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服務市場正在迎來一輪新的行業大洗牌。一邊是巨頭爭相入局:繼字節去年底推出自有雲服務後,快手也在8月初對外宣佈進軍ToB領域,即將發佈面向企業側的StreamLake品牌,這被視為快手雲服務正式上線的前奏。另一邊則是標榜中立的獨立雲廠商發展受困,甚至遭遇高管人員更替。
老將王育林的出走,也宣告著一個屬於獨立雲廠商黃金時代的落幕。
2012年前後,趁著智能手機所引發的移動互聯網新浪潮的到來,包括金山雲、UCloud、青雲QingCloud、七牛雲等一批中國獨立雲廠商先後創立,它們幾乎都選擇押註與智能手機密切相關的直播、視頻和遊戲賽道,服務這些領域的大多數客戶,如抖音、快手、拼多多等。
這些客戶不斷拉升著中國獨立雲廠商的營收增速。到2020年左右,它們紛紛啟動上市,金山雲成為“中概股第一純雲服務商”,UCloud化身“中國雲計算第一股”,稍晚一點的青雲QingCloud則打出“混合雲第一股”的概念。
但好景不長,隨著越來越多巨頭將目光轉向公有雲市場,以華為、三大運營商為代表的傳統通信巨頭很快蠶食獨立雲廠商的份額。以其中規模最大的金山雲為例,IDC數據顯示,2017年金山雲還排在中國公有雲市場第三(僅次於阿裡雲、騰訊雲),份額約占6.5%,到2021年,金山雲已經滑落到市場第八,排在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雲、中國電信、亞馬遜AWS、百度智能雲、中國移動之後,份額僅僅隻剩2.89%。
更糟糕的是,在字節跳動推出自有雲服務後,雲市場不僅又多一個新的強大競爭對手,對於金山雲、UCloud來說,還意味著丟失一個市場大客戶。
失去字節等大客戶的影響直接體現在財報上,如金山雲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增速從上一季度的37.76%,下滑至19.87%,同比虧損額也擴大45.3%;UCloud一季度的營收增速則由正轉負,從上一季度的18.17%,轉為-25.73%。
隨著大廠紛紛上馬雲服務,留給中國獨立雲廠商可供服務的互聯網巨頭越來越少,目前隻剩下拼多多一傢,而對於寄望轉型的政企賽道,前進路徑上又早已巨頭林立。經過十年發展的中國獨立雲廠商,在雲市場的行業重塑期,不得不直面一場嚴峻的生存考驗。
A
對於中國獨立雲廠商來說,丟失字節的苗頭,在阿裡雲身上已經提前上演。
自2015財年首度披露全年收入以來,阿裡雲過去7年間實現一條曲線式增長,營收規模從12.71億元增長至601.2億元。但這樣的增長勢頭在2022財年第一季度開始被打斷。財報數據顯示,阿裡雲當季營收160.5億元,同比增長創歷史新低,從去年同期的58%下降至37%,環比增長也第一次出現下降。
除受外部疫情影響之外,字節跳動海外業務被迫之下放棄阿裡雲,則是造成其增速下滑的直接原因之一。僅TikTok一項,就讓阿裡雲損失每年價值8億美元的訂單。
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會上,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再次重申,作為三大戰略之一的雲計算,同樣承擔著阿裡全球化戰略的任務,需要“去海外市場捕捉機會”,但如何找到下一個TikTok大客戶,也將是擺在張勇面前的新挑戰。
就在TikTok在海外被監管的2020年,字節跳動在國內開始推出火山引擎,並在2021年底正式上線字節雲服務,這也意味著未來字節在國內的產品,如抖音、今日頭條等,將陸續切換到自傢的IaaS服務,阿裡雲的遭遇顯然要在中國獨立雲廠商身上重新上演一遍。
翻看金山雲財報,在2020年之前,金山雲曾最高出現過72.6%的營收增速,但此後一路下坡。在字節雲服務上線後的今年第一季度,金山雲營收同比增速已經降至有史以來最低的19.87%。
營收增速的下滑讓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的金山雲雪上加霜。今年第一季度,金山雲凈虧損達到5.53億元,凈虧損率達到-25.25%,又創新高。
與金山雲處於同一梯隊的UCloud,發展態勢也幾乎與金山雲保持著一致。經歷2020年之前的短暫增長後,其股價不僅一路狂跌,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增速也開始由正轉負,從上一季度的18.17%,轉為-25.73%,同樣深陷虧損泥潭。
轉向自己做雲服務的字節,對外則提出成為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雲之外的“中國第四朵公有雲”口號:一方面圍繞To B方向廣泛挖人,另一方面則借助投資,希望用金錢換時間。
通過收購公司,開拓新業務、尋找新增市場,已經成為字節跳動的慣有打法,如字節跳動加碼教育行業時收購清北網校,後續進軍遊戲領域陸續收購墨鶤、沐瞳、有愛互娛,去年元宇宙大火之際,又重金收購VR廠商Pico。
盯上雲服務的字節跳動,從2020年至今,先後或投資入股或全資收購的廠商名單包括為零售業客戶提供大數據服務的奇點雲,專註B2B營銷AI服務的百煉智能,提供雲平臺的才雲科技,以及為企業用戶提供數據協作管理產品及服務的黑帕雲等。
B
丟掉字節大客戶,或許還隻是一個開始。對中國獨立雲廠商來說,眼下可能還將面臨再次丟失快手的苦惱。
進入8月初,快手對外官宣將於8月10日發佈StreamLake品牌,該品牌將提供基礎性服務,包括點播雲、直播雲、智能審核和虛擬人等,適用范圍包含視頻、直播相關的垂類企業,這被視作快手正式進軍To B賽道的一大信號。
而快手選定的視頻、直播領域,同樣是金山雲們貢獻營收的主要領域。對它們而言,不僅意味著損失快手這麼一個大客戶,還代表著在相關垂直領域又多一個強力對手。
StreamLake計劃無疑正在成為快手雲服務正式上線的前奏。根據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爆料,快手雲服務業務已經處於測試階段,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投入市場。同時,快手最塊可能在年內建立圍繞雲服務的相應管理構架,目前有關產品和團隊搭建都在逐一籌備中。
隨著業務規模越做越大,互聯網大廠推出自有雲服務已經成為共識。從最早的阿裡、騰訊,到中期的京東、美團,以及最近的字節和快手,莫不如此。
背後的原因也不難理解。一方面,自建雲服務將減少企業對外部廠商的依賴,避免敏感數據的泄露;另一方面,當規模成本足以覆蓋雲服務建設成本後,自建雲計劃也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開支。以快手為例,自2020年12月31日-2021年6月30日的半年時間裡,快手向騰訊支付的雲服務、技術服務費用分別為15.59億元和11.11億元。
而且,自有雲服務推出後,相比外部第三方合作,在數據處理和業務協同上,還有望帶來更好的軟硬件配合,從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對中國獨立雲廠商來說,一旦快手業務也全面轉向自有雲服務,留給它們可供爭奪的互聯網大廠僅剩拼多多一傢,僧多粥少之下,競爭隻會更加激烈。
C
開發更多非互聯網行業客戶,正衍化為包括獨立雲廠商在內的所有雲廠商的一大趨勢。其中,政企市場更是成為推動雲服務繼續增長的主力領域。
艾瑞咨詢在中國政務雲行業研究報告中預測道,到2023年,政務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114.4億元,未來四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0.6%。從更長遠來看,政企數字化轉型有望創造一個萬億規模的大市場。
但這個市場,也開始被巨頭青睞。
阿裡雲從2021年開始進行一場內部大調整。去年5月,阿裡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向媒體首次披露新一輪組織調整細節:細分18大行業,設立行業總經理,負責垂直領域的數字化創新;成立16個區域,任命16個分公司總經理,在本地化運營基礎上,建立本地化生態。
面對政企市場的激烈爭奪,這是阿裡雲歷史上第一次組建劃片兒式的直營管理模式。在新能源汽車成為大趨勢之後,阿裡雲特意增設汽車行業,成為第19個細分賽道。
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上,阿裡雲營收176.85億元,同比增長10%,再次成為阿裡各業務板塊中同比增速最高的業務。據張勇介紹,推動阿裡雲營收增長的已經不再是互聯網行業客戶,而是非互聯網行業的金融服務、公共服務和電訊行業。
騰訊雲所在的CSIG事業群,也在去年5月中旬的組織架構調整後,於今年7月再次動刀,正式成立政企業務線,以集中力量鞏固To B、To G市場重要陣地。據36氪報道,此次調整後,騰訊To G業務線和To B業務線進行全面整合,原有的政務事業部被歸屬到新成立的政企業務線中,並細分出工業、能源、文旅、農業、地產、體育、運營商等領域。
2017年從私有雲轉向公有雲的華為,則一直是政企市場的隱形老大,華為系人才當下更是一舉成為各傢雲廠商覬覦的對象。
今年4月份引發外界關註的阿裡雲高管動蕩中,阿裡雲全球銷售總裁蔡英華和阿裡雲中國區總裁任庚,都出自華為企業業務。
除需要直面巨頭競爭之外,對於中國獨立雲廠商而言,當下的雲市場競爭格局也在悄然變化。
為客戶帶來低成本、有價值的雲計算服務背後考驗的,已經不再是雲廠商某一項技術的較量,而是全方位的橫向對比——涵蓋芯片、計算架構、系統存儲、數據庫等等。
這對雲廠商提出的要求就是能力的全面化,既要自研芯片、服務器、操作系統等底層技術,又要做大生態,讓雲更簡單易用且使用產品豐富。
在阿裡、百度、騰訊、華為紛紛自研芯片之後,去年底推出自有雲服務的字節,也開始對芯片的自研計劃。根據字節跳動主管火山引擎、數據中臺的副總裁楊震原在“2022火山引擎原動力大會”上的解釋,字節的自研芯片涉及視頻編解碼、雲端推理加速等場景,與騰訊路線相似,當前都沒有開發CPU、GPU等通用芯片的計劃,且僅用於內部使用,暫不對外銷售。
正如國內某一線雲服務廠商高管向字母榜表述的一樣,未來不管有多少廠商投資芯片,雲服務競爭拼的將是“長板策略”,“哪個不行就沒人選你,客戶最終買的是一個服務。你哪個東西不行,你就麻煩。”
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公有雲市場集中度,一定會越來越高,留給獨立雲廠商的機會可能也將越來越小。
參考資料:
1、《中國大數據平臺公有雲服務市場份額,2021》,IDC
2、金山雲財報
3、UCloud財報
4、《抖音快手相繼殺入萬億雲市場》,電商報
5、《字節跳動確認自研芯片:用於視頻推薦,不涉及CPU、GPU等通用芯片》,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