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已經迫不及待提升全球訂單速度,繼中國市場大幅降價後,美國、加拿大、德國也開始全面降價。這種降價操作,美國韭菜也承受不住。"感覺買車像買股票一樣!"在美國,降幅最大的是長續航版ModelY,降幅為1.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7萬元),降價後的價格52990美元。
包括 Model 3 高性能版,降價後還可以享受 7500 美元的稅務減免(去年 8 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 2022》中規定,售價低於 5.5 萬美元的轎車和低於 8 萬美元的 SUV,每輛車可享受最高 7500 美元的稅收抵免政策,其中 5 座 Model Y 在美被認定為轎車)。
近期中美特斯拉降價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品駕制圖
對於很多 2021 年下單的車主來說,這次調價對其影響不是很大,不過 2022 年 12 月提車的車主就比較慘。
美國車主 Jack 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去年 12 月訂 Model Y 高性能版,價格 6.99 萬美元,並且在聖誕節前後就提車。他稱,如果晚一個月下訂,這位車主就能少花 1.3 萬美元。
另外一名車主 Andrew 說,他在去年 12 月初提一輛七座 Model Y,當時特斯拉銷售用短信 " 追著 " 他,並給他 3750 美元的折扣。" 如果再等一個月,我本可以花更少的錢買這輛車。"
" 沒有人可以聯系。我打電話,也給他們發推文,沒有回應。"Jack 抱怨稱,特斯拉最起碼應該給一些免費充電之類的補償。
這樣想的美國車主不在少數。
很多美國特斯拉車主同時也是特斯拉粉絲,當被這輪降價波及後,表示出對特斯拉降價策略的不滿," 總得有些消費者保護法來管管吧。"
" 我覺得我被騙。作為消費者,感覺自己被利用。" 一位叫 Simmons 的車主認為," 降幅如此之大,將影響到很多剛買車的人,作為補償,特斯拉應該免費提供全自動駕駛功能。"
圖源:網絡
有人挖出 2019 年時馬斯克曾經在社交媒體對降價作出的回應:" 漲價時也沒人給我補差價呀!"
圖源:源於網絡
這個冷飯之所以還能炒,大概也是因為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回應在如今依然適用,馬斯克不會改變立場。
當汽車這種大宗商品,在市場交易中,第一次不定期地經歷如此情緒化的價格波動時,心理素質再強大的車主,也很難挺得住這種沖擊。
不過,公開消息中,美國特斯拉門店並沒有爆發所謂的車主維權,很多美國車主雖然氣憤,但是也表示 " 認栽 "。
品駕的美國同事與美國特斯拉車主接觸中發現,美國車主中普遍存在一種 " 矛盾 " 心理:他雖然自認倒黴,但是又不甘心,甚至渴望看到中國車主的維權能夠對特斯拉起到一點震懾作用。
這又是為啥?
首先,很多明白人,包括參與維權的部分中國車主應該都清楚,這種所謂維權,本身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所以,根據這一點,美國特斯拉車主們當然知道去特斯拉店裡鬧一鬧也不會有什麼結果。中國用戶的數次維權也印證這一點。
有美國車主就表示," 我不確定這個權從哪裡來,如果有法律依據,我肯定支持。"
但矛盾的地方又在於,他們其實與中國車主渴望同樣的結果:特斯拉能夠改變銷售策略,至少照顧一下老用戶的心理感受。
有美國車主告訴品駕 / 矽星人,他們其實很希望看到中國車主通過維權,能夠對特斯拉這種漲價和降價有點擾亂市場秩序的做法起到一點震懾作用。
" 如果車企們都像他們這樣搞,整個市場就亂套,把買車這件原本屬於消費屬性的事變的充滿投資屬性,消費者短短幾個月就損失幾萬、十幾萬的,大傢賺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
在我們的采訪對象中有美國車主建議,特斯拉應該要出臺一個規范,比如限制一年之內的漲價和降價次數和幅度。
" 給消費者一個交代,不能把車變成自傢股票一樣。" 該車主認為,應該對一些在降價前不久買入的車主給予一些適當性的補償。
據美國汽車新聞報道,特斯拉此次降價,還引發汽車經銷商對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直營模式的不滿。他們認為,直營模式壟斷定價權,並且對預購車輛進行著荒謬的漲價。他們建議,特許經營法應該保護消費者,尤其是對於汽車這種第二大資產在銷服務等方面的一系列保障。
很顯然,特斯拉此次美國降價,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過,與中國一樣,罵街的罵街,搶購的搶購。
此前有消息稱,特斯拉中國降價後,3 天訂單達到 3 萬輛。目前,在美國市場降價後,雖然還沒有公開最新的訂單增長數字,但是可以預見,中國、美國、德國等特斯拉幾大重要的國際市場相繼降價後,抱著 " 抄底 " 心理的車主不在少數。
特斯拉不但在今年 Q1 會有一個不錯的交付業績,也將橫掃一批汽車制造商的市場。
不過,特斯拉此輪全球降價讓股價又經歷一輪震蕩,1 月 13 日,特斯拉盤中股價一度大跌超過 5%,但收盤跌幅收窄至不到 1%。近一個月來,特斯拉股價下跌約 24%。
隨之震蕩的,還有曾經在美國存在的,對於特斯拉的粉絲崇拜,也在被消耗殆盡。
2016 年,Model 3 在美國預售時,美國當地特斯拉門店前很多人提前 " 安營紮寨 " 排起長龍。這種景象,不亞於蘋果新品發售時的場景。
美國特斯拉門店前的排隊場景 圖源:源於網絡
當這種品牌信仰消失,特斯拉在收割新韭菜的同時,也已經疏忽,在未來的長期發展中,又有多少用戶願意復購特斯拉,它的長期生存價值在哪裡?這是特斯拉應該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