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內,互聯網圈出兩件放在10年,甚至5年前,可能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一件事是拼多多在11月30日收漲4.03%,報147.44美元,市值1958.9億美元,市值超過阿裡巴巴的1906.5億美元。此前在11月29日,美股盤中上漲超4%,盤中市值達到1920億美元,在盤中超越阿裡巴巴市值。
另一件是在11月中旬,根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字節跳動第二季度收入增長超過40%,達到29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營收約為540億美元,按目前趨勢,字節全年總營收有可能突破1100億美元。騰訊控股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營收約為2992億元,約合413億美元,字節跳動的營收已經超過騰訊控股。
在一個月時間裡,後來者字節、拼多多以不同方式,完成對於互聯網三巨頭BAT中尚存的兩巨頭A和T的超越(B之前已掉隊)。
值得一提的是,字節創始人張一鳴、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都是80後,這些曾被打上“垮掉一代”標簽一代人,正在改寫中國的互聯網版圖。
01
盤踞的BAT三巨頭
如果粗獷一些劃分的話,PC時代的中國互聯網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四大門戶時代,再就是屬於百度、阿裡、騰訊三巨頭的BAT時代,這是一個漫長的時代,跨越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
2011年2月,互聯網實驗室在北京發佈的《互聯網研究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我國互聯網產業已出現寡頭壟斷現象,騰訊、百度和阿裡巴巴三傢公司在其各自領域位居中國互聯網壟斷企業前三名,BAT從此就成為互聯網巨頭的代名詞。
三大巨頭基於流量和資本優勢跑馬圈地,是無法撼動的互聯網領域巨無霸。
對於後面的創業者來說,要麼委身於三巨頭,要麼就可能被三巨頭蠶食或打倒。
直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三巨頭的江湖地位才有所松動。字節跳動、快手、美團、拼多多、滴滴抓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機遇,成為各個新賽道的獨角獸。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也讓80後創業者開始正式走向舞臺中央。
比如,字節創始人張一鳴生於1983年、快手創始人宿華生於1982、黃崢是1980年、程維生是1983年……
但是,即使這些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獨角獸,也大多與三巨頭有著各種交集。當然,在這些交集中,他們大多是以“小弟”的身份存在。
今天在營收上超過騰訊,已被公認為超級巨頭的字節跳動在2016年,就一度被傳出要以80億美元估值委身於騰訊。
“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加入頭條的目的不是為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多沒意思。”彼時,創始人張一鳴用這段委婉的回答,才打消各方念想。
從“被收編”到對騰訊的超越,字節隻“跳動”7年。
再看拼多多,在拼多多2015年成立前,國內電商的格局早已固化,阿裡與京東兩強鼎立,一個做打C端,一個主打自營。在當時看來,基本沒有再生出一個巨頭的空間。
拼多多瞄準下沉市場,背靠微信的巨大流量,包括“砍一刀”等無所不用其極的營銷手段,硬是在雙巨頭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電商第三極。
02
逆襲的80後
拼多多這一輪在市值上的暴漲主要動能來自11月28日發佈全面超預期的三季度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拼多多第三季度收入為688.4億元,同比大增93.9%;凈利潤155.4億元,凈利潤率為22.6%。同時,第三季度拼多多交易服務收入達291.5億元,同比增長315%。
財報發佈後,拼多多股價大漲逾18%,創下31個月來新高,市值距阿裡巴巴僅相差一百多億美元。
雖然在營收規模、利潤、業務規模,拼多多跟阿裡還不在一個量級上,但資本市場更看重的是預期,這份狂飆的業績,讓增長乏力的老巨頭們相形見絀,也引來已是閑雲野鶴狀態的馬雲關註。
11月29日上午,馬雲在內網發帖對彼時拼多多市值逼近阿裡巴巴作出回應,他表示祝賀拼多多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同時對於阿裡員工提出的意見、建議和創新想法,堅信阿裡會變、阿裡會改。
最近幾年,馬雲一直處於“退休”狀態,其實從年齡來看,生於1964年的馬雲已近六旬,也是到退休的年齡。
不隻是“馬爸爸”不再年輕,“老一輩”的互聯網創始人都在漸漸老去,1968年的李彥宏已經55歲,1971的馬化騰52歲,1973年的劉強東也有整50歲。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接觸互聯網的人,他們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抓住國內互聯網的紅利,其表征是他們的基本盤還是在國內市場,在出海方面的成績乏善可陳。
03
不一樣的80後
如今,80後來勢洶洶,與老一輩創業者不同,這一批創業者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接觸互聯網,眼界更開闊,也更有“野心”。這一代人曾被打上過“垮掉一代”的標簽,但事實證明,80後已經成為帶領中國企業在海外攻城拔寨的引路人。
2016年,張一鳴做客央視《對話》欄目時,在采訪最後,主持人設置一個換位思考的環節,問嘉賓黃崢如果你是張一鳴,面對BAT等巨頭的時候你會做什麼選擇。
黃崢當時的回答是:“如果我是張一鳴的話,我會更激進地做全球化。因為我們這一代的互聯網創業者相對於上一代來說,有更大的全球化視野,更早地接受國際資訊,做全球化的機會也會變得更大。”
一語成讖。
時隔7年,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和拼多多旗下的Temu,成為國內少有的,在海外市場“能扛能打”,與國際巨頭硬碰硬,攻城略地的互聯網大廠。
2022年,Google和Meta兩大互聯網巨頭合計占美國數字廣告市場的48.4%,近十年來在美國市場份額合計首次低於50%。
此消彼長,兩大巨頭丟掉的份額,基本進入狂飆突進的TikTok,這也是成為字節在營收上超越騰訊的主要增長點。
拼多多的超預期業績,也有賴於跨境業務Temu的收入增長。去年9月,拼多多上線海外電商平臺Temu,在通脹嚴重的美國憑低價策略,三個月登上蘋果應用商店下載榜首。一年時間,Temu先後上線47個國傢
今年前三季度,Temu累計吸引1.2 億人瀏覽商品,平均每天發出 160 萬個包裹。過去一年,有約 9% 的美國人在 Temu 購物。越來越多的商傢開始從亞馬遜轉到Temu的平臺。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我們會為守成者被反超唏噓,更要給反超的後來者掌聲,固化的市場很容易變成一潭死水,活躍的市場才是創新的驅動力。
更何況,被超後再反超的戲碼也是商界經常上演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