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巴巴的收盤市值遭拼多多趕超,失去中國電商巨頭的第一把交椅,引發業內廣泛熱議。這放在三年前,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但這卻真實的發生。在市值超越阿裡之後,摩根士丹利將拼多多列為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首選,認為在消費者對價格日益敏感的背景下,該公司“處於最佳位置”。
拼多多最新公佈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8.4億元,同比增長93.9%,旗下跨境電商平臺Temu的銷售額已經突破50億美元。
擔心在拼多多買假貨,僅退款省時間,帶來安全感
拼多多打敗阿裡,有一張圖特別流行——拼多多降價+僅退款打敗阿裡的一系列結構化、差異化、精細化的方法論與組合拳。
拼多多僅退款曾經引發巨大的風波,引發大量商傢“炸店”風波,但是拼多多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省錢,而是省時間。
相信很多去拼多多購物的都擔心買到假貨,但是拼多多的行業最優退款體驗,就給有這種疑慮的人最大的安全感。有網友表示:
雙十一的時候這一點特別明顯,該網友雙十一買個剃須刀,去對比一下,淘寶又是搶直播券又是疊加首單又是跨店滿減,一輪輪疊加到最後,還得620左右才能拿下。
本質是靠優惠券機制篩選用戶,利潤最大化。
“拼多多則直接告訴你,來我這買,所見即所得,全網不敢說絕對最低,但是一定是最低的之一。萬一看到更低的,嫌麻煩你就繼續用,不爽你退款就是。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同樣的東西,一個600一個800,沒人願意多掏這兩百。對於缺時間的人來說,想買什麼,直接下單,結束。這種購物體驗,對比淘寶這真的就是降維打擊。”
簡單來說。拼多多非常直接、簡單、粗暴,它不怎麼考慮商傢的訴求,但把用戶的需求與人性洞察更準, 用簡單粗暴的降價+僅退款打敗淘寶的繁瑣復雜。
淘寶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廣被詬病的優惠疊加,跨店滿減,整點搶券,定金膨脹等,這種復雜的套路算下來還虧,其實已經被詬病很多年,但是一如既往沒有改變,其實消費者很聰明,知道哪裡便宜,哪裡劃算。
而從產品本身來看,淘寶的產品也被詬病。
目前有不少網友提到阿裡的產品,“不說別的,先看淘寶APP,打開一堆沒用的,我上來是買東西的,連個分類按鈕都找不到。”
“雖然我暫時沒有用拼多多,但是我知道,TB的商品頁刷來刷去,隻能看到不斷重復的東西,絕大部分商品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單說跨境電商,阿裡做的更早,做類似項目的的公司有不少,包括shein,花幾年時間做到的gmv,距離被temu超越應該不遠。通過采用全托管的模式,temu大幅降低跨境電商的門檻,商傢隻需做好產品,剩下的都交給平臺,賺的估計是少很多的,但是真的非常省心。
太貪婪就會讓對手有機可乘
拼多多成功其實就兩方面:一個是便宜,另外一個是好退貨,這背後是拼多多極力討好用戶的結果,這另一面是,拼多多對供應商壓榨的非常厲害。對於被壓榨,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作為股東或者投資者,對於公司壓榨員工價值,壓榨供應商價值的行為起碼可以持肯定態度,雖然不人性,但是資本、嗜血。
但淘天在過去遲遲不跟進百億補貼,也不學拼多多搞僅退款,每年雙十一商傢提價再打折的現象非常多,消費者年復一年的吐槽也缺乏改變,本質上,阿裡在尋求消費者利益與商傢利益的平衡,謀求利益最大化。包括我們看到淘寶直播帶貨的背後,其實是利用大數據流量分配機制抬高流量成本,縮短正常供應鏈條把手直接伸到供應鏈頂端廠商,同時增加各種線上隱性成本。
很多大牌願意入駐天貓不願去拼多多,是因為天貓可以做到更好的利潤,拼多多則會拉低品牌溢價。而阿裡也會有意識平衡商傢與用戶的利益。對大牌商傢的友好傾向是比較明顯的,過度偏向商傢不可避免會傷害到部分消費者的利益。
這說明一個問題,太貪婪就會讓對手有機可乘。尤其是從今天的行情來看,表面看是兩個公司的市值在變化,實則上是大傢的錢包在變化,不是所有人天天坐在辦公室裡收著快遞,看著手機,買著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是所有人月薪都過萬的,還有很多人月收入2000~3000元的,消費降級不是短暫的趨勢,這幾年,甭管城市、鄉鎮、五環外、五環內,大傢都上頭全網比價、追求性價比。當前是很多人手頭沒那麼寬裕,窮人還是占大多數的!
百億補貼、拼單、僅退款等正好接住,讓人“占到便宜”的情緒拉滿。
照目前態勢發展下去,最怕的不是拼多多超越阿裡,而是超越之後與阿裡拉開差距。
未來兩年,拼多多在海外的對手,會是亞馬遜
馬雲說今天的阿裡人大傢都在看都在聽,更堅信阿裡會變,阿裡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
從長期來看,拼多多的潛力很可怕,有友好的價格,再加上方便快捷的退貨方式,那簡直是打的各個平臺無力還手,在海外這種趨勢已經出來。
阿裡現在很危險,因為電商的競爭力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平臺化規模,阿裡本身隻是一個巨大的平臺。但現在阿裡的平臺化存在一些弊端,而平臺化本質是爭奪用戶與商傢,爭奪商傢本質是要爭奪用戶,但拼多多在通過各種手段極力討好用戶,而阿裡則在小心翼翼的平衡用戶與商傢的兩端訴求。
當下馬雲談的改變還在聚焦所謂的產品創新、AI購物,但這其實不是重點,電商的核心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消費者的人性需求與體驗以及迎合消費者當下要省錢、占便宜的感覺、要實惠這個核心痛點,阿裡還沒有徹底搞懂拼多多的模式與思維。
國內的電商業務,還不是拼多多財報裡最亮眼的。拼多多的財報裡有一個名叫 “ 交易費收入 ” 的項目,其中的業務主要是專攻海外的 TEMU ,這個數字增長 300% 還不止。
人性都是相通的,全球人民都一樣,隻要夠便宜,大傢就蜂擁而去,EMU在海外崛起的姿態,與拼多多在國內成長的初期越來越像。進入全球市場之後,拼多多下一個對標的很可能就是亞馬遜,阿裡可能現在都沒有看懂拼多多,但是拼多多未來的對手,很可能不是阿裡,這才是阿裡需要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