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11”購物狂歡的背後,你是否註意過,鮮亮顏色的產品比黑白灰色賣得貴?同樣是洗發水,女版的總是比男版的要貴?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差異,是長久以來隱藏於市場中的“價格歧視”——粉紅稅。
今年,“雙11”主打理性、務實、多元,理性回歸後,一批女性發現省錢秘笈,不管是瑜伽墊、襪子還是刮毛刀甚至是毛衣,隻要不執著於女性專用,加上“男”、“老頭”等關鍵詞,搜出來的商品就很物美價廉。如今,女性消費者正在從產品的本質功能下手,避開“粉紅稅”。
一樣的商品,換成粉色等鮮明顏色,再打上“女性專屬”等標簽,價格能提升多少?在消費市場,為什麼會產生“粉紅稅”?
同款同質的女性用品比男性貴7%,女性消費者被收割“粉紅稅”
“粉紅稅”是指購買相同的產品或服務,女性比男性多付的價格。有關“粉紅稅”的現象以及討論由來已久,但時至今日,“粉紅稅”變得更加具象化,即粉色的東西更貴。
在今年“618”大促期間,有網友發現“地平線8號”品牌一款24寸的托運箱,粉紅色比黑色的貴150多塊錢。不僅如此,據觀察,該品牌的另一款20寸的登機箱也有價格差異,其中黑藍灰顏色行李箱價格為399元,而綠色、粉色行李箱價格為539元,差價為140元。電商平臺上還有很多類似的產品,據不完全整理,以顏色區分價格的產品包括有鍵盤、鼠標等電子產品,還有濕廁紙、插座等日用品,甚至還有酒水食品,差價在0.5元-140元之間。在這些產品中,有的同一鏈接就能看到黑白色與粉色等亮色顏色產品的差價,而有的產品則將黑白色產品與亮色產品分開鏈接售賣。值得註意的是,有些產品還利用套裝出售來隱藏差價。比如,同一款方便面,普通裝的價格為19.9元/10桶,粉色櫻花限定的價格也為19.9元,但桶數卻隻剩下8桶,每桶的差價在0.5元,如果不進行對比很難發現價格差異。
顏色隻是“粉紅稅”最表象的表現。除同款同質商品顏色方面有差價,男女款的同款商品也有差價。據不完全統計,最常見的情況有衣服類產品,比如亞瑟士的一款跑鞋,同型號同顏色女款價格要比男款貴111元,這並不是孤例,同為衣物類的背心、襪子等,還有洗面奶、保溫杯等日用品,部分產品女款價格均高於男款,差價在1.4元-20元間。同型號的筆記本,僅僅是封面畫男生和女生,女生款的筆記本價格就比男生款高2.6元。以性別、顏色來區分價格,這是目前“粉紅稅”的一種體現。
對於“粉紅稅”,美國紐約市消費者事務部曾經對美國市場5大類794種商品的價格進行調查,結果顯示,42%的女性商品比男性商品價格高,女性平均比男性要多付7%的“粉紅稅”。具體到各品類來看,個人護理產品的“粉紅稅”最高,價格差達13%,其中價格差異最大的商品是洗發水及護發產品,女款價格平均比男款高48%,並且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達一半以上為56%。
除產品類的商品,部分服務類商品也會因性別差異而有差價。美國聯合經濟委員會2016年研究顯示,女士正裝襯衫的幹洗價格要比男士襯衫高92%;在調查的100傢理發店中,有85傢理發店女士理發價格要比男士貴,女性支付的平均價格要比男性高54%。
同款同價商品不同質,“粉紅稅”屢見不鮮
同款同質不同價的產品,還留給女性消費者選擇的權利,如今,“粉紅稅”的概念已經延伸,很多女性消費者隻能被動交“粉紅稅”。
同款同價商品,質量和商品成分卻不同,這也是如今“粉紅稅”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電商平臺上,男女同款的某品牌羽絨服價格相同,但如果仔細看羽絨服的充絨量,會發現同尺碼的羽絨服,女款羽絨服的充絨量遠低於男款,從S碼-XXL碼,女款羽絨服充絨量比男款低18g-21g。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鈣片品牌上。在鈣片的26個男女相同的營養成分上,有12個成分男款比女款含量高,女款含量比男款高的成分僅有2個。同樣價格的米諾地爾生發液,女款的米諾地爾含量要少於男款,雖然市場上藥物宣傳語表示女性更適合用低劑量的生發液,但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4年就批準5%濃度的米諾地爾同樣適用於治療女性脫發患者。商傢在品牌宣傳語中加入“適合女性”這樣的預設詞,更容易讓女性買單。
“粉紅稅”屢見不鮮,還延伸到一些專屬女性的特定領域。比如冬季常用的暖寶寶,同一品牌下,標註著“生理期用”粉色包裝的暖寶寶價格更高,一片大概比普通款貴0.3元,價格高的產品也並沒有添加特殊成分。類似情況的還有洗衣皂,普通肥皂和女性內衣皂的價差在1元/塊左右,兩者成分也一樣,隻是包裝上添加女性的圖標。
在藥品中,你也可以發現“粉紅稅”的現象。同一品牌相同成分的止痛藥,粉色包裝、介紹中添加“痛經專用”字樣的小粉片價格更高,一粒藥片的價差為3.6元左右。
對於女性產品價格高於男性這一問題,有分析認為主要有4個原因,首先是關稅問題,在一些國傢,女性商品的進口關稅要比男性高,導致該商品的市場售價高於同類男性產品;其次是一些領域存在市場壟斷,女性商品的市場份額集中於幾個品牌之中,降價促銷的品牌無法進入市場。這是“粉紅稅”存在的兩個客觀原因;此外,商傢把產品包裝做成故意吸引女性的樣子從而增加成本,這是“粉紅稅”存在的價格分化現象;還有商傢會認為女性更願意付高價買高級產品和服務,這是價格歧視現象,這兩個原因可以看作是商品廠商有意為之。
當“粉紅稅”遇上“雙11”,女性消費者拒絕“粉紅稅”
但“粉紅稅”真的讓商傢得逞嗎?如今,女性消費者正在拋棄“女性專用”的特殊優待。
女性一直是“雙11”消費的主力,2020年,女性在“雙11”期間的平均消費金額比男性多421元;2021年“雙11”期間,女性的平均消費金額比男性高375元。在今年“雙11”中,調查顯示,89%的消費者青睞便宜的商品。在進行消費決策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思考某一商品究竟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深思熟慮後再下單已是常態。而對於“低價產品”的定義,65%的消費者認為不應隻是價格低,還要有更高的質量和更優的服務。
為“避稅”,女性消費者開始找“平替”。一種方法是選擇中性或男性的商品或服務。比如,在灰色針織外套前加個“老頭”,50元左右的老頭衫完美替代售價好幾百元的JK制服外套;在購買瑜伽墊時,搜索詞前加個“男”,價格立馬對半減;另一種方法是選擇相同功能的同類型產品,比如“化妝刷筒”可以用“筆筒”來替代,“化妝包”可以用“數據線收納包”替代,“女士刮毛刀”可以變成“男士剃須刀”......如今的女性消費者正在回歸理性,選擇價格合理、質量可靠的產品。
在“她經濟”崛起的今天,女性群體越來越受到關註,但女性消費者不該被“特殊對待”,女性消費者也不應該為商傢的營銷策略以及偏見強行買單。理性消費漸成主流,女性消費者拒絕“粉紅稅”。
數據來源:經濟日報、淘寶、天貓、紐約市消費者事務部、美國聯合經濟委員會等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