻。商傢和消費者是兩個極端。
美國二手車價格網站CarGurus統計,特斯拉Model Y在2022年夏天平均成交價是7萬美元有餘。到現在,這一數字已經變成不到4萬。
在小通的印象當中,2022年的夏天,正值特斯拉新車交付最困難之時,新車交付周期一度被延長到半年甚至一年。求新車不得的消費者隻能轉向二手市場,二手特斯拉不僅一車難求,平均交易價格更是超過新車。
直到新超級工廠投產後,特斯拉新車交付恢復正常,這一價格倒掛的怪事才逐漸平息。
但“陰晴不定”的定價始終讓市場無法穩定,你永遠都不知道,電動車下一刻究竟是更便宜還是更貴。久而久之,人們又拾起對燃油車的熱情。
畢竟燃油車的價值不像電動車一般大起大落,對於消費者而言也是一種“穩穩的幸福”。電動車在保值這塊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
二手“電子產品”不再保值
步入電氣化時代,電動汽車應該進入“電子工業產品”的范疇。
電動汽車從此有另一重身份,被認為是新時代的“移動電腦”,四個輪子撐起的移動平臺不僅能代步,還裝載先進的信息娛樂系統,可以說“要啥有啥”。
問題在於,電動汽車的發展時間還遠遠比不上燃油車,前者仍然在探索階段。電動汽車技術日新月異,技術、產品迭代節奏很快,新產品改款換代的速度已經超越燃油車。每隔幾個月,我們都能看到一大批先進的新技術投放到市場。
可以發現,就算為便宜,也沒有多少人會推薦買老款的二手電動車,手機市場“買新不買舊”的規律,放在新能源汽車上也通用。
今天推出的電動汽車,沒過多久就會變成“過時產品”,市場競爭力變弱,保值空間隻會愈發狹窄。
而站在車主的角度,日新月異的新能源技術,都是對他們的“背刺”。
就像智能手機一樣,更好的永遠在明天,自身價值永遠會隨著時間而降低。電動汽車作為走量的工業產品,價值隻會越來越低。
今天剛買新車,明天又有更新的車型和技術,配置更好可能還更便宜,加速老車型貶值,老車主被狠狠“割韭菜”,加重人們持幣觀望的情緒,他們意識到明天肯定還有更好的。
都說電池是新能源汽車上的一塊“黃金”,是一輛電車最值錢的零部件之一。但動力電池的壽命會隨著時間和充放電次數不斷衰減,就連特斯拉也無法幸免,這是車主和二手車商最不願意看到的。
相比之下,燃油車的油箱不那麼值錢,也沒有電池那麼“嬌氣”。
再加上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市場認可度普遍不高,註定其產品在二手市場當中的保值能力不會太突出。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電動車的保值貶得一無是處,那些上百萬的知名二手跑車,“自掏腰包”賣出去的二手車商也不在少數。與之相反,需求大、保有量少的新能源車,保值能力就很強,比如理想ONE,現在仍有20萬元上下的殘值。
近期加入價格戰,以價換量的燃油車們,優惠幅度都挺大,新車優惠必然影響二手車的保值率。不過海外市場的燃油車還不像國內那麼“憋屈”,在外國租車公司和二手車商看來,燃油車確實是當下比電動車更能保值的產物。
賺錢比節能減排更重要
在賺錢面前,節能減排的口號變得如此蒼白。
由於Hertz在2021年宣佈“購置10萬輛特斯拉電動車”,目前占據該公司車隊11%的電動車中,有80%都是特斯拉品牌。特斯拉電動車的定價飄忽,手上的特斯拉電車,反倒成“燙手山芋”。
Hertz還在財報當中吐槽,電動汽車除維修預算高於預期之外,需求、殘值都很低。長期養著這些電動車,Hertz認為劃不來。
小通在前面提到,電動車的動力電池成本很高,更換費用高昂,一體壓鑄工藝的車身,也意味著特斯拉車型在遭遇劇烈碰撞後,維修成本普遍比燃油車高。無論如何,租車公司和二手車商的財務,似乎都因為電動車而變得“不幸”。
電動車需求放緩,海外的經銷商也苦不堪言:電動車銷售表現連年虧損,逼得他們紛紛表示放棄電動汽車銷售業務,把重心放到燃油車上。美國近4000傢汽車銷售商甚至聯起手來,呼籲當地政府暫停電動車發展的決定。
因為他們手上的電動車庫存嚴重積壓,恐怕今年都無法清完。說到底,還是因為賺錢。
不同於國內,電動車在海外的“生存能力”並不強,充電網絡佈局缺乏,充電成本甚至超出加油。結果就是,電動車隻是少數有充電條件的人的專屬,多數人更願意租用/購買實在的燃油車。
很顯然,電動車的用車成本、補能難度更甚於燃油車,使得電動車變成單純的推動碳中和的工具。消費者沒有節能減排的義務,重新拾起對燃油車的熱情也是情理之中。
加速電力設施建設,補齊充電網絡,還是推動電動車發展最“真誠”的做法。
生存環境惡劣,直接導致電動車的普及速度放緩,也影響它們在市場當中的價值,保值自然無從談起,招來嫌棄再正常不過。
保值不是新能源車的所有
話雖日此,並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準車主都那麼在乎保值率。小通身邊就有朋友強調,保值率在他看來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確實,新能源汽車應該是工具屬性,而非貨幣屬性。消費者買新能源汽車無非是為更低的用車成本、更好的使用體驗而出發的,買回來就是為用的,而且一用就是好幾年,保值與否根本不是他們考慮的事情。
重視汽車保值的,小通認為也是少數人,他們要麼是做二手車銷售的,要麼就是經常換新車的嘗鮮群體。隻有他們才更關心新能源汽車作為貨幣屬性的一面。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新能源汽車的配置、體驗、品牌、服務才是關鍵,這些都將影響接下來好幾年的用車感受,殘值隻是相當次要的部分。再說,一輛車開十年,再保值的車都經不住歲月的“摧殘”。
拋開這些,正常的普通消費者應該也不會考慮空有保值但不好用的新能源汽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