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今年女性平均月薪8689元 比男性少1253元


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智聯招聘發佈《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從職場發展、婚育傢庭、職場性別平等維度,洞察職場女性生存發展狀況。從薪酬來看,2023年,女性的平均薪酬為8689元/月,與男性的9942元/月相差1253元,總體來看,男女薪酬差距呈逐年縮窄趨勢。

2019年,女性比男性月薪低23.5%,2023年相差約12%。報告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女性的職場價值日益得到更多認可。

不過,職場性別不公情況仍然值得關註,有61.1%的女性在求職時被問婚育,明顯高於男性的21.5%。

從工作時間來看,有41.9%的女性每天工作9小時以上,約6成女性將業餘時間主要用於休息和娛樂。

報告顯示,超1成已婚女性不想結婚,超4成未婚女性希望30歲以後結婚或不婚。對於不準備生育的職場人而言,“養孩子經濟負擔重”是首要因素,總體占比達60.2%。


相關推薦

2023-11-19

,是長久以來隱藏於市場中的“價格歧視”——粉紅稅。今年,“雙11”主打理性、務實、多元,理性回歸後,一批女性發現省錢秘笈,不管是瑜伽墊、襪子還是刮毛刀甚至是毛衣,隻要不執著於女性專用,加上“男”、“老頭

2023-11-12

者事務局(NYC Department of Consumer Affairs,DCA)在2015年的一份報告。雖然在美國“粉紅稅”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流行起來,但這份報告還是掀起“粉紅稅(Pink Tax)”在美國的討論。這篇報告指出,專門針對女性的產品比男性產品

2022-09-01

室的路徑。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評論》上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2001年,女性開始比她們的男性同齡人更快地進入美國最大的公司擔任高管職務,這一趨勢在2021年依然如此。然而,這些占據大約四分之一領導職位的女性,仍

2023-01-22

ncerJournalforClinicians《臨床醫生癌癥雜志》的美國癌癥統計報告2023年版如期發佈。新的一年,都有哪些挑戰和突破?據其發佈的統計報告,癌癥死亡率,宮頸癌發病率都大幅降低,取得不錯的成果。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

2023-04-11

柏如海、拜爭剛團隊等在《柳葉刀》期刊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顯示,預計到2035年,我國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1.3歲,其中女性為85.1歲,男性為78.1歲。研究發現,中國女性和男性的預期壽命差距,預計將從2019年的6.2歲增加到2

2023-01-20

即便清華碩士如此吐槽大廠“惡意開低薪”,從最新就業報告來看,IT行業仍是今年包括清華在內的畢業生首選。大廠2萬月薪踐踏學歷事件的起因是源於脈脈上的一篇吐槽貼。一位清華大學學生收到月薪兩萬的大廠意向書,或許

2023-04-03

在“硬幣”的另一面,據一些招工中介和廠哥廠妹介紹,今年不少規模大的電子代工廠因為產線轉移,縮減招聘規模,這也明顯體現在招聘返費上,從過去高至萬元縮水至如今的三四百元。廠哥廠妹和電子代工廠的“春天”,去

2022-10-20

訪者來自歐洲。該調查是在歐洲女性風險投資協會的一份報告之後進行的,該報告顯示,在2021年,所有女性初創企業隻獲得2%的資金,比2020年的3%有所下降。

2023-02-15

現代愛情”的研究中對9個不同國傢的受訪者進行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情人節,26%的受訪者計劃使用AI為親人寫筆記、信件或歌曲。與22%的女性相比,30%的男性更傾向於使用AI寫情書。在所有國傢裡,印度男性使用ChatGPT寫情書的

2023-04-23

元,同比增長3.8%。智聯招聘發佈的《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則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有20個行業的平均月薪超1萬元、20個職業平均月薪超過1.1萬元,其中三個超過2萬元。高薪行業包括主要分佈在高技術制造業、金融業、互

2022-09-12

下跌,阿迪在8月發佈的2022年第二季度及2022年前半年業績報告顯示,阿迪在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下降35.1%。面對安踏、李寧等國貨運動品牌的沖擊,從瑜伽褲這條細分賽道脫穎而出的lululemon顯然是階段性抗住壓力,但細分賽道也

2024-05-10

近日,一則關於女子在直播中表達對月薪3000元男性“看不起”的言論引起廣泛關註。相關視頻片段在網絡上迅速傳播,並引發廣泛爭議。在同日,該女子也對爭議言論進行回應。她表示,當時有男網友在直播中挑逗性地詢問:“

2022-11-07

招聘大數據研究院近日發佈《 2022 年雙 11 電商人才數據報告》。報告指出, 2022 年電商行業相關雇主招聘預算減少,崗位需求較 2021 年同期增長9%,而平均月薪卻同比下降5%。從 2022 年電商行業新增職位的地域分佈來看,上海、

2022-07-09

MCG喬治亞州預防研究所的遺傳流行病學傢、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上的研究報告的通訊作者王曉玲博士表示,雖然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效率在30歲到60歲之間趨於穩定,但我們的睡眠效率,也就是我們投入睡眠的時間中實際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