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被網友發現!兩個賬號同一航班價格相差1300


快科技7月9日消息,微博話題兩個賬號同一航班價格相差1300”沖上熱搜榜。

據媒體報道,寧波的小陳和朋友一起訂機票,倆人同時查看同一APP的同一航班同一倉位,小陳的價格是2356元,朋友卻隻有980元。

小陳說,2356是她經濟艙的價格,而朋友的商務艙都隻要2400,她找平臺要個說法,客服先後提到等級”權限”系統bug”等名詞。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這是典型的大數據殺熟。

據解,從7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

針對大數據殺熟”等價格歧視現象,《條例》首次對差異化定價進行規范,明確差異化營銷以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為前提,彰顯市場公平。

第九條第二款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置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標準。

按照規定,即使是公平合理的營銷行為,商傢也要將營銷規則中跟消費者有重要利害關系的信息真實全面地告知消費者,確保消費者在充分知情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相關推薦

2024-02-07

,不同手機在同一時間搜索同一趟航班票價相差3倍,讓大數據會不會殺熟的爭議,再度引發關註。為此,澎湃新聞深入采訪包括消費者,在線旅遊平臺、航空公司、代理商等行業內各環節的相關人士,試圖找到“大數據殺熟”

2023-03-20

,覺得“很不可思議”。對此,有網友懷疑平臺可能是“大數據殺熟”。律師表示:在判斷是否構成大數據殺熟時,需要認定平臺是否對交易相對人在價格上進行差別對待,以及認定交易相對人是否“條件相同”。大數據殺熟實

2024-02-29

今日,針對大數據殺熟引發公眾關註的情況,人民日報發表評論。人民日報表示,網友分享的經歷揭示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使用不同的賬號在出行軟件上預訂同一間酒店,價格卻大相徑庭;在打車軟件中,“鉆石會員”不僅價格

2022-08-02

評論區再次控訴:“辣雞!”此外,不僅馬天宇質疑攜程大數據殺熟,也有消費者直接將其投訴到投訴網站。黑貓投訴上,有用戶投訴稱,6月29日杭州至法國的機票,點進去支付前顯示票價為12034元,並顯示剩餘4張票,但是支付

2022-07-03

最近幾年,大數據是一個相當熱門的概念。在和AI等新潮技術結合後,它更是時常出現在各路互聯網廠商的營銷文案中。借助它,科技企業為我們描繪出一副技術改變世界、每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被無微不至滿足地滿足的美好世

2022-09-09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9日發佈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報告顯示,七成多受訪者認為仍然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六成多受訪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經歷。近年來,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備受關註。北京市消費者

2022-09-15

如今你還留意過大數據“殺熟”嗎?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佈調查報告顯示,超七成受訪者認為仍然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部分平臺存在新、老用戶同時購買同一商品不同價現象,調查涉及18個網絡平臺。本次互聯網消

2022-08-10

不同用戶購買共享單車套餐價格有明顯差異?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9日,中新財經記者使用多部手機不同賬號在美團單車、哈囉單車、青桔單車搜索發現,定位在北京市時,不同手機顯示的優惠後的騎行卡價格截然不同。用不

2023-09-09

色星環鏡頭模組,讓人聯想到大熊貓的形象。宣白配色也被網友戲稱為“熊貓色”。華為Mate 60 Pro 的內核相當強悍,各項配置堪稱史上最強Mate機皇。該機配備6.82英寸屏幕,分辨率為2720*1260,采用第二代昆侖玻璃,整機耐摔能力

2022-08-05

法體現出來的效果是有價值觀的,會導致“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等弊端。因此,在接下來的舉措中,實施算法審計、推動算法向善,或是應有之義。

2024-02-01

樣一條抖音視頻,男生和女生看到的評論可能都不一樣,大數據在投其所好。“甚至買電影票的價格都不一樣。殺熟,手機終端會決定買票的價格。”董宇輝還提到,自己爸媽用短視頻軟件時間很長,“看什麼平臺就推什麼,他

2022-07-07

用價值的經驗做法,以互聯網平臺企業“自我優待”、“大數據殺熟”、算法濫用、強制“二選一”、資本無序擴張等破壞公平競爭的行為為研究對象,以發揮互聯網平臺企業競爭合規主體責任為出發點,從反壟斷、反不正當競

2022-09-12

“科技老男孩”再次深扒微信。該UP主將iOS版微信的用戶數據導出到電腦上,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看似“亂碼”的文件夾,這個“亂碼”其實就是你微信號的MD5值(32個數字字母組合),裡面存放的就是你微信號的用戶數據。如果

2022-09-01

音“興趣電商”的核心是算法推薦,在有足夠的用戶行為數據後,才能做出更加精準的推薦,但是TikTok短期內難以有同等量級的數據“喂養”算法,因此電商的銷售轉化效果不盡如意。一位從事十餘年跨境電商的機構創始人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