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可以概括阿裡最新一季財報的表現:雖收入負增長,但已是超預期。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預期本身太過於悲觀。從阿裡自身都可以找出不少“悲觀”的境遇。這傢曾經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目前市值幾乎與2014年上市時持平。伯樂大股東軟銀在今年又將出售阿裡約三分之一的股份。
截至8月5號,阿裡巴巴收盤價僅為92.56美元,與最高點相比跌掉超70%,基本回到上市初期的價格。阿裡的財報,顯示出一些調整卓有成效的地方,比如在電商用戶規模見頂時,通過“興趣消費”提升單用戶的消費額。與此同時,被寄予厚望的雲業務維持盈利。
本期對阿裡財報的解讀,也將聚焦在阿裡電商思路的轉變以及雲計算業務上。
01
業績:超過悲觀預期
2022年4月到6月(也就是2023財年Q1),阿裡營業收入達2055.55億元,同比下降0.09%,是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期,凈利潤為226.59億元,同比幾乎腰斬。
但阿裡的收入仍然超過彭博預期的2039.72億元。
超預期背後是市場預期過於悲觀,也在於阿裡管理層的降本增效的落實。今年各大板塊均逐步裁員優化,僅在2022年上半年阿裡的裁員人數就超1.36萬人。
反映在財報上,一季度計提的股權激勵費用同比減少10.86億元人民幣,而裁員支付的補充金讓管理費用小幅上升。
具體業務上來看,淘系電商收入占比近阿裡集團收入7成,是公司最主要的現金流業務。主要由廣告及傭金構成的客戶管理收入是又占據電商收入的三成,但這筆收入同比下滑10%。
阿裡雲業務一季度收入實現177億元,同比增長10.18%,占總收入的8.6%,部分對沖天貓淘寶等客戶管理收入的下滑影響。但增速出現持續下滑態勢,且其競爭對手如亞馬遜的AWS、微軟等雲業務仍都維持在30%以上的增速。
此外,其他的業務板塊均還處於虧損情況。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阿裡CEO張勇點出之後的一個方向:鑒於淘寶用戶規模已經超過10億,此後不會再提及用戶增長相關,重點將放到“錢包份額”,也就是單用戶消費額上。
換句話說,規模競爭轉向存量競爭。
02
轉向:從規模到存量
何為錢包份額?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一個消費者一個月花100塊錢購物,其中有多少是在淘系電商花掉的。
這是一個復購率和客單價的遊戲。
從2019年開始,阿裡的用戶量增長就呈現乏力狀態,在2%左右徘徊。2021年之所以僅用三個月就完成8億用戶到9億用戶的增長,主要是因為靠淘特打入下沉市場,也讓阿裡提前兩年完成目標。
截至2022年3月末,淘系電商的用戶活躍人數就達10.05億人。作為對比,2021年末我國網民規模為10.32億人。
用戶規模見頂的情況下,淘系的盈利能力出現下降。
2021年ROE為6.54%,同比下降62.8%,為歷年下降幅度最大。2022年一季度持續走低,且與行業平均水平距離收窄。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電商的行業競爭格局還在持續分化,淘系原有流量被打散。
想買高端3C設備,我們會想到的是京東;價格便宜、性價比高,我們想到是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也來勢洶洶,截獲大量消費頻次。
面對用戶心智進入成熟期,增加錢包份額並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淘系電商已經是零售單價天花板的情況下。
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2個月,超1.23億消費者在淘寶天貓年度消費超人民幣1萬元。
那麼問題就來到復購身上,用戴珊的話來說,那就是提高用戶體驗,讓淘系高質量用戶群體保持較高黏性。
一季報中的好消息是--寵物護理、收藏品及戶外運動裝備等“基於興趣的消費品”取得較快的增長,一季度88VIP會員數達2500萬,每名會員的年平均消費額為超5.7萬元。這群人就是所謂的“淘系高質量用戶”。
同時2022年,阿裡將淘寶和天貓在後臺融合成為大淘寶,合並後產生的協同效應或許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此前淘寶和天貓兩個業務雖共用淘寶一個App,但是有兩套不同的平臺機制,兩個業務的部門人員、業務、數據等均不相通。而對於用戶來說,天貓和淘寶雙十一還要分開湊滿減已是詬病已久,調整後有望確保用戶的購物體驗更簡單順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質量用戶對阿裡的電商業務愈發重要。但想通過“錢包份額”獲取增長必然會是個緩慢而又曲折的過程。
而另一端的阿裡雲業務,或將是阿裡下一個階段最值得重點關註的增長來源。
03
未來:十字路口的阿裡雲
阿裡雲是除淘寶外唯一實現盈利業務。
其他的業務板塊均還處於嚴重虧損階段,其缺口最大的就是本地生活。阿裡的投資中,餓麼、飛豬和文娛等都沒什麼競爭力。
阿裡雲業務主要由阿裡雲與釘釘兩部分組成。雲計算不僅關乎企業發展,社會和企業數字化的背景,意味著各行各業都存在普適的機會。
2013年,阿裡曾試圖用“來往”挑戰微信的地位但沒成功。這之後,一位花名是無招的年輕人就是不信邪,繞開熟人社交,做一款企業通信的APP,也就是釘釘。
在那個時候,市面還沒一款專門的企業服務的通信APP,阿裡也就此開辟新的戰場。發現to B的商機後,阿裡雲將技術轉為業務。
企業自己搭建機房,購買服務器、維護等自建的成本比較高,而且利用率不高還會造成浪費,而對於雲廠商來說更容易形成規模經濟。
獲益於各個行業的計算滲透增長,以及雲計算場景和業務不斷深化,阿裡雲乘起東風。在2022財年,阿裡雲合作夥伴業務規模達到185億元,四年間增長超過七倍。
要明白雲計算之於阿裡,可以參照雲業務對亞馬遜的意義。
電商鼻祖的亞馬遜,如今其AWS雲業務已經做到全球第一,其收入的增長和盈利也成為公司的第二大來源。
如果將AWS和阿裡雲作為對比,阿裡雲在各種技術上還存在差距。從更直觀的財務數據角度來看,2022年4-6月,AWS營收達197億美元,同比增長33%;而同期阿裡雲隻有26億美元,同比增長10%。
AWS一個季度就超阿裡雲一年的收入。不過阿裡雲跟AWS比最大優勢在中國市場,本地化應用更受國內用戶青睞。
疫情的沖擊下,傳統領域更加重視數字化辦公。幾乎一夜之間,企業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變成是否有數字化經營。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雲計算相關企業32.8萬傢。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增雲計算相關企業6.0萬傢,同比增加53.0%。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1.5萬億,關聯產業規模超過8萬億。
在這個萬億市場,除阿裡雲,華為雲、騰訊雲、京東雲等廠商也在加速發展中。而阿裡雲具有先發優勢,不僅為國內頭部雲廠商,也進入全球的第一梯隊,排在世界第三,且排在前五的廠商占據全球近七成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
但目前阿裡雲面臨的兩大問題:一是互聯網客戶的流失,二則是用戶數據的泄露。
字節一度是阿裡雲的客戶,但已經走向自建。字節之前每年在雲廠商要花好幾十億的雲支出,還不如自建數據中心劃算,所以字節找秦淮數據。雖然字節自建是去年的事情,但是可以發現,在失去曾經的頭號客戶之後,阿裡雲的營收增速一路下降到10%。
根據阿裡方面的數據,雲業務當中來自非互聯網公司的占比達到53%,同比增加5%。可以看出阿裡雲轉向傳統行業。事實上,中國聯通、中石化等公司,都與阿裡雲建立合作關系。
另一方面,各種數據向雲端遷移,也帶來隱憂,將數據存儲在雲服務器裡面,會出現泄漏的情況。2019年,阿裡雲就出現源代碼泄露,涉及萬科、高德地圖、咪咕音樂等40傢企業200餘項目。後來還出現過阿裡雲的電話銷售員工把客戶信息透露給分銷商員工的情況。
張勇說阿裡要“抓住朝陽產業”。而能否解決雲服務的安全隱患,或許是要抓住朝陽產業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