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德國汽車制造商已遙遙落後於中國


近日,德國媒體spiegel.de發佈的一篇文章指出德國汽車產業當前面臨的危機,作為老牌汽車工業強國,德國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等領域卻遠遠落後於美國和中國。德國汽車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爆發性增長和傳統燃油車市場的收縮,德國汽車制造商們發現自己陷入嚴峻的競爭劣勢。

文章指出,德國汽車產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原因在於他們在電動汽車技術革新方面的進展,相較於特斯拉等國際領軍企業以及快速崛起的中國品牌顯得滯後。

德國汽車行業內決策層、工會領袖和政界人物曾普遍抱持對電動汽車發展前景的謹慎態度,傾向於維持內燃機技術的核心地位。

然而,如今這一觀念正遭受現實市場趨勢的嚴峻挑戰。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速遠超出原先預計,導致德國汽車制造商在市場份額爭奪戰中不斷失去陣地,被特斯拉和中國汽車品牌搶占先機。


相關推薦

2022-10-08

業德國租車公司Sixt給中國電動SUV的大訂單是對德國汽車制造商的一記耳光。在電動汽車方面,中國不僅坐擁原材料寶庫,還可以用廉價電力進行生產。歐盟的汽車制造業不再具有競爭力。回望2011年美國底特律車展。在那次展會

2023-04-18

中國的銷量下降3.6%,至318萬輛。今年2月,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的銷量超過大眾品牌的汽車,在四個月內第二次成為中國最暢銷的乘用車品牌。大眾周二在上海車展上發佈高端電動汽車ID.7車型,謝弗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2

2022-10-10

開展業務。此前,德國租車巨頭Sixt宣佈將與中國電動車制造商比亞迪合作,到2028年將向比亞迪訂購總計約10萬輛電動車,首批電動車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到貨。9月28日,比亞迪宣佈面向歐洲市場推出三款車型,包括漢、唐及元PLUS

2024-04-18

一進程。拜登政府上個月放寬擬議的規定,為底特律汽車制造商帶來重大勝利,這些規定將迫使底特律汽車制造商縮減高耗油汽車的生產,否則將面臨數十億美元的罰款。比爾·福特表示,向電動汽車的過渡將是漸進的,並由消

2024-03-04

時間3月4日,美國媒體周日發文稱,曾經落後的中國汽車制造商目前在全球汽車行業引發羨慕和擔憂,他們制造電動汽車的速度比其他老牌車企都要快,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以下是文章全文:蔚來造車比西方車企快一年中

2024-04-30

國際汽車展覽會的企業強調折扣和便宜的價格。日本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應對價格戰,電動汽車和其他汽車的生產過剩以及中國的房地產衰退加劇價格戰。當世界領先的車展於周四開幕時,本田汽車公司在中國推出其新的電動汽

2023-01-26

激增,部分原因是該趨勢發生在疫情期間,以及中國汽車制造商主要專註於開拓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2021年,通用汽車公司確實在美國銷售約4萬輛中國制造的別克Envision緊湊型SUV,但諸多因素正在降低美國市場對中國車

2022-09-01

郭明錤今天發佈推文稱,iPhone14今年在印度的量產進度仍落後中國大約6周時間。今年8月初,郭明錤曾預計,富士康印度iPhone工廠將首次幾乎與中國工廠同時出貨新款6.1英寸iPhone14,過去一般落後一個季度或更長時間。印度制造版

2023-11-22

蔚來為啥還不賺錢?上面這個問題幾乎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輿論場的常設話題,成為各方翻來覆去聊不完的話佐料。總之,千言萬語都能匯成一句放之四海皆準的廢話:“花錢太多,盤子太大,銷量太少。”但如果要讓大傢評選一

2023-11-24

據《環球時報》消息,根據國際語言教育機構英孚教育最近發表的2023年調查報告,在不以英語為母語的113個國傢和地區中,日本人的英語能力僅排在第87名,在亞洲23個國傢和地區中排在第15名。從亞洲國傢和地區的數據來看,

2023-01-07

創造350個新工作崗位。德國媒體認為,讓德國等國外汽車制造商增加在美國投資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隨著越來越多的產業投資流向美國,歐洲對美國補貼汽車行業的政策開始擔心。德國機器和設備制造商

2023-01-20

突破300萬輛,達到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中國已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分析人士稱,中國汽車出口量也正在逼近日本,並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奪得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的頭銜。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252.9萬輛,

2022-10-22

比亞迪和長城兩傢中國公司的展臺特別受歡迎,中國汽車制造商模仿西方流行車型、做工糟糕或應付碰撞測試成績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來自中國的新品牌正快速進入歐洲,以至於歐洲品牌可能會感到“害怕”。今年1—9月,

2023-10-30

升級再次延期,也要把人裁。大眾軟件子公司CARIAD裁員有德媒報道稱,大眾軟件子公司CARIAD董事會最近批準一項裁員計劃,涉及員工2000名。不過在集團內部,該計劃已經有不同聲音,大眾工會的發言人稱,不能接受這種全面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