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熱潮的推動下,英偉達成為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之一。它能持續多久?兩年前,英偉達主要靠銷售顯卡賺錢。雖然也是一個傢喻戶曉的名字,但僅限於最忠誠的PC遊戲玩傢。如今,這傢芯片設計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之一,是AI繁榮的主要受益者,也是預計將主導未來十年的新科技經濟的化身。
上周,英偉達發佈第四財季財報,再次實現井噴式的盈利,使其成為AI基礎設施領域無以匹敵的領導者。
由於其芯片被廣泛用於訓練和運行生成式AI背後的大語言模型,英偉達面向數據中心客戶的銷售額較一年前增長4倍多,其稅後利潤從14億美元躍升至逾120億美元,這些數字甚至超過最樂觀的預期。
這一強勁的業績推動英偉達在上周五的盤中估值達到2萬億美元,使其成為市值僅次於蘋果和微軟的第三大科技公司。其利潤的大幅增長還引發一輪更大范圍的股市反彈,推動標普500指數突破5000點,創下歷史新高。
英偉達市值超越亞馬遜和Alphabet成為第三大科技公司
即便贏得華爾街的一致美譽,英偉達的風險依然隱約可見。隨著投資熱潮的起伏,芯片公司的需求容易出現周期性波動,使它們易於受到嚴重的挫折。經驗豐富的英偉達投資者不太可能忽視這一事實,就在2022年,他們還經歷英偉達股價65%的暴跌。
新投資者蜂擁買入該股,也讓它越來越容易受到攻擊,哪怕是一些小的挫折。芯片行業分析師Pat Moorhead稱,無論其業務表現多麼令人印象深刻,它已成為當前股市預期過高的罪魁禍首。
英偉達令人眼花繚亂的上漲,讓兩個壓倒性的問題浮出水面。其一是,AI芯片熱潮是否會達到科技界和金融界所認為的那樣的規模和持久。另一個問題是,主宰這一市場的英偉達能否經受住競爭的沖擊,包括來自其一些最大客戶的競爭。
關於第一個問題,近幾周來,芯片行業的大咖們在預測生成式AI將帶來的需求方面,一直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大膽。
作為英偉達最強大的挑戰者之一、芯片公司AMD的CEO蘇姿豐去年年底預測,到2027年,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每年4000億美元,是她之前預期的兩倍多,相當於2019年整個全球芯片市場的價值。
一段時間以來,英偉達CEO黃仁勛一直表示,全球數據中心價值1萬億美元的設備需要徹底改造升級,從而為新的AI時代奠定基礎。最近幾周,他又加大賭註,做出一項新的預測,稱數據中心所有設備的總價值將在未來四、五年內升至2萬億美元。
就在英偉達發佈財報的同時,OpenAI CEO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也加入到這一陣營,呼籲對包括芯片在內的所有類型的AI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額外投資。他在英特爾公司舉辦的一次活動中表示:“我認為,每個人都低估對AI計算資源的需求。”為此,奧特曼正在尋找財力雄厚的投資者,計劃成立一傢AI芯片公司。
資產管理公司AllianceBernstein首席投資官Jim Tierney表示,在AI熱潮的早期階段預測市場規模,無異於在黑暗中摸索。但英偉達第四財季財報所傳達出的消息有助於安撫華爾街,即需求至少在今年全年將保持強勁,並將持續到2025年。
英偉達的毛利率走勢
英偉達當前財季的業績指引遠高於市場預期。該公司沒有提供更長期的預測,但公司高管表示,在現有芯片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今年即將推出的新產品的供應同樣會緊張。這意味著,今年的供應不太可能滿足需求。
還有跡象表明,對英偉達芯片的需求,可能比一些人擔心的要更持久。黃仁勛稱,第四財季該公司數據中心營收的40%來自AI推理,即通過AI模型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來自模型培訓,後者一直是英偉達AI主導地位的主要來源。
這似乎回答人們對該公司的一個長期擔憂,即其昂貴的芯片將不再那麼需要推理,而事實恰恰相反。同時,這也緩解人們的另一個擔憂,即2025年潛在的AI培訓放緩對英偉達的不利影響。
然而,AI基礎設施的持久性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項技術的最終客戶,即那些希望利用AI來增加收入或提高效率的企業,是否從這些投資中獲得回報。
大多數公司幾乎還沒有開始在自己的業務中測試生成式AI,也沒有想出如何處理這項技術帶來的特殊問題,比如它有產生幻覺的傾向,或者說是生成不準確的結果。用Bernstein芯片分析師Stacy Rasgon的話說:“如果這些資產沒有回報怎麼辦?”
當人們對一項新技術的預期超過現實時會發生什麼,科技界已經有豐富的經驗。本世紀初,思科曾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原因是市場對其處理互聯網流量所需的光纖設備的需求激增。
然而,這項技術最初未能帶來預期的業務繁榮,導致電信公司紛紛破產,思科股價暴跌近90%。
但這一次,在生成式AI熱潮的早期,至少有一些跡象表明,它將有所不同。Rasgon說:“20世紀90年代,光纖在人們需要之前就被埋進地下。但AI芯片卻並非如此,它們不可能被提前放在某個倉庫裡。”
相反,市場對訓練和運行大語言模型的AI芯片的需求遠遠超出供應,許多開發人員難以獲得他們需要的硬件。
與互聯網時代的早期相比,股市估值看起來也沒有那麼誇張。在互聯網繁榮的頂峰時期,思科股票的市盈率約為200倍。相比之下,在本周公佈財報之前,英偉達的預期市盈率僅為32倍。而且,這一倍數也基本上保持不變,因為其股價和許多分析師的盈利預期都出現同步上漲。
基於該市盈率水平,英偉達的股價完全在其歷史估值區間內。當然,如果AI基礎設施熱潮枯竭,或者競爭對手開始追上英偉達,這樣的水平可能也無法為其提供多少保護,使其免受嚴重估值重置的影響。
事實上,挑戰者已經開始出現。三大雲計算公司,微軟、亞馬遜和谷歌,都想從英偉達的客戶變成競爭對手,他們都設計自己的芯片。
與此同時,芯片行業競爭對手的產品已經逼近英偉達最先進芯片的性能。例如,AMD已經發佈一款下一代芯片,人們普遍認為它的表現將超越英偉達的同類產品。
市場也渴望更多的競爭,即使隻是為給英偉達收取的溢價設定上限。高溢價已經使英偉達去年的毛利率從57%提高到73%。
分析師Moorhead表示:“這些大型雲計算公司希望在供應上有更多選擇。他們將把一些業務交給AMD,一些交給英特爾。他們想要看到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就目前而言,隨著AI熱潮的全面展開,英偉達的地位還是一如既往地強勁。例如,AMD為今年設定的AI芯片銷售目標僅為35億美元。Rasgon表示,即使超過這個數字,其AI業務與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的銷售額相比仍微不足道。華爾街預計,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的銷售額將接近1000億美元。
當然,大型雲計算公司制造的內部芯片可能會切入英偉達的業務,因為它們承擔更多培訓公司自己的AI模型的工作。但它們可能不會產生更廣泛的影響,至少在短期內如此。
而且,雲計算公司的許多客戶仍希望獲得英偉達的芯片。多年來,他們開發工具和框架,以便讓英偉達的芯片更容易針對特定任務進行編程。他們進行多年的工作,這種慣性很難打破。
即使競爭對手的表現能與英偉達的一些產品相媲美,但沒有一傢能與英偉達打造的芯片、系統和軟件工具生態系統相提並論。Moorhead說,它的一整套技術相當於一個強大的AI平臺,許多客戶會猶豫是否要放棄它。
因此,至少在2024年,英偉達看起來仍將主導該市場。但考慮到AI的潛在市場規模,以及尋求分得一杯羹的科技巨頭們的財富和雄心,英偉達也不能有絲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