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大佬“互撕”,把增程式電動這個以前隻有買車的人才關註的技術,搞成全民話題:先是餘承東面對“增程式是不是過渡”的問題時表示:“這是胡扯,把增程發動機拿掉,其實就是純電動車”。然後又說:“增程作為傢裡第一輛車非常合適,建議盡快淘汰純燃油車。”
餘大嘴為啥這麼說?
華為主導的問界,目前主推的就是增程式電動車,
不過,餘承東很快就遭遇“6連噴”:
大放厥詞餘承東,別把隨性當個性。
落後就要挨打,泡沫會被戳破,增程式落後已是行業共識。
拿落後的技術割韭菜,不管是什麼勢力,把資金投入到產品的真實價值上,比嘴炮要厚道得多。
…
來自長城汽車旗下魏牌CEO李瑞峰,而他背後的也有利益相關——混動陣營。
所以一邊被專業人士炮轟,一邊卻銷量起飛,車企競相推出。
增程式技術,究竟是短線操作?還是真有需求?
增程式技術,是“脫褲子放屁”嗎?
增程式技術原理並不復雜,其實就是“串聯”式混動。
發動機不參與驅動,始終作為發電機運轉,而車輛的動力完全由電池和電機提供。
更直白來說,在車上加裝一臺燃油發電機——註意,是發電機。
所以一直以來,增程模式也被認為“脫褲子放屁”:既沒電動車——電機直驅的環保低成本,又有燃油車的震動高污染,那為什麼不直接選擇內燃機驅動的燃油車呢?
而混動,雖然同樣有油有電,但采用另一種模式。
包括長城汽車的檸檬DHT、比亞迪的DM-i、吉利雷神、奇瑞鯤鵬等等現在主流的自主混動技術,本質上都是“混聯”模式。
即包括串聯模式在內,整個動力系統根據不同工況選擇並聯、發動機直驅、串聯,和純電模式行駛。
一般來說,電池電量充足時用純電,低速工況且電量不足時用串聯發電,超車爬坡用並聯,而高速工況發動機直驅。
混動路線的車企以此為據,認為混聯技術兼顧各種工況,讓發動機最大程度處於高效率區間,比隻有串聯模式的增程式先進得多。
從技術原理、研發難度、系統復雜度上來看,混動系統的確更勝一籌。
而增程式的缺點也很明顯:高速工況油耗高、系統占用空間大、能源轉化效率不高、純電續航有限…
但同樣是與混動系統相比,增程式也有獨特的優勢。
首先,發動機不直接驅動車輪,這就使得整車NVH比混動系統更好。
另外,增程式由於始終使用純電驅動,所以在電池保電策略合理的情況下,動力響應不會衰減,不存在“虧電”動力不足、油耗升高的情況。
而且,增程式系統簡單,成本比多檔DHT混聯系統低。
增程式最大的優勢,則是在概念上與“油電”混動完全區分開,給自己冠以“純電驅動之名”,在國內除北京等個別地區外,都能享受和純電車的相同待遇——
買車有優惠還送綠牌,最關鍵的,增程式不像純電車型,完全不存在“裡程焦慮”一說。
所以在增程電動車的發佈會上,續航裡程始終是被主打的一點。
但也有一些小tips,比如增程電動車一般是跟純電動車比續航裡程,又跟燃油車比駕駛體驗。
而需要嚴格規避的是跟油耗、經濟性和節能環保——這也是這項古早得不能更古早的技術,被認為落後的原因?
增程式大火,誰在推,誰在跟?
實際上,國內外車企早已經研發增程式混動技術,並推出相應車型。
早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保時捷汽車為改善純電動汽車Lohner-Porsche的續航裡程,特意加一個內燃機來發電,這款車也被業界稱作最早的增程式電動汽車。
隨後通用汽車帶來沃藍達Volt車型、寶馬推出i3增程版、日產推出Note等。
在國內,奇瑞汽車於2010年也亮相增程式電動車S18D-REEV、2014年廣汽傳祺也推出GA5增程版。
不過,當時電池重量高,價格貴,加上發動機熱效率不高,能量轉換路徑多,所以增程式車型非常耗油;而且由於系統的匹配度不完善,行駛舒適性嚴重受影響,保養成本還不低。
這一波增程式很快涼下去。
直到2019年理想汽車以一款理想ONE成功打開局面,帶火增程式電動車。
2020年大眾中國時任CEO馮思瀚炮轟過增程式,認為這是最糟糕的新能源方案。
當時市場上唯一一款增程式車型理想,很快予以反擊。在流出的視頻中,李想本人毫不留情地回擊:
一幫臭搞技術的天天沖我們嗶嗶,他們XX搞出來什麼屁技術?!一群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這幫人,天天研究技術路線,XX什麼技術路線啊?胡說八道!
李想爆粗口爭議不論,但事實證明,用戶並不介意增程式的技術落後或油耗偏高。
去年理想官方放出這張圖,表明僅憑理想ONE這一款車,銷量已經吊打南北大眾旗下所有同級別甚至越級車型銷量總和。
所以,去年開始增程式一下就火起來。
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主打就是增程式。
哪吒汽車以往一直走純電性價比路線,不過新車哪吒S,開始提供純電和增程式兩種方案。
新勢力推增程式,除在用戶和政策層面能打“0焦慮電動車”的差異化優勢,更深層的原因在於新勢力在內燃機方面不像傳統車企有深厚積累。
發動機熱效率、運行品質不高,搞混動也的確沒啥優勢,不如直接做增程式,避開復雜的發動機調校過程。
但傳統車企中,也不乏選擇增程式作為轉型切入點的。
東風汽車旗下的嵐圖,兩款在售車型FREE和夢想傢,都提供純電和增程式兩種選擇。
走上增程式道路的還有長安汽車,新品牌深藍SL03,也推出增程式車型。
傳統車企選擇增程式更直接的驅動因素,是因為電池技術的進步,使得增程式車型能搭載容量更大的電池,純電巡航絲毫不輸混動車型。
200km左右的純電續航,使得“城市用電、高速用油”成為可能,也算真正實現增程式“省油”的目標。
李想曾給出這樣一組數據:
用戶純電裡程占比70%,純電行駛時間占比85%,隻要電池足夠大,用油場景足夠少,那麼油耗高點低點,又有什麼影響呢?
所以增程式在主機廠和用戶端火熱,原因很簡單:
“0焦慮電動車”準確命中政策和用戶需求,技術進步使這一優勢被進一步放大。
所以“落後”的增程式能不能買?
知名汽車技術博主張抗抗給出自己的看法:
串並聯插電混動,技術上確實優於增程式。電動汽車催熟三電技術與降低電池成本後,自去年起的大電池插混趨勢,使二者之間的差異降低。
汽車是to C產品,技術是為產品服務的.評價一個汽車企業,不能光看技術,更要看產品能力.技術不強但能做出很強的產品,這也是獨特且優秀的企業,是能夠造福消費者的企業。
One more thing
魏牌李瑞峰炮轟餘承東,還有一句是:
做增程式悶聲發大財就好,何必說出來?
顯然李總也不情願地承認“落後”的增程式,消費者並不介意,能賺錢。
當然,在這次爭論中,也有網友殺人誅心,覺得炮轟餘承東、增程路線,主要是因為羨慕嫉妒恨。
長城魏牌的混動銷量,就被當作例證。
6月魏牌算上混動車型,全國總共賣出4562輛,同比下滑22%,而下滑趨勢已經持續好幾年。
甚至魏牌門店,至今走量的車型仍然是純燃油而且油耗不低的越野車坦克300。
但這種對比,可能還有更具體的原因。
畢竟在混動這條路上,目前最暢銷的玩傢是比亞迪DMi。
而且就在剛結束的2022上半年,比亞迪在新能源賽道上實現對特斯拉的超越,加冕全球NO.1。
這個結果在國內沒引起太多的波瀾,反倒在國外,不少特斯拉粉絲認為比亞迪勝之不武。
因為在比亞迪的銷量大頭裡,基本是混動DMi的產品,而特斯拉完全是純電動。
不知道這些特斯拉粉絲, 是否知道在遙遠的東方,增程電動似乎賣得不錯,還在被立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