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長近3個小時的年度演講暨新品發佈會上,雷軍用大段的時間講述“如何穿越低谷”。他回憶起在金山站店、泡BBS論壇、創建卓越網的經歷,還有“經常泡吧,瘋狂蹦一晚上”,甚至認真琢磨是不是要開傢酒吧。
還是熟悉的“雞湯”味道,似乎像個老朋友般地暢所欲言。但對於小米汽車,雷軍是另一種態度。
他隻用不到7分鐘的時間,重點介紹小米自動駕駛的進展。並且表示“希望大傢給我們一些時間、空間”,宣佈未來兩年不打算再介紹新的進展。
也就是說,按照雷軍的表態,這將是小米官方近兩年最後一次公佈造車情況。
這與公眾的期待大相徑庭,新品發佈會開始前,米粉社區裡已開始激動,期待或猜測小米汽車的新進展。
從宣佈造車到現在,500多天的時間裡,“押上人生積累所有戰績和聲譽”的造車,尚未為小米帶來預期中的聲量和回報。相較一年前宣佈造車時,小米股價已跌去一半。
小米造車究竟進展如何?8月10日、11日,《鳳凰WEEKLY財經》記者兩次探訪小米汽車整車工廠,結合雷軍公佈的情況,試圖找到最近的答案。
造車500天,小米汽車工廠怎麼樣?
小米的汽車工廠對公眾來說,算得上神秘。
除落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外,雷軍和小米沒有公開關於這座工廠更多的消息。說法大多是“沒有特別多可公佈的進展”,人們隻能從零星的消息中推測。
要找到它的確切位置並不容易。8月10日,經實地多方探尋,《鳳凰WEEKLY財經》記者找到小米汽車工廠的施工區域。該區域約呈矩形,最北端自合創產業中心毗鄰的辛四路起,長度沿著辛房路向南延伸約1200米,寬度500餘米。
沿著施工工地,建有灰白色的圍墻約兩米高,外面沒有設立任何與小米相關的標識。
多名此處的保安和工人向《鳳凰WEEKLY財經》記者證實,該區域正是小米汽車工廠所在地,屬一期工程。
按照規劃,小米汽車整車工廠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面積接近72萬平方米,2022年4月開工建設,2023年6月竣工;二期計劃2024年動工,2025年完建。其中,一期包括4個工廠,年產能為15萬輛。
距離一期開工,已過去4個月。一名在這裡工作的工人透露,工人大概有一兩百名,地基已經基本完成,目前主要的活計是夯地面,土建工作預估在年底前完成。據記者提供的實拍圖/視頻,一名建築工程師確認,地基確已基本完成。
在施工現場,能感受到緊鑼密鼓、加緊建設的氣氛。8月11日晚上10時許,該區域仍燈火通明,各類運輸車輛正排隊進入施工場地。
這或與追趕進度有關。工廠周邊的一位菜館老板記得,4-5月時,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工地很少開工,進度受到影響。6月後,工人們才開始多起來。7月份,工地還從他傢飯店訂餐,一次大概訂200份餐食。
據解,作為小米汽車工廠的配套設施,其西側和南側將分別新建一條道路。一名保安告訴《鳳凰WEEKLY財經》記者,南側的新道路建設已經接近完成,等待太陽暴曬約半個月,該路就能正式投入使用,將大大縮短南側工地的運輸耗時,加快建設。
據他從工人們處得到的消息,一期完工預計要等到2023年5月後。
這與小米公佈的規劃進程基本相符。根據現場施工情況,上述建築工程師分析,目前該工廠的主體鋼結構柱子已經完成。至少有3處建築疑似汽車廠房,其中一處建築進入屋頂鋼架搭建階段,這意味著該建築的進程超過10%。
“整體來說,該工廠施工進度處於初步階段。以現狀推算,小米汽車一期工廠較大概率能夠按時竣工。”他判斷。
雷軍此前曾宣佈,計劃於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也就是說,從工廠動工到產品量產,小米汽車期許的時間是2年。
這在行業內並不算快。對電動汽車主要玩傢而言,自建工廠幾乎已成標配。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當年10月,交付首批15輛國產特斯拉Model3,12月實現量產。2021年4月,蔚來汽車在合肥的自建工廠開工。一年後,一期一標項目完成主體封頂,項目占地面積262畝。
奧緯咨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認為,按照目前進展,小米還需要繼續加快建設進程。
他解釋,在量產車出來前,包括調試等工作,在工廠階段至少還需要一年左右時間作準備。以2024年上半年量產計算,今年年底前,小米的汽車廠房必須要建出來,設備安裝好,才能趕上進度。
除動工中的一期外,小米汽車工廠的二期計劃於2024年動工。所在地馬駒橋鎮制造基地騰退指揮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小米汽車整車工廠尚未完成全部騰退,二期需要等到完成之後才可以開始修建。
《鳳凰WEEKLY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二期規劃用地上,許多空地豎著“騰退區域”的標識。周圍還有許多居民的自建房,有的已經拆除,一些門店停止經營、摘掉招牌,卷簾門緊閉,似乎是在為騰退作準備。
熬過低谷後,雷軍有多大勝算?
對小米而言,汽車業務的緊迫性越來越重。
手機業務向來是小米營收的最大支柱,通常貢獻超過六成的營收。但國內手機市場紅海已成定局,小米選定兩條發展方向,一是沖擊高端市場,二是拓展海外市場。
在小米造車的500天裡,這兩條路的收獲都算不上樂觀。喊出“正式對標蘋果”的口號一年後,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熬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1188.5元,距離高端仍有很遠。
更嚴峻的情況是海外市場的變化。國內手機已是存量競爭,不少國產手機廠商都把增長希望放在印度、東南亞等市場。
小米一貫是印度手機市場的王者,但環境正在變化。2022年上半年,小米、榮耀、vivo等廠商遭遇印度稅務罰款。Canalys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環比同降,出貨量同比減少約250萬臺。從全球市場出貨量來看,小米也是全球五大手機廠商中降幅最大的廠商,出貨量同比減少25%。
造車,是小米未來能帶給公眾最大的想象空間。
不到7分鐘的汽車演講,雷軍把大部分時間分配給自動駕駛。他稱,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決勝的關鍵點。這一點和不少主機廠想法一致。
雷軍播放一段小米自動駕駛技術路面測試的實拍視頻,其展示場景包括U 形彎掉頭、主動避讓客車、主動避讓行人(無斑馬線路段)、主動通過環島、自動下連續坡道等。視頻最後,字幕寫著“500天潛心研發,一些小成績”。
但業內的評價卻不那麼積極。一名自動駕駛工程師認為,小米測試視頻展示的技術還屬於起步階段,“如果放在三年前來看,這個視頻確實會讓人驚艷,但目前特斯拉等車企早已實現這一步。”
“如果要通過一個視頻來評判自動駕駛技術時,我們首先會看視頻中車輛完成的動作是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小米該視頻能明顯看出有被剪輯過,是多車多次試驗的結果。”張君毅表示,剪輯過的視頻隻能稱作演示視頻,尚達不到作為資料視頻向有關部門申請的能力,亦不能借此來評估小米自動駕駛現有水平高低。
在自動駕駛領域,小米將采用全棧自研算法,全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雷軍很滿意小米選擇的方向,稱“沒有幾傢主機廠可以做到”。
目前,自動駕駛專屬團隊已超過500人,第一期計劃投入33億元。“按照人數來算,可能500人的專傢和工程師團隊在自動駕駛領域已達到第一陣營。”雷軍對進程頗為滿意。
如果隻是拼人數,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小米並未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小鵬、理想、華為的自動駕駛團隊人數均超過小米。
今年3月,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公開透露,智能輔助駕駛的研發人員和數據人員共有1500人。而華為的自動駕駛團隊早在去年就已超過2000人。
不過,作為一傢自動駕駛領域新起步的企業,小米的步伐並不慢。在相同的搭建時間裡,小米自動駕駛團隊組建速度明顯超越上述提及企業。
智慧芽數據顯示,小米汽車自去年末成立以來,申請汽車專利125項,其中約70項與自動駕駛相關,涉及車輛目標檢測、路徑規劃、車輛形式控制以及達到L2+級別的技術。
“進度飛快”給雷軍底氣。他宣稱,小米自動駕駛的目標是,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張君毅認為,“雷軍要在2024年實現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的目標並不是完全不可能,即便全棧自研遇到困難,他也可以用聯合開發或者途中再收購別的自動駕駛公司,用‘彎道超車’的方式來實現目標,不同企業認定的全棧開發各不一樣。”
去年8月,小米集團完成對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Deepmotion 的收購。據《晚點Auto》報道,小米自動駕駛負責人葉航軍接受采訪時表示,小米收購 Deepmotion,是因為該團隊在核心算法上有積累,有量產項目的經驗。
有分析指出,Deepmotion核心人員均出自微軟亞洲研究院,擁有較強的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這也是小米能夠在全新的自動駕駛領域短期內實現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小米還采取投資產業鏈的策略。截至目前,其投資十餘傢自動駕駛領域上下遊企業,涉及激光雷達、視覺傳感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核心傳感器等方面,投資總金額超過20億元。
但如果未來兩年不采取“彎道超車”方式,小米要想成為第一陣營玩傢,還將面臨不少挑戰。
在國內市場,已有蔚小理等采取自動駕駛自研方式的車企走在前列。目前,三傢車企累計交付車輛均超過10萬輛,其已經在智能輔助駕駛(非自動駕駛)上累積較多的路測數據,為後期自動駕駛發展墊上基石。
在自動駕駛發展道路上,自動駕駛車輛需要完成非常大量的實際路測,但在實際應用中,永遠都有很多超出想象的情況發生,這就需要企業靠實際的路測來解決上述情況。
相比之下,小米目前僅有140 輛測試車部署上路,車輛也並非出自自身品牌。
“小米在飛速進步的同時,其他車企也不會停滯不前,若要通過自研方式在2024年進入第一陣營,作為後發企業,小米在技術和資金上需要付出加倍甚至十倍的努力。”張君毅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