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周脈耕團隊,南京理工大學循證社會科學與健康研究中心柏如海、拜爭剛團隊等在《柳葉刀》期刊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顯示,預計到2035年,我國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1.3歲,其中女性為85.1歲,男性為78.1歲。
研究發現,中國女性和男性的預期壽命差距,預計將從2019年的6.2歲增加到2035年的7.0歲。到2035年,除西藏、吉林和貴州外,其他省份平均預期壽命的性別差異都將增加。
4月8日,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南京理工大學循證社會科學與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柏如海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的預測結果顯示,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大概率能夠完成預期壽命增長目標。全國預期壽命的穩步增加與各年齡段死亡率的降低有關,如嬰兒死亡率、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也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腫瘤死亡率的下降有關。”
此外,研究認為未來大多數省份預期壽命的增長將得益於老年人預期壽命的增加。“因此,守護好銀發一族的健康,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是延長預期壽命的方式之一。” 柏如海告訴記者。
為何男女壽命差距
越來越大?
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胡洋2022年在公眾號刊文表示,我國的女性預期壽命高於男性,無論在哪一個年齡段,男性的全因死亡率都高於女性,相應的,男性的平均壽命也低於女性,近年來這個差值更大,倒不是說男性壽命縮短,女性變長,而是大傢都增長,但女性增長的更多,這是為什麼?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比如男性生活壓力更大、應酬更多、平時抽煙喝酒等影響健康的生活嗜好更頻繁。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男女對於健康關註度的差別,相對來說女性更關註健康問題,發現相同的健康問題,女性更願意放下工作,保養身體,而男性會為工作和事業選擇忽視,這是很多小病拖成大病的原因,也相應地減慢男性生命預期的增速。
這從平時的一些生活習慣也能看出來,無論是傢庭還是單位,轉發健康信息的以女性居多,男性則更多地被動接受這些信息的推送,平時參加體檢的人群也以女性比例較大,男性則能拖則拖,這也能從肺結節的發現率女性高於男性反映出來,肺部結節不做體檢發現不。
男性如何追上女性壽命?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心身醫學門診主任彭國球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人的壽命,30%-40%由先天的遺傳因素決定,60%-70%受環境和後天生活方式影響。彭國球強調,想長壽,就要給自己營造良好的後天條件,這方面男性要多學學女性。
1.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相對於女性來說,男性的不良生活習慣更多,如抽煙、酗酒、作息時間不規律、不合理飲食等。
中國疾控中心、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控中心聯合發佈的《全球成人煙草調查——中國部分》顯示,我國女性吸煙率為2.4%,而男性吸煙率則高達52.9%,吸煙是引發各種慢性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30-59歲男性飲酒率均超過60%,其中40-49歲飲酒率高達63.7%,而女性各年齡段中最高飲酒率也就14.4%。
另外,女性吃飯一般細嚼慢咽,而男性則常常是狼吞虎咽或暴飲暴食。女性在外應酬比男性也相對要少。
建議:
少在外應酬,多回傢吃飯,避免糖分、鹽分、油脂的過多攝入。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要勇敢地斷舍離。多吃新鮮蔬果,適當吃些全谷物食物。每周150分鐘的有氧運動(比如每天30分鐘)。
2. 學會釋放情緒
除生活習慣,女性在情緒釋放方面也有優勢,“男兒有淚不輕彈”便是最好的佐證。“哭泣能讓女性及時宣泄,很好地減壓。”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楊萍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
建議:
男人遇到壓力別再自己一個人扛,學會傾訴,釋放情緒,尋求幫助。男性在面對消極的事情和情緒時,不妨放下“男兒有淚不輕彈”的驕傲,適當表現柔弱的一面,更有利於身心健康,也有助於工作和生活的良性循環。
3. 重視健康和疾病防治
在對待疾病的態度上,男性更容易大大咧咧,從而忽略一些疾病的信號,導致一發現就是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期。即使在生病期間,男性的依從性、與醫生的協作關系,與女性相比,也相對較差。
建議:
更細心地關註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有不適,及時去醫院就診排查。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防患於未然,一旦有問題,及早診斷治療,避免出現錯過最佳治療期的情況。
4、提高社會參與度
進入老年後,兩性在社會參與度方面也有一個明顯差距。社會融入度就低,不利於心理的健康。相比而言,老年女性更願意融入到社區中,更願意和周圍人玩在一塊兒,也就更容易產生積極的情緒。
建議:
多參與社會集體活動。鍛煉對機體能力的提升是其次,更重要是讓老人在“社交中運動”,在“運動中社交”,在與同齡人甚至年輕人的交往中,讓生命由內而外流動起來,互動起來,擴寬視野,不再局限於空巢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