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淪為少數派 昔日“電動爹”反殺的秘訣究竟是什麼?


前段時間,華為終端BG董事長餘承東又雙叒叕因為“口出狂言”在車圈火一把,無愧“大嘴”之名。在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餘承東表示:“我們這個產業要盡快淘汰純燃油車,因為純燃油車其實是非常不經濟的,純燃油車的時代要快點結束”。

隨後,還不忘給自傢的增程技術站臺:“增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即使當油車用,不充電也能比燃油車省一半的油。”


看到這,估計很多解新能源行業的人,都會想起似曾相識的一幕。

2021年NIO Day結束後的媒體采訪環節,蔚來董事長李斌就吐槽到:

“我簡直就完全不明白,為什麼現在大傢還要買油車。多懷舊才會買油車?我現在完全想不出來,能聞點汽油味,別的還有什麼好。”


盡管這段話其實是被掐頭去尾,但不可否認的是,那段時間,李斌沒少因為這幾句“暴論”被網友指責,說這是現代版“何不食肉糜”。以至於每次蔚來有點風吹草動時,網友都會翻出這段視頻diss一波。

2年之後,李斌也在一次媒體溝通會上,對自己曾經的“油車論”正式道歉:

“我承認我說錯話就是說錯,那麼多油車用戶,他買油車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傢裡真的沒法裝充電樁,有的人可能自己想買但傢裡人不讓他買。還有很多人從來都沒試過電車,還有很多人對電車有擔心。我覺得我這話說得可能太早,如果再過十年,哪怕再過五年,可能都會好一些。”


“電動車淘汰燃油車”,行業裡年年都在說,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也沒淘汰掉。

李斌曾經在diss燃油車上栽跟頭,餘承東就不怕被輿論反噬嗎?

殊不知中國汽車市場結構,已經悄然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前段時間,乘聯會公佈4月份1-14日,也就是4月上半個月的汽車零售數據。


整個中國乘用車市場大盤一共賣51.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賣26萬輛。

掐指一算,4月上半月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達到驚人的50.4%!

這意味著,現在新購車的車主裡已經有半數以上選擇新能源,買燃油車的人反而成少數派。

突然就理解,為什麼以往都是按月穩定發佈數據的乘聯會,這次十分罕見的公佈半月的數據。

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哪怕對整個中國汽車工業來說,都是裡程碑式的時刻。

我們中學學生物課的時候,曾經學過一個叫“生物種群增長曲線”的東西。


一般情況下,一個生物種群數量的發展過程,會遵循一條S型曲線,在種群數量達到50%的時候,其增長的速度恰恰是最快的。

再來捋一捋最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根據圖表畫出一條折線圖會發現,總體呈現出來走勢,出現“前段平緩,後段上揚”的形狀,跟“生物種群增長曲線”的前半段何其相似?


這意味著,在新能源滲透率剛好達50%這個歷史節點下,確實存在新能源汽車短期內加速爆發,將燃油車市場份額進一步擠壓殆盡的可能。

喊那麼多年的“燃油車命不久矣”,可能真的要成真事。

實際上,這幾年唱衰新能源車的人也不在少數,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原本堅定的燃油車用戶動搖,進而開始接受新能源車呢?


首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產品和技術的更新迭代

具體來說就是,這幾年新上市的車型,絕大多數都是新能源車,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盛世。

反觀燃油車這邊就顯得愈發沉悶,新產品卻很少。

剛過去不久的2024北京車展就是個典型例子,亮相的新車中有80%以上都是新能源車,燃油車已經少到掰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

很難想象在5年前的大型國際車展中,當時作為稀有產物的新能源車,還要讓主辦方單獨開一個“新能源館”。


從這次車展的聲量上也可以看出,新能源車的關註度是遠超燃油車的。

想讓燃油車在傳播方面戰勝新能源,也確實有些難為人。

畢竟從技術層面來說,以內燃機+變速箱為核心的傳統燃油車動力系統,基本上已經達到短時間難以突破的瓶頸。

而在功能優化方面,受制於整車電子電氣架構仍然處於分佈式ECU架構的約束,使其在增減功能方面格外棘手。


反映到車上就是,一到改款換代,頂多就是外觀內飾改改風格設計,一拉配置表幾乎沒什麼變化,詮釋著什麼叫“擠牙膏”

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怎麼宣傳太正常不過,說過的話早就說完。最後隻好用“全新一代”這四個字來掩飾一下尷尬的氣氛。

再來看看新能源汽車這邊,就是完全不同的一幅場景。

2018年以前,電動車常常因為致命的短板“腿短”,被人詬病為“電動爹”。

標稱NEDC續航200km,冬天續航一打折就隻剩100km,更可怕的是有時候還基本充不進去電,加熱電池都要等好久。

再加上充電基礎設施遠不如現在這麼完善,使得當時的電動車一旦遠離傢充樁,幾乎是無法生存的。


現在,新能源車的裡程焦慮問題,早就不再是問題。

對於純電動車而言,800V高壓快充技術的出現,配合高功率超充樁,已經可以實現“充電5分鐘補充續航200+km”,在補能效率上已經絲毫不遜於加油。


哪怕是普通的400V車型、或者充電樁的能力不夠,充電功率基本也在60-120kW,用一小時的時間充個300-600km也並不算難事。

在續航方面,現在市面上除宏光MINI那種微小型電動車以外,標準的傢用車續航基本上都在600km上下,700-800km也不鮮見。

如果仍然有裡程焦慮的話,再多花個幾萬塊錢上大電池,有的車型續航甚至可以頂到1000公裡。


公共充電樁方面,2018年全國保有量隻有77.7萬根,截至2024年3月,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290.9萬座,相當於6年翻將近4倍!

這也就意味著,除某些集中出行的節假日之外(服務區加油站也要排隊),純電動車已經可以做到脫離傢充樁束縛,說走就走的出遠門。


展望一下短期未來,最近大紅大紫的半固態電池/固態電池一旦在車圈普及,純電動車很可能會全面迎來“1000公裡續航時代”。

同時,還有望徹底告別自燃焦慮。


另一邊,帶“油箱”的增程和插電混動車型,在續航方面自然不必多說,動不動就1000公裡以上。哪怕是純跑高速,油耗也比燃油車要省。

更可怕的是,這些插混車型在城市工況下油耗往往能減半!

所以綜合來看,無論純電、插混還是增程,腿短已經不再是電動車的弱項,甚至反而成長處。

而在用車經濟性方面,電動車又要好於燃油車。


智能化方面就更不用多說,系統控制電機的精度是遠高於內燃機的,使得電動車在智能駕駛方面擁有天然優勢。

況且現在城市領航輔助駕駛這種高階智駕功能,那麼多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的運行,以及龐大的算法在智駕芯片中計算,這些都是要耗電的。

如果傳統燃油車要做高階智駕的話,首先電的供應就是個大問題。

指望小電瓶裡那半度電,實在是有些不現實:要知道某些高端車型甚至要配2塊小電瓶,才能維持主動懸架、音響、座艙等設施的用電。


而除技術以外,購車價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時間同樣還是回到2018年以前,那時的電動車相比燃油車,購車成本毫無優勢可言。

舉個例子,那個時候的老款比亞迪秦DM,指導價是13.29-14.29萬元。而現在主流的什麼L2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哪怕是360°全景影像之類的配置,全都沒有。

圖片

再來看看現在,去年新能源車企的宣傳主題是“油電同價”。到今年年初,比亞迪帶著榮耀版這麼一攪和,已經到“電比油低”這個階段。

圖片

再到現在,新能源仍然在一輪又一輪的大幅降價——特斯拉降價1.4萬元,理想在前幾天也降1.8-3萬元不等……

圖片

你會發現,去年在降價潮中還有一絲生機的燃油車,今年有不少已經不見蹤影,頭部的車型也在苦苦掙紮。

這充分說明,除BBA這種帶有豪車光環的品牌以外,大部分燃油車已經被價格戰逼到退無可退的地步。盡管新能源品牌們也在價格戰裡廝殺,但日系燃油車銷量的驟減,已經說明一切。

這次北京車展上采訪何小鵬,他就提到一個觀點:“隨著智能汽車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當真正實現“智油同價”,而且燃油車利潤還合理的時候,你將會看到整個產業迎來巨大的變化”。

畢竟電動車這邊,還有降本空間。

原因之前我們也聊到過,一方面,動力電池價格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直接降一半還多,至今還沒有觸底的跡象。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規模攤薄成本的現象已經開始顯現,未來制造端成本還會越來越低。

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為數不多的購車成本優勢也已經蕩然無存,以後差距會越來越遠。

圖片

總的來看,無論技術、用車成本還是購車成本,電動車都已經實現對燃油車的跨越。可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會覺得: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大多數人對新能源的態度有360°大轉彎,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

實際上,並不是燃油車用戶主動想要變成少數派,而是被動地變成少數派。

當燃油車技術發展已經走入死胡同時,即使是玩100年內燃機的老牌車企,也不得不去做出改變,投入到這場電動化的浪潮之中,即便轉型是痛苦的,也必須要去做。

因為他們明白,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就像何小鵬在采訪時說的,當大傢覺得淘汰賽猛烈或者小鵬最近一年變化猛烈的時候,“其實是大傢對於淘汰賽的殘酷程度認識得不夠清晰”,“當某些車如果每年年負荷掉到25%-30%的銷量,那麼它也不得不進行產品變革”,他認為他們和這批新能源品牌隻是變革得早一點,更早地感知到這些問題。

當整個產業的絕大部分資源,都傾註到新能源汽車上的時候,這已經不是消費者選不選新能源的問題,而是燃油車真的已經沒得可選。

寫在最後

去年,我不知道哪根筋搭錯,花幾百塊錢托我朋友買個諾基亞N95。

小巧的體積,絲滑的滑蓋,復古的按鍵……剛剛買回來的時候,拿它玩玩幾把“摩天大樓”、“變色龍”,聽聽以前的小曲,挺開心,仿佛回到過去。

後來忙起來之後,它就被遺忘在抽屜裡吃灰。

圖片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代表著那個年代的手機巔峰,出現在如今這個時代,隻不過是個玩具罷。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屆時燃油車最終的宿命,會不會也像諾基亞一樣,淪為“大號玩具”呢?

從萌芽起步→國補激勵→騙補叢生→特斯拉清場→蔚小理崛起→國補退出.....再到現在,已經有超過半數的人願意選擇新能源車,距離國補正式推出才過去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路發展過來,經歷過無數磨難與艱辛,如今終於走到今天這一步,從汽車大國真正蛻變為汽車強國,引領世界潮流。

雖然從保有量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占比仍然不到5%。距離真正徹底終結燃油車統治,仍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但誰知道,新能源車會不會再次突破所有人的想象呢?


相關推薦

2022-10-04

電車長途回老傢,那真的是給自己旅程增加難度,即使是燃油車,節假日高峰期都要擁堵很久,更別說現在的新能源純電車,還存在很多使用上的問題,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新能源貴一些的車續航能力還

2024-10-26

快科技10月25日消息,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最長壽的人Elizabeth Francis於周二晚上,在傢人的陪伴下去世,享年115歲。根據全球數據庫LongeviQuest的數據,Francis去世時是美國最長壽的人,也是世界上第三長壽的人。資料顯示,Francis出

2022-08-21

再也無法回到從前。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派,他們將不願意傳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一致,他們會勇敢的說出來。 而且媒體通常會關註多數派的觀點,輕視少數派的觀點。 於是

2024-02-18

也難免擠兌充電資源發生沖突,最好的選擇仍然是混動或燃油車跑長途,但純電用戶也有得期待。產業端800V超充正在普及、電車本身的續航裡程也在突破800km、1000km,而且以往蔚來車主獨享的換電,現在也被國傢認可背書。大量

2022-08-05

輕松松突破 1000 公裡的續航, 這續航已經超過目前 95% 的燃油車。固態電池的快充穩定性也是碾壓液態鋰電池。就說行業內最快的還沒上車的,廣汽埃安手裡的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和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也都要 8-15 分鐘充

2023-01-24

江的曾先生(化名),在青島上班的他,往年都是租一輛燃油車,一傢人開車回黑龍江老傢過年。今年由於他買屬於自己的第一輛車特斯拉Model Y 標準續航版,於是決定今年就開它回傢。為能開電動汽車回傢,據曾先生介紹,其

2022-10-07

開假期高峰充電排隊不談,電動車的長途體驗已經可以和燃油車打個平手。體驗上的優化改變純電車的社會面認知,雖然抱怨之聲依然存在,但過去漫天蔽野,蒙眼狂噴的陣仗已不復存在,理性的討論開始占領高地。新能源充電

2024-03-15

能源車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它的理賠成本確實會比原先的燃油車高一點。而且電池也是新的產物,到底應該怎麼修,怎麼去鑒定它,也缺少一個標準,這也是導致新能源車成本比較高的一個因素。此外,不少車主開著非營運的新

2024-01-14

快科技1月14日消息,據國內媒體報道,低溫作為電動車最大的天敵”,在北方進入冬季以來,他們采訪幾十位網約車司機後發現,開暖風之後,冬季續航隻有銷售宣稱的50%-70%。為什麼消費者的冬季低溫真實續航,與廠傢標稱的

2024-05-05

。在被東問及保持敏銳思維、非凡判斷力和良好身體狀態的秘訣是什麼”時,巴菲特表示這隻能說是運氣好。如果時間倒轉回他高中那會兒,去問班級裡有幾個人會活到90歲,幾個男生能活到93歲,他不會押註在自己身上。巴菲

2024-04-26

於下定決心,準備追上第一梯隊的腳步。而且,居然是從燃油車開始……起亞新推出一款不到10萬塊的燃油SUV,就配上L2級輔助駕駛和百度智能互聯系統3.0,現場還喊出油車比電車還智能的口號:前段時間上市的豐田凱美瑞,車

2023-11-24

是權宜之計,最終還是需要讓AI像人類或動物一樣隻需極少數據就能學習。萊斯大學博士Cameron R. Wolfe表示,Q-Learning可能並不是解鎖AGI的秘訣。但將“合成數據”與“數據高效的強化學習算法”相結合,可能正是推進當前人工智

2023-02-06

後福,逃過一劫的Bobi最終成為傢庭的一員。那麼Bobi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它的主人認為,最根本原因就是一直生活在寧靜的鄉下,這裡的環境清幽,非常適合養生。還有就是平日裡Bobi根本不吃狗糧,而是人類吃什麼它都吃什麼

2023-10-24

後福,逃過一劫的Bobi最終成為傢庭的一員。那麼Bobi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它的主人認為,最根本原因就是一直生活在寧靜的鄉下,這裡的環境清幽,非常適合養生。還有就是平日裡Bobi根本不吃狗糧,而是人類吃什麼它都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