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夥們講個 “ 鬼 ” 故事:在昨晚,拼多多的市值一度超越阿裡巴巴。說實話,料到這一刻會到來。但是沒想到,它會來得這麼快。畢竟昨天一大早,馬雲的發言還沖上熱搜。
當時拼多多與阿裡的市值之間,還差 80 億美元,有阿裡的員工直接在內網,發表一番感嘆。
隨後一名員工回復: “ 簡單買、簡單退,少一點套路、多一點實惠。讓天下沒有難做生意的初衷,本就應該是服務和成就更廣大的人民群眾麼。 ”
馬老師則在這條評論下回復道 “ 特別好 ” ,並且很大方地祝賀 pdd ,也直言將 “ 回到我們的使命和願景。 ”
能讓拼多多股價大漲、引發大夥們討論,甚至引得馬雲都出場穩定軍心的……
其實正是拼多多交出一份 “ 恐怖 ” 的第三季度財報。
我們也去翻翻,才發現大夥們之前多少都有些低估拼多多。
光給大傢說拼多多賺多少個 W 已經沒什麼意思,直接看數據對比。
在第三季度裡,拼多多的營收同比增長 94% ,凈利潤也漲 47% 。
這和國內一眾互聯網巨頭個位數、一成左右的增長率相比,拼多多活像是個異星生物。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財報裡的數據,其實更明晃晃地反應在現實生活裡。
不知道大夥們發現沒,今年電商平臺都不愛整啥花活兒,反而開始直接強調性價比,直接把優惠喂到大傢嘴裡。
“ 拼多多引領國服新版本的打法 ” ,我就問各位誰贊成、誰反對。
相應的,在拼多多財報裡,這部分國內電商業務,有高達 4 成左右的增長。
但更可怕的是,國內的電商業務,還不是拼多多財報裡最亮眼的仔。
拼多多的財報裡有一個名叫 “ 交易費收入 ” 的項目,其中的業務主要是專攻海外的 TEMU ,以及社區團購多多買菜,這個數字增長 300% 還不止。
多多買菜大傢都看在眼裡,這段時間並沒太大變化。
所以外界普遍認為拼多多的海外業務,也就是 TEMU 支棱起來。
其實在海外,豺狼虎豹也並不少,像是亞馬遜、 Shein 以及國內大廠們早就佈局國際電商。
隻能說此時此刻,正如彼時彼刻, TEMU 這飛奔的模樣,滿滿都是當年拼多多突出淘天、京東包圍圈的樣子。
查些 TEMU 的相關資料,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拼多多正在海外再造一個 “ 拼多多 ” 。
這麼說吧,單算時間, TEMU 隻是個出海電商圈兒裡的 “ 小年輕 ” :去年 9 月才正式問世。
但差評君卻覺得, TEMU 的出海之路,並不是從 0 到 1 ,而是從 1 到 10 。
畢竟能在國內這個 “ 怪物房 ” 中脫穎而出,成熟的團隊、被驗證過的 “ 通關攻略 ” 肯定都不缺,所以外界對它的期待一直都不低。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 最開始在華裔裡面影響比較大 ” ,潮州東陽陶瓷總經理何佳陽,在多多跨境商傢溝通會上說到。
隨著超級碗廣告等接連不斷的營銷活動, TEMU 迅速破圈。
根據 GWS 數據顯示,自 1 月份以來,TEMU 每天新增用戶都在近 1000 萬左右。
如今 TEMU 的生意已經做到北美、歐洲、澳洲、亞洲等 40 多個國傢個地區。
但吸引用戶隻是第一步,能讓用戶留下來,才是關鍵。
拋開大夥們都熟知的補貼之外, TEMU 在不少細節上,其實都在打造 “ 極致性價比 ” 。
“ 多多跨境( TEMU )這邊有點介於批發和零售之間的狀態 ” ,浙江麥鉑實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博文透露, “ 主要本質是省去所有環節中間商 ” 。
這樣一來,價格就能被壓得更低。
即便如此, TEMU 覺得還不夠。
就在這個月, TEMU 和美森、以星、達飛、馬士基等世界著名船公司聯手,計劃以後也要通過海運快船來送貨出海,進一步降低 物流成本,也能讓東西賣得更實惠。
不過大夥們都知道,生意是相互的,隻有買傢沒有相應賣傢,也白搭。
於是如何吸引到足夠的廠傢入駐,則是 TEMU 要解的另一道題。
畢竟在海外,商傢們早就被滿滿當當的跨境電商們瓜分得差不多。
要讓這些商傢入駐新平臺,可不是靠苦口婆心、花點小錢就能實現的。
TEMU 實現迅速 “ 招商 ” 靠的是兩招: “ 全托管 ” 和 “ 柔性供應 ” 。
全托管很好理解,其實就是以前大傢常說的代運營模式的威力加強版。
TEMU 拋開那些所謂中間商,直接一鋤頭挖到一批批的源頭廠傢。
在過去,這些廠傢也做外貿,但他們一般都隻和國內品牌商、外國經銷商、批發商們打交道。
讓他們去自己整一套班子做零售外貿,顯然不可能,不然也輪不到 TEMU 來。
所以 TEMU 大手一揮:你們廠傢需要一門心思開發、制作商品,剩下怎麼開網店、運營活動、搞倉儲、弄國際物流等等,通通不用管,我們全包。
這樣做帶來許多優勢。
舉個例子,對於國內中小型廠傢來說,直接給國外賣貨是很麻煩的。
比如你給英國賣貨需要聽、寫英語,於是就招個會英語的員工,可如果要往法國賣貨,那再招個會法語的?往德國賣貨再招個會德語的?
光這一項就勸退不少商傢,而 TEMU 的全托管顯然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說白對於這些廠傢們來說,要幹的活和原來一樣,但平白多出來一條新的零售外貿渠道。
幹一定不會虧,可能還會血賺。
這種穩賺不虧的買賣,一開始就打動不少廠傢,他們一聽自己隻需要提供產品,就能賣賺錢,紛紛拿著自傢倉庫裡庫存貨來開店。
浙江的一傢帽子商柳文海先生就是首批吃螃蟹的人,他向外界透露,自己開始也就把一些庫存拿出來放到 TEMU 上賣,結果效果出奇好。
一年時間,柳文海利用 TEMU 把廠裡積壓 5 、 6 年甚至 10 多年的庫存全清掉,而且定價比以前外貿批發價格直接翻一番,再加上第一年 TEMU 連物流費用都全包,柳文海直言 “ 利潤可是要比傳統外貿高太多 ” 。
而且沿著全托管的邏輯, TEMU 也自然而然地深耕起 “ 柔性供應 ” 。
以往由廠傢商傢一站式從生產、營銷、運營和銷售全包,沒法全面地去解用戶需求,在做一些決策的時候,還容易被上下遊的行情影響判斷。
而在 TEMU 的生意裡,後端商傢隻扮演一個供貨者的身份,好好做產品;前端運營人員 “ 買手 ” 們每天和用戶打交道,鉆研用戶喜好。
兩邊相對獨立,能夠更好地完成自己負責的部分,同時兩者又保持高強度交流,隨時進行產品、價格、營銷上的調整,靈活又高效。
金華市華業有限公司電商部經理龔智瀚,一直給亞馬遜平臺的品牌和美國商超等做代工。
從沒有接觸過國外個人消費者的他,不知道該怎麼去做營銷、怎麼做產品上的規劃。
而在 TEMU 上自己不僅不用操心這些,買手們甚至反過來給產品很多建議。
像今年黑五,買手給一些其它賣得好的版型建議。
還根據買手羅列出來像聖誕老人、雪花這些聖誕元素,重新去開發聖誕款產品。
對於這些工廠們來說,以前他們並不能直面消費者, “ 客戶要什麼,自己就做什麼 ” ,利潤微薄的同時也很少有什麼意外之喜的感覺。
但隨著 TEMU 上提供 “ 廠傢面對面 ” 之後,對於不少工廠主們來說,不僅賺的多, “ 這些特殊的產品火起來還比大通貨( 常規產品 )火起來更讓人感到興奮 ” 。
最後想說的是,這些年,網上討論消費升級的人很多,有人認為消費升級是買更貴更好的東西,但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更實惠的東西,也是消費升級的一種。
答案可能並沒有誰對誰錯,但是客觀地來講,後者的需求確實更大。
這,或許是拼多多能在國內成功的內在邏輯。
這也同樣適用於跨境電商上。
有人認為出海做電商就該搞定大通貨、跑通經銷渠道,有人認為給萬千小商傢提供 “ 傻瓜式一站式出海服務 ” ,直接和海外消費者 “ 拼 ” 在一起,也是出海電商的一種。
同樣沒有對錯,隻是選擇和受眾多少的問題。
而這,或許就是 TEMU 能支棱起來的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