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走豐田的路”,加碼混動車


從昔日“神車品牌”,到如今真正將中國市場需求放到核心地位,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正在推進“蛻變”。於是在2024年北京車展期間,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ThomasSchäfer),與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StefanMecha),一起對著媒體敞開話匣子,不但爆料“大眾將推插混和普混”,同時也解釋“與小鵬合作為何沒采用最新平臺”等敏感話題。


如果仔細比較大眾和豐田的廣義電動化路徑,不難發現相同點都是“多樣化選擇”,從油電混動/普混HEV、插電式混動PHEV到純電動BEV齊頭並進,而差異在於大眾仍然將純電動放在電動化最核心和首要的位置,而豐田則隱去“哪條路線更重要”的表達,隻表示“提供用戶需要的電動化技術”。

實際上無論是大眾重新走混動路線,甚至插混和普混並舉,還是大眾與小鵬合作、推動ID. UX金標與眾系列,“豐田化”、“混動化”的本質,是大眾提速“中國化”,重新審視中國市場需求。

而供求雙方關系的復盤,才是如今汽車產業從供給側維度提升效率的真正出路。

大眾重走混動路

倘若回顧大眾汽車集團和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化之路,大體上可以按照全球掌門人的策略劃分階段。

2015年馬丁·文德恩擔任大眾集團CEO時,大眾還在推進漸進式電動化路線,將插混作為重點,後來國內看到偏老舊的GTE插混,也是當時留下來的產物,而那時德國亞琛年會討論的議題多半也是插混相關。

2015年“排放門”之後,馬提亞斯·穆倫出任CEO,確定ALL-IN純電動的方向,並且被赫伯特·迪斯延續下來(迪斯在整體技術路線路增加智能化)。


在現任大眾集團CEO奧博穆、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等人的規劃裡,純電動車BEV仍然是廣義電動化戰略中的首要組成部分,更符合長期發展策略,但插電式混動PHEV和油電混動HEV又被重新提上日程。

“去年上海車展期間,全球普遍觀點認為,插混技術並非未來主流。”施文韜解釋為何大眾的方向會變,根本原因在於市場變化,當時中國和歐美補貼都在減少,車牌政策等也對插混不利,然而2023年下半年到現在,大眾所獲得的信息又發生轉變。

對於《汽車公社》提問“大眾對插混視為短期過渡,還是與純電長期共存”,施文韜第一段回答並未給出直接答案,而是描述市場的復雜性:“在中國,本地生態持續演進,用戶特別關註混動的續航和購車成本。因此,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與合資企業正致力於本地化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


不過,隨後他提到“過渡性策略”,但未指出是長期還是臨時。

“中國用戶對於插混技術有很大需求,而且也受相關激勵政策的影響。因此,混動版車型仍是我們產品陣容的重要一環。”孟俠在強調插混方向的同時,也重申純電動的地位,“從全球技術發展趨勢看,純電仍是未來的核心,我們必須繼續投入,保持聚焦,堅定目標。”

關於非插電式混動HEV,孟俠回答稱,將由合資公司牽頭開發,以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不過在地位上更為補充性(more complementary)。

我們都知道,油電混動按技術架構路線,大體上可以分為豐田THS的PS功率分流、本田銳混動的P1+P3雙電機串並聯和通用的雙行星齒輪組。大眾目前並未透露非插電混動到底選擇哪種路線,不過考慮到由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合資公司開發,並且是補充性地位,應該不會在大眾整個電動化體系裡占據太大份額。


“電動轉型至關重要。每個國傢的市場接受速度不同,中國市場已廣泛接受這一轉型。這不僅涉及成本平衡,也需要在純電車型上加大投入。燃油車是我們的傳統優勢。”施文韜回答“油電並進和成本利潤平衡”時這樣解釋,未來大眾集團內部不同品牌將挖掘協同潛力,既要降本增效,同時又要投入在刀刃上,確保未來車型和技術順應市場需求。

電動化決心依然堅定

大眾的最新電動化戰略,可以分為兩個維度去觀察:一是整體電動化提供多元化方案,HEV、PHEV和BEV並舉;二是純電動仍然居於最重要地位。

在今年北京車展前夕,大眾安徽發佈金標“與眾”ID. UX系列,首款為ID. Unyx。作為“大眾親兒子”的大眾安徽,被大眾寄以厚望。目前無論是首批車型的藍本MEB平臺,還是面向中國市場和入門化的CMP平臺,都屬於純電專用平臺。因此,大眾對純電動的重視仍然不因為重走插混和普混路線而明顯削弱。

那麼,大眾安徽的ID. UX系列,如何與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的ID系列純電動車實現區隔?


“ID. UNYX與眾作為這個品類的首款車型,設計前衛、風格新穎。ID. UX的設計主打生活方式,”孟俠解釋稱,“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品類展現大眾汽車在ID.傢族中更多元化、更年輕、更具設計感的一面。展望未來,ID. UX品類還將推出其它更多車型,ID. UNYX與眾僅是開始,它與我們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車型有著顯著的區別。”

按照孟俠介紹,大眾安徽到2027年推出5款ID. UX車型,與小鵬合作的兩款B級車型也會納入ID. UX,同樣將在大眾安徽生產;到2030年在中國的ID.數量達到16款,涵蓋ID. UX、CMP平臺車型等。

設計年輕化、定位側重生活方式、功能強化智能化,大體上是ID.UX與南北大眾ID的差異所在。

“首先,我們將推出ID. UNYX與眾,它基於MEB平臺,配備最新軟件,將帶來眾多獨特的功能和特色。這款車型不僅設計前衛,”孟俠按照三個維度解釋ID.UX與南北大眾ID的區隔,“代表著現代生活方式,還融合如人機交互、AI智能助理和智能變道功能等先進科技。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創新使品牌更加前衛,從而觸達嶄新的用戶群體。”

不過與捷達獨立成為新品牌有所不同,ID. UX屬於序列或者“新品類”,作為ID.傢族的延伸。但大眾高管並未直接回答將來ID. UX是否會從中國推向全球。


其實,甚至連南北大眾的ID.系列,大眾高層也在設法尋找區隔。“合資企業定位不同,各有獨特策略與焦點。”被問及上汽大眾電動化更激進時,孟俠如是表示,“ID.3市場表現優異,已穩居市場前列。盡管競爭激烈,我們仍致力於降低成本,但提供滿足需求的配置,從而提升價值。ID.4同樣成功,2023年在其品類中位於銷量前列。ID.7銷量正穩健上升,我們對此有信心。的來說,我們的聚焦點始終清晰明確。”

電動化2.0是智能化,中國今年城市NOA已經下探到10-15萬級別的細分市場,為此,大眾也在智能化角度奮起直追。

“在開發時,尤其是在中國的生態圈,確保車輛功能豐富的同時控制成本至關重要。”孟俠承認中國汽車生態的先進性,於是邁騰、途觀L Pro等燃油車型正變得更加互聯化、智能化,搭載一系列高級智能駕駛系統。


在底層技術層面,大眾正在推進CMP平臺和全新電子電氣架構CEA的研發和應用,並在其間註重成本控制;加上與小鵬的合作,大眾的目標是,期望將新技術應用於不同價位的車型中。

“中國化”提速

從“在中國穩居第一”,到如今電動化時代不提“領先”,隻說追趕,大眾的“虛心”過程,既是中外汽車產業天平變化的過程,也是大眾在最大單一市場轉變思路的過程。

大眾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能保持什麼樣的地位?

這個敏感問題,孟俠沒有回避,先是強調大眾的積淀,“首先,大眾汽車在華已經深耕40年,見證中國汽車市場不同階段的發展,始終致力於自我革新。”

接下來,孟俠坦誠地承認“中國速度”,指出“當前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很多新技術、新功能需求層出不窮。這代表著我們需要加快自我革新,並快速適應中國及全球市場的變化。”


故而大眾的新能源車、燃油車、混動版新車型已經是“蓄勢待發”。為此,大眾除強化在華自行研發,也在加強與本土夥伴的合作,加快科技創新。大眾汽車合肥智能網聯電動汽車中心正積極擴充人才隊伍,預計年末將匯聚3000名專傢,以期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與小鵬汽車的合作,硬件藍本基於小鵬G9的Edward平臺,並不是最新的扶搖平臺,對此兩位大眾高管解釋稱“整體技術仍然是最新”。

“對於平臺的選擇我們關註前沿技術的兼容性,比如最新的高級智能駕駛系統和L2級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最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我們的合作不僅僅是使用一個底盤,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應用最先進的技術和設計,使得最終的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獨特性。”施文韜表示,在其看來,車身和底盤硬件是一方面,而電子電氣架構更能代表新功能。

而孟俠則強調這已經是目前適合B級車尺寸的最新平臺,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開發,尤其是電池技術方面的優化和成本控制。


隨著大眾在中國研發的加碼,一方面是在中國推出ID. CODE這樣代表未來設計方向、中德雙方聯合開發的概念車,另一方面也在提升中國本土團隊實力。

“我們確實考慮未來在中國開展更多的本土化設計,這將是我們將全球設計與本地需求融合的重要一環。”施文韜回答未來是否更多開發任務放在中國時表示,“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利用中國技術為中國設計,也會結合全球趨勢和潮流。最理想的情況是,中國團隊既面向中國市場,也能夠整合全球科技和設計。”

中國汽車的“內卷”文化,已經影響到諸如大眾、豐田等跨國巨頭,更為重視中國、更為加碼中國、從中國市場形態讓自身策略更為理性化,將是巨頭們這個階段的重中之重。

因此,大眾選擇調頭混動,看起來是“豐田化”,其實本質仍然是“中國化”。


相關推薦

2022-09-10

、威蘭達、途嶽、皓影、星越L進入前15。前15車型中,僅大眾途觀1款車型同比下滑,但埃安Y、長安CS55等車型跌出榜單。具體情況如何,讓我們一睹為快吧!TOP 1:比亞迪宋8月銷量:42477輛作為比亞迪的銷量擔當,比亞迪宋傢

2024-02-05

原來混動才是香餑餑。最近大眾汽車做一個決定,在巴西斥資18.3億美元,折合130億人民幣,來開發新的混合動力平臺和新車型,隻為在該國實現電氣化。但這個計劃不局限在巴西,大眾是想基於巴西工廠向美國以及歐洲市場輸

2022-07-18

大部分均呈兩位數的跌幅。跨國車企在華整體份額下降,大眾仍是銷冠根據各車企官方公佈的數據,蓋世汽車整理出10傢跨國車企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其中僅豐田銷量跌幅小於10%。就具體銷量來看,大眾集團仍然是中國市

2022-10-21

主角,燃油車企動作稍慢幾步,不過也在奮起直追,強如大眾、BBA都放下身段開始觸電,但燃油時代的另一方霸主日系車,卻一直存在感不強。此前,大傢還能給日系車企的新能源失速找出很多理由,比如還沒有完全發力、前期

2022-07-15

7月15日消息,據財聯社報道,大眾中國CEO馮思翰今日重申:從客戶價值的角度看,增程式混合動力是一項過渡技術,大眾集團不會追求這一點。早在2020年9月份,馮思翰在談論電動車技術路線時,就曾直接向增程式電動車開炮,

2023-03-01

賣近400萬輛純電汽車、成為汽車工業革命領導者3年後,豐田終於公開承認:特斯拉是電動車之王、特斯拉的車是藝術品!自負頑固一掃而空,最新的表態是這樣——全球車企龍頭NO.1要向特斯拉比亞迪學習,從理念到組織再到制

2022-07-23

據悉,大眾計劃在第四季度出售保時捷的少數股權,為其進軍電動汽車市場提供資金。保時捷已經聘請十多傢銀行來推動此次IPO。公開資料顯示,此次IPO對保時捷的估值可能高達950億美元。此前,大眾汽車集團發佈聲明稱,大眾

2024-03-26

大眾汽車集團有些年頭沒沖進年銷量1000萬輛俱樂部。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傳統汽車巨頭,大眾集團和豐田汽車、通用汽車等是為數不多實現過全球年銷量破千萬的大集團,代表著汽車行業的天花板。而最近幾年,自2019年全

2024-03-13

到沖擊。不過和日系車面對電動化轉型消極的態度不同,大眾的ID系列純電車已經全方位佈局,而且大眾也在積極聯手江淮、小鵬等中國車企轉型電動化。對電氣化轉型踟躕不前的日本車企,該拿什麼拯救自己?01軒逸們的反擊

2022-07-11

以一款理想ONE成功打開局面,帶火增程式電動車。2020年大眾中國時任CEO馮思瀚炮轟過增程式,認為這是最糟糕的新能源方案。當時市場上唯一一款增程式車型理想,很快予以反擊。在流出的視頻中,李想本人毫不留情地回擊:

2024-05-30

快科技5月29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大眾汽車集團宣佈一項全新的入門級電動汽車計劃,旨在推動電動車在全球的普及。這款新車型預計在2027年發佈,定價約為2萬歐元,折合人民幣大約15.72萬元。相較於大眾德國官網在售的最低

2022-07-31

而特斯拉隻有純電動,且占據絕對主力地位。插混的歐洲大眾與寶馬表現較強。大眾的純電動的發展速度很快。2、各廠傢新能源車份額走勢從歷年銷量份額看,特斯拉保持世界第一,目前持續走強。中國的比亞迪和上汽集團的

2022-10-19

,在德國註冊的特斯拉電動汽車數量已經接近38500輛,比大眾電動汽車同期註冊數多出約6000輛。特斯拉電動汽車註冊數較去年前9個月增長近50%,而大眾電動汽車的註冊數則下降40%,僅略高於3.23萬輛,與大眾集團旗下多數汽車品

2024-03-27

沒在德國的街頭見過中國的新能源車,還是奔馳、寶馬、大眾的車多。”為什麼實際感受和數據統計會有出入?這源自統計上的“錯覺”。汽車出口是按照屬地原則統計的,也就是說隻要是從中國海關運出去的新能源車都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