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值從1.4降為1.3、準入值從1.3降為1.2、先進值從1.2降為1.15北京市日前發佈的《數據中心能源效率限額》(征求意見稿)對數據中心PUE值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正是國傢及地方對數據中心能效限制越發嚴格的縮影。並且,伴隨智算時代的到來,芯片功耗提升,機房密度增加,數據中心散熱需求正快速提高。而風冷有其極限,已經難以滿足高效、綠色制冷要求,散熱效率比風冷高1000-3000倍的液冷成為必須。
根據研發與實踐來看,液冷目前主要分為冷板式、浸沒式與噴淋式。其中,噴淋式的應用相對較少,冷板式、浸沒式則是數據中心制冷散熱的主要考慮對象,如何在這兩種制冷方案中進行選擇引發討論。
想要知曉這一答案,首先要解冷板式與浸沒式的特點,以判斷成本、部署難度等。
冷板式通常采用冷卻液體流經金屬制冷板對CPU、內存和磁盤等高功耗的部件進行接觸式降溫,目前技術方案相對成熟,對原有基礎設施改造成本和難度相對較小,新建投入相對較低,散熱均勻,可靠性強,維護相對方便,冷卻液用量較少,對品質要求相對較低。
浸沒式將發熱電子元器件與制冷液直接接觸,利用制冷液相變形制直接將熱量帶走,適用於PUE 要求極高的場景中,在散熱效率、空間利用率等方面還要高於冷板式。散熱效果好,不過其建設成本高,建設、改造難度大,對冷卻液有著嚴格的要求,可維護性差、管理成本高
其次,要結合所服務行業及冷熱數據性質來選擇。
不同的行業對算力的需求不同,冷熱數據對於制冷的需要不同,數據中心在改造、規劃新建時要以此來判斷使用冷板式還是浸沒式,如果數據量龐大、且是實時性的熱數據對於性能、制冷的要求極高,浸沒式可能就更適合;如數據量與數據性質等對制冷並未達到如此程度,考慮到成本、建設難度等原因,數據中心就會更傾向於選擇冷板式。
最後,液冷的選擇還有還有諸多問題與細節值得探討。
這一點體現在多個層面,如,數據中心中有多個發熱源,是否需要對所有部分液冷化?如果需要,選擇哪種液冷能夠更好地實現降本增效?如,浸沒式液冷可分為單相浸沒式液冷與相變浸沒式液冷,二者的區別是什麼?又應如何進行選擇?
此外,液冷自身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如,目前液冷相關標準還處於相對欠缺,影響液冷的生產、成本的優化、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如,目前數據中心制冷還離不開風冷,液冷如何與風冷進行有機結合?
為探討相關問題,12月13日,第十八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2023)數據中心液冷技術及應用論壇,將邀請聯想ISG高性能計算和工智能主任技術顧問郝常傑,比亞迪電子(國際) 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崔勇,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設計規劃及科技發展部負責人沈誠,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標準編制專傢曹元成等知名學者、業內專傢、算力基礎設施服務商、算力用戶,從技術研發、應用實踐、目前挑戰、行業機遇、技術標準等角度共同深度探討液冷技術是現狀與未來,以推動液冷發展,促進產業優化。(點擊鏈接:https://idcc.idcquan.com/ticket.html,或掃描二維碼,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