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汽智己L6的發佈會上,他們的聯席CEO劉濤發表這樣一番言論:“為造車,很多同事連小孩子出生都會錯過,甚至一狠心就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
圖片來源:智己L6發佈會直播
事後,引起全網尤其是汽車行業人士,激烈討論。很多人在轉發:少買一輛智己,就少一個被寄宿的孩子,甚至還有人把L6叫做”拋妻棄子車“。
而據筆者從內部多方信息解到:其實寄宿孩子的那位傢長就是劉濤自己。想必他本人,說不定也有一肚子的委屈和苦水難以言表。
如今汽車行業工作強度之大,加班內卷的車企肯定不止智己一傢。
有些車企甚至明目張膽下發郵件,通知所有員工,周六是正常工作日,且讓相關人員規避好法律風險。事後,喜提微博熱搜。
筆者和3位在車企工作的朋友聊聊,他們3人分別在各自品牌負責營銷、產品規劃和銷售工作。站在他們的視角,或許能有更深刻的洞察:即便是做出相當大的個人/傢庭生活犧牲後,真的就能造出一款好車?銷量暴漲嗎?
真實的故事,遠比智己發佈會那幾句言論更殘酷,也更直達人心。
殊途同歸的車企人
James:某新勢力產品公關
James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包裝一款車型的產品賣點,用短視頻或者直播的方式,呈現給外界。聽起來好玩,但他做兩年多卻非常痛苦:“既沒有多少預算,又想同時玩轉B站、抖音、微博,還想收獲大量曝光和銷售線索。既要、又要、還要,經典三段式湊齊”。
領導對於創意永遠不滿意,所以PPT永遠也做不完。長期的加班生活,讓James感覺自己身心都被“掏空”。雖然是90後,但他現在戲稱自己是條“老狗”。
他開玩笑地和我說:團隊裡的95後、00後,幾乎每半年就走一批,沒人受這委屈。隻有他自己這條“老狗”,上有老,下有小,被死死拿捏住。
但哪怕這麼能茍,由於銷量慘淡,今年年初James還是被所在車企裁員,再加上半年前老婆提出離婚。他給自己的人生總結為:“健康沒、工作沒、婚姻也沒”。
現在的他,找到一份新工作,跑去深耕海外市場。“國內跳槽到哪裡都一樣,當下在車企幹營銷,50%靠運氣,30%靠跪舔領導,剩下20%靠無效內卷,這就是現實。”
James最後和我講:互聯網和3C行業的人,大批進入電動車企後,把OKR、周報、月報各種“卷法”全都也帶進來。每個人的工作量成倍暴增,但銷量毫無起色。最終造成:公司越來越多的人離職,整條業務線徹底塌方。
哦對,他離婚後,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好幾個月,父子才能見一面。
Youlanda:某自主品牌產品企劃
Youlanda告訴我:自己也一樣天天都被領導卷,做無數次Benchmark,把細分市場的全部車型都對標一遍,最後就是給管理層論證:自傢車型如何暴打BBA,腳踢保時捷,輕輕松松將以上四傢德系豪華品牌徹底趕下神壇。
“但其實正常人都知道: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技術儲備,這傢自主品牌和BBA、保時捷根本沒法比。”產品定義毫無亮點、品牌形象一塌糊塗、配置又和競品高度同質化。“空氣懸掛、零重力座椅、AI座艙、800V高壓平臺,你有的配置,競品也都有,拿什麼來打?”
她一直堅持認為:“現在的價格戰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配置越堆越多,價格越卷越低。最後,很多車企就被徹底卷死,車主的售後都不好解決,高合、威馬都是例子,且接下來淘汰賽還會繼續。”
很多車企打的都是這種算盤,承擔暫時的虧損把其他車企卷出市場,拿到定價權後,車價說不定就不會這麼便宜。“就和當年的滴滴、快的補貼網約車市場一樣,隻是把互聯網行業的套路在電動車賽道重演一遍罷。”
圖片來源:由Youlanda本人提供
加班對於Youlanda來說那是必然的,但她準備離職,原因是前不久上班時,看到一輛救護車停在自己公司樓下,一位同事被推上120。她還告訴筆者:這傢自主品牌,幾乎每半年,就會離職一批老同事。隨後,馬上入職新的一批員工,過半年又重復一遍。
這種”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玩法,讓人無話可說。
Carven:某自主品牌店長,曾就職於特斯拉
Carven曾經就職於特斯拉,由於銷售業績出色,三年後被某新造車勢力以高薪挖走。但隨後的兩年時間裡,他在銷售崗位上換4傢電動車品牌。
他認為,對於現在的電動車品牌來說,銷售崗位之所以卷,最主要的原因是潛在客戶群體變少,市場也相對縮減。
他所在的品牌,3月份的真實訂單也就3000-4000臺。但管理層想要實現交付過萬,根本做不到。“公司執意要加大銷售力度,加10個外呼中心,明明根本沒有那麼多意向用戶,但還是有很多銷售天天假裝打電話,隻是為討好上級。”
Carven告訴我:為銷量數字好看,總部最後竟然開始偷偷地批售給二網經銷商、還在做平行出口。
而他在特斯拉的老同事,一樣沒擺脫卷,每天的KPI是80個外呼跟進、2個用戶試駕,每周還要背8臺車的銷量指標。一周工作6天,帶12個試駕,其中要成交8臺。Carven說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有人都在搏命。
圖片來源:筆者拍攝於小米上海萬象城門店
談到加班和內卷話題時,他認為現在的電動車門店銷售根本就不是內卷,而是無效內耗。總部端的領導多為70後,完整地吃到時代高速發展的紅利,誤以為一切問題靠“努力”二字就都能解決。但這種方法論和解題思路,早就不適用於90後、95後還有00後。
每次開會,總部領導都在勸告Carven和團隊要顧全大局。但其實他知道,自己和團隊的年輕力量們,從來都不在這個“局”裡,拿什麼來顧全?“多數人都隻是耗材而已”,Carven補充道。
Carven最後說:中國市場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做到電動車滲透率這麼高。確實要得益於我們的快節奏。但跑得快,就能跑得遠嗎?
沒有生活,造不出好車
自從汽車前面加“智能”、“電動”兩個詞後,似乎車企就開始不斷向互聯網行業還有特斯拉借鑒各種經營管理方式。
研發要縮短周期、營銷要提升節奏、銷售要盡快成交。
周星馳導演的《功夫》裡,火雲邪神有句臺詞:“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而這句臺詞,似乎逐漸變成汽車這個古老行業的座右銘。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汽車同3C還有互聯網產品不一樣:無論你在車上放多少個大屏、配備多強大的輔助駕駛功能,都改變不它首先是一輛車的本質。
汽車的客單價還有成交周期,必然做不到像手機或者訂閱App一樣,價格便宜、成交快。
這也就註定,奪命狂奔式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未必適用於工業明珠:汽車行業。
當年,亨利福特二世,為留住工人,把薪資從2.5美金/天提高到5美金/天,把工作時長從12小時縮減到8小時。又在1926年進一步改革,雇員工作5天,可以領6天的薪水。“8小時*5天”的工作制,就是這麼來的。
這並不是做慈善,而是他明白在造車的同時,福特也要創造無數個中產階級傢庭。讓他們有時間去享受生活,也有時間去消費,既制造產品,也貢獻銷量,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
沒有時間去體驗生活的人,註定搞不懂真實用戶需求,也更造不出好車。
有時候,傢裡的事情比玩命造車更重要。無論是智己的劉濤總,還是其他汽車人,我們都一樣。
給歲月以文明,給生命以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