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紛紛“倒戈” 中國恐成“電動車孤島”?


回顧過去十多年,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經歷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電動化也一度成為全球汽車業的共識。如今,一場前所未有的“逆流”出現。就在中國電動汽車的產銷量持續創下新高時,國際車企對電動車的態度卻發生戲劇性的轉變。

根據最新的消息,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財報發佈會上宣佈,決定將原定在2025年實現電動汽車銷量占比50%的目標推遲五年至2030年,並將在未來十年繼續更新內燃機汽車產品陣容。

這一舉動與奔馳之前對電動化的“狂熱”追求形成鮮明對比。就在三年前,奔馳高調地宣稱,自2025年起,公司所有新推出的汽車將隻采用純電動設計,新能源銷量占比達到半壁江山;到2030年,實現全電動車銷售,即停售燃油車。

奔馳中國官方回應稱,奔馳對電動化轉型的決心不變,並表示“在中國市場,奔馳將繼續推動電動化轉型,給客戶帶來豐富豪華產品選擇”。但從全球市場看,奔馳電動車銷量目標推遲五年的事實,已讓外界嗅到一絲奔馳電動化轉型信心動搖的氣息。

奔馳的“反水”並非個案。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多傢國際車企都出現類似的狀況。其中,奧迪於去年底宣佈放緩電動車推出速度;福特汽車今年年初突然宣佈,關停所有電動車生產線;通用汽車則推遲新工廠的開設計劃。近日,蘋果公司放棄堅持10年的造車項目,也引發“當前已不是造電動車的好時機”的議論。

一夜之間,電動車從人人爭搶的“香餑餑”,變成“燙手山芋”。國際車企紛紛推遲甚至關閉電動車業務。似乎隻有中國車企還在堅持。回顧過去十多年,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經歷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電動化也一度成為全球汽車業的共識。如今,一場前所未有的“逆流”出現。

國際車企紛紛“倒戈”

前些年,在氣候變化的警鐘之下,全球多個國傢和地區政府紛紛推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大力推進電動汽車發展。“禁燃令”之下,昔日雄霸燃油汽車市場的跨國車企們開始出臺各自的電動化轉型計劃。寶馬、通用、大眾、福特等巨頭高舉電動化的大旗,並投入巨額資金。

其中,寶馬在2016年就宣佈,預計在電動車領域投入數十億歐元;通用汽車緊隨其後,在2017年宣佈數十億美元的電動車研發和生產投資計劃;大眾汽車的“Transform2025+”戰略更是雄心勃勃,計劃投入數百億歐元;福特汽車和奔馳、奧迪也不甘示弱,紛紛砸下重金,誓要在電動車市場分得一杯羹。

然而,就在人們以為電動化轉型的大戲將如火如荼地展開時,劇情卻發生“反轉”,多傢國際車企打起退堂鼓。

除奔馳外,同為豪華品牌代表的奧迪,在去年底宣佈將放緩推出電動車的速度,並表示將繼續推動內燃機動汽車。奧迪此前的規劃是,在2025年推出最後一款內燃機汽車;2026年開始面向全球市場將隻推出純電動汽車。

去年10月,通用汽車表示,考慮到電動汽車需求狀況的變化,將推遲在密歇根州開設第二傢電動卡車工廠的計劃,以便在電動汽車銷售增長放緩之際保留更多的資本。通用汽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將擴大電動卡車產能的時間推遲到2025年底。

福特汽車的轉變更令人震驚。2021年,福特汽車曾高調地宣佈,其目標是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並將2026年的電動車銷售目標定為200萬輛以上,占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到2030年進一步提升至全球總銷量的一半。

為推進新電動車的發展,福特汽車在2022年發佈一項重要的重組計劃:將汽車業務拆分為電動車單元(FordModele)和內燃機汽車單元(FordBlue)。根據規劃,2022年至2026年,福特將在全球投入超過500億美元,用於開發、制造電動汽車和電池相關產品。

但福特的電動化轉型並不順利,其年產60萬輛電動汽車的計劃被推遲,動力電池工廠建設計劃也遭延期。今年1月,福特CEO直接宣佈關閉電動車生產線,這等於給福特的電動化轉型畫上失敗的句號。

此外,在電動化轉型上一向保持激進的大眾汽車,也一度在2022年宣佈,原計劃於2026年實現的大眾旗艦電動車Trinity推遲到2030年發佈。同時,Trinity所搭載的SSP平臺也一並延遲發佈。彼時大眾汽車在發給員工的一封信件中提到:目前公司正在審視所有潛在項目和投資,重新確定其可行性。

轉型遇阻的多重背景

“本地市場優惠政策退坡、產品競爭力不足、消費者培育不夠及時、基礎設施跟進不夠到位,這些都是國際車企不得不放緩電動化轉型的原因。”針對當前國際車企放緩電動化轉型計劃的現象,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夥人、汽車行業中心負責人鄭贇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從奔馳、福特、奧迪到通用,這些國際巨頭在回應推遲計劃的聲明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電動車需求放緩”這一原因。多數國際車企的電動車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銷量未達到預期。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1428萬輛,其中,中國銷量占比63.5%,歐洲銷量占比21%,北美銷量占比占比11%,三大區域匯總累計占比95%以上。但在三個市場區域中,規模最大的中國電動車市場主要被本土品牌占據,歐美市場又因補貼收緊價格過高等原因,出現需求放緩趨勢,這導致國際車企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

2023年,奔馳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奔馳總銷量中僅占11%,奧迪純電動車交付量占比9%,大眾汽車為8%,通用則占比僅有2.9%。

伴隨市場需求下滑的是,電動車的高昂投資導致車企虧損加大。福特的財報顯示,2023年福特電動汽車業務虧損47億美元,此前的2021年至2022年,福特電動汽車業務分別虧損9億美元和21億美元。奔馳的財務狀況也受到電動車業務的拖累。數據顯示,奔馳2023年雖營收實現增長,但凈利潤同比下滑1.9%至145.31億歐元。奔馳此前曾明確表示,在開發電動車過程中,電池原材料、軟件開發、電力成本占比過高,導致電動車生產成本高於傳統燃油車。

奧迪、通用等都面臨同樣的窘境。因此,在必須對股東收益負責的情況下,國際車企不得不推遲電動化時間表,以減少相關投資,繼續維護“利潤奶牛”燃油車的銷售。福特汽車表示,在關閉電動車生產線後,未來將集中力量於燃油車和氫燃料電池車的研發與生產,奔馳、奧迪等也表示將繼續進行燃油車的銷售和研發。

此外,歐盟和英國對“禁燃”政策的調整,為國際車企放緩電動車發展提供喘息之機。今年早些時候,歐盟宣佈2035年之後仍能繼續銷售使用合成燃料的新燃油車,英國也決定將禁燃的時間節點從2030年推遲到2035年,這些歐美地區的新政策,緩解國際車企推進電動化轉型的緊迫感。

就在國際車企放緩電動化發展節奏的同時,還對中國的電動車展開“圍堵”。自去年開始,歐盟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意圖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今年,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新法律,禁止美國國防部從寧德時代、比亞迪、遠景能源、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6傢中國企業采購電池,該禁令自2027年10月開始。

“中國汽車電動化規模遠超其他市場,但傳統國際品牌沒有抓住好機會,收獲不大。”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當前,無論在市場規模還是電動化技術上,中國都實現全球領先。得益於完善的產業鏈,中國電動車企對產品有著更高的成本控制能力。在此基礎上,越來越激烈的“價格戰”正在展開,這讓國際車企遭受更大的壓力。

中國恐成“電動車孤島”?

與國際車企紛紛放緩電動化轉型的步伐不同,中國新能源品牌對電動化保持著高度的熱情。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預計,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有望達到1300萬輛,增速達到40%,新能源滲透率超過40%,乘用車單月滲透率有望超過50%。同時,“油電大戰”進一步加劇,新能源汽車將進一步侵入燃油車主力市場。

不過,因國際車企在電動化方面的集體退縮,加上歐美國傢對中國電動車的“圍堵”策略,引發業內對於中國市場是否將成為“電動車孤島”的擔憂。對此,多位業內專傢給出樂觀的判斷。

“目前來看,電動化在全球還是一個明確的趨勢,隻不過現在是海外車企能力相對比較弱的時候,它們在節奏上有不同。現在全球市場是一盤棋,隻要產品力OK,總會有消費者願意買單。”鄭贇表示。

梅松林也表示,雖然國際汽車市場可能出現阻截中國新能源車出口的情況,但不會出現電動車孤島風險,因為汽車電動化是世界潮流,主要汽車市場也都在積極推動電動化。其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車企應考慮在海外建廠,並快速佈局對中國品牌友好或中立的市場,針對歐美市場,可以考慮同當地資本或車企合作合資的方式進入市場,尋找次優解。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管鳴宇認為,得益於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先進性,中國車企將有望開拓新的海外合作模式。

在一些中國新能源車企看來,國際車企放慢電動化轉型反而是個機會。近日,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在接受包括經濟觀察報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很多(外國車企)還在猶豫階段,包括奔馳也猶豫,它又想退回去,(在考慮)是不是不能allin電車,發動機技術也需要研發,這反而給我們更大的機會。”

值得註意的是,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格局也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出現“純電退,混動進”的跡象,純電車型的增長速度被壓縮。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純電車型銷售507萬輛,同比增長28.2%;插電混動車型銷售178萬輛,同比增長69%;增程式電動車銷售64.2萬輛,同比增長181%。行業預測,未來幾年內,混合動力車型的市場占有率還將繼續上升。

對此,管鳴宇表示:“混動是現階段解決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裡程及充電顧慮的良好的技術方案,加速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滲透率的提升,同時對新能源車的成本下降也能帶來巨大幫助。但往前看,隨著充電網絡的進一步改善,尤其是超快充網絡的普及與成熟,純電車在中長期仍將成為絕對主流。”

當前,與國際車企一樣,國內車企也面臨著新能源汽車規模上量和盈利難的矛盾。除比亞迪和理想汽車外,多數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還處於虧損狀態。這影響一些車企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速度。實際上,這也是國際車企推遲電動車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電動化的賽道上,雖國際車企有所退縮,但中國仍將持續加速。3月5日,針對中央企業新能源汽車發展還不夠快的問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在采訪中表示,將對三傢中央汽車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單獨考核,將考核利潤變為考核技術、市占率及未來發展。這被解讀為,國資委將對汽車央企政策“松綁”,有助汽車央企提振新能源業務規模。

作者:周菊


相關推薦

2024-03-15

,冷卻下來,還得回歸實際。俄烏之前,沒有通脹困擾,歐美各國爭當世界減碳領袖,制定目標,一個比一個激進。英國特朗普——鮑裡斯·約翰遜,兩度更改“禁油”時間表,硬生生把終止線提前到2030年。英國當時就有不少人

2022-07-17

蘋果造車,八年難產,到底為啥呢?自動駕駛行業可謂是“香餑餑”,各行各業都要來分一杯羹。早在去年11月,蘋果就高調宣佈計劃在2025年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亮點是“沒有方向盤和擋板”。雖然有網友吐槽,你敢開我可不

2022-07-28

於傳統的電扇樣式,而是尋求更美觀、更簡潔的設計。“歐美消費者比較關註品牌”阿裡全球速賣通的數據還顯示,目前其歐洲站售賣產品中,夏日戶外運動和水上運動裝備增長明顯,運動形式以出行/露營/釣魚/騎行/沖浪為主

2022-10-13

0月13日消息,據老板聯播報道,今年以來,核心經銷商“倒戈”事件頻頻將格力電器推上風口浪尖。董明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改革往往伴隨著陣痛與挑戰,在這一過程中勢必有人的利益會受到影響,因此有一些不那麼志同道合

2022-10-17

超跑品牌如蘭博基尼、阿斯頓·馬丁、法拉利、路特斯等紛紛倒戈,尤其是目前糟糕的財務狀況,邁凱倫終於坐不住,據海外媒體此前報道,邁凱倫終於做一個“違背組訓的決定”,將推出一款純電SUV。近日,邁凱倫高層近日在

2023-02-26

2月24日,界面新聞從北京、上海等多傢比亞迪展廳獲悉,比亞迪王朝系列產品已經啟動降價,交車周期較去年出現不同程度的縮短。今年首次降價也釋放出另一重要信號——對於比亞迪來說,2023年穩住現有市場份額或將會是比

2022-07-18

、Instagram等平臺紛紛押註直播電商將會成為全球潮流,而歐美消費者將以和中國消費者同樣的熱情參與到直播網購中。亞馬遜網站上,多場直播正在進行。   圖源:亞馬遜官方網站曾負責開發和推出亞馬遜直播業務的前高管

2022-07-19

7月19日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短視頻平臺TikTok已經開始對其全球業務進行重組,在此過程中裁撤部分工作崗位。公司已經解雇一些美國員工,並告知在歐洲工作的部分員工,他們有被裁的可能。近年來TikTok用戶基數和員工人數

2022-07-22

“我們已向官方內部高層求證,TikTok不會收縮歐美地區業務,但確實需要重組。”國內最早一批入局TikTok的資深玩傢林令告訴虎嗅,這一求證源自近日一則關於TikTok業務調整的傳聞。7月19日,據科創板日報訊,有字節跳動人士透

2024-03-18

期,豐田的市值則上漲約三分之一,達到約4000億美元。歐美電車“大潰敗”多年來,汽車行業一直處於電動汽車的狂熱之中。汽車制造商紛紛對電動車型的銷售做出樂觀預測,並宣佈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增長目標。華爾街也基

2024-03-10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對歐美推遲電動化進行回應。朱華榮表示:歐美汽車巨頭推遲電動化進程可能會延緩中國汽車向這些地區進軍的速度,並將減緩中國的車企,尤其是新能源車企在全球的競爭力。不過,朱華榮認

2022-09-21

告中說,中國堿性電解系統的成本約為每千瓦343美元,而歐美類似系統的成本為每千瓦1200美元。電流通過電解槽時,可以將水分離成氫和氧。當使用可再生能源時,它們可以產生氫氣,為從汽車到鋼鐵廠等提供燃料,而不會產

2024-03-18

特斯拉此前先後在北美市場與歐美市場對ModelY車型進行價格調整。對此,特斯拉中國回應稱:目前國內市場售價近期是否跟隨調整,並沒有進一步的明確消息。從此前公佈的信息來看,特斯拉北美市場ModelY車型售價將於4月1日上

2024-06-21

顧鴻蒙系統的十年發展歷程,並表示華為用10年時間走完歐美同行30年的路,從操作系統內核,文件系統,到編程語言、編譯器、編程框架,再到AI框架和大模型等等,實現操作系統核心技術的全面突破,實現中國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