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翻知乎,發現有人邀請我回答“為什麼中國的996幹不過美國的955?”這個問題。今天周日,正好有點空閑,來寫篇文章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從軟件產品的產值、品牌的影響力來看,無論是應用軟件還是基礎軟件,中美差距相當之大。而據統計,中國軟件工程師數量大約有700萬,美國軟件工程師大約440萬,因此中國軟件工程師的人效是遠低於美國軟件工程師的。但中國程序員加班普遍嚴重,而美國加班、超負荷工作的也有,但不是普遍現象,自然得到的結論就是中國996幹不過美國955。
我自己作為軟件工程師在美國芝加哥Motorola, 3Com等公司工作10年,08年又回到北京創業至今,過去的一年多,在北京和美國矽谷兩邊跑,因此對中美的軟件行業都比較解。我來從自己的視角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產品高度專註
美國眾多的軟件公司都隻有相對單一的產品,拿我熟悉的基礎軟件來說,MongoDB是一傢市值230億美元的公司,除產品文檔型數據庫MongoDB之外,沒見過其他產品,Confluent是一傢市值78億美元的公司,除它的消息隊列軟件Kafka之外,沒見過其他產品。Elastic是一傢市值75億美元的公司,除它的產品Elastic Search之外,沒有其他產品。我們就更不用提Salesforce, Snowflake這些更牛的SaaS公司。
美國無數的中小軟件公司更是專註,所有你想象到的場景,都有公司專註在做。比如我自己在美國辦公室經常用的Calendly服務,隻是簡單的提供一個日程服務,讓對方挑選一個合適的會議時間,我美國辦公室用的報銷系統Tallie,也是一傢創業公司做的。
反觀中國,一傢公司稍微賺點錢,就什麼都想做,給客戶的產品總是大而全,沒有不做的功能。就連創業公司也是一樣,腳都沒站穩,功能一項一項的加,產品線不停的擴。由於國產替代等原因,過去幾年數據庫產品在中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全國有名號的數據庫產品至少200款。即使是996,這些公司人力和財力的投入,與Oracle, SQL Server, MongoDB這些產品相比,仍隻能是一個零頭,談何能打敗這些全球巨頭呢?我們TDengine所在的時序數據庫(Time Series Database,TSDB)領域,這麼細分的賽道,中國市場上都有至少10款產品,連靠Hadoop起傢的星環,上市後也推出時序數據庫產品,就更不用說那些互聯網大廠,但真正投入在這個產品上的人力和財力,與我們TDengine團隊相比,相差甚遠。
不專註的公司,最後做出的產品往往是看似什麼功能都有,卻經不起用,到處有問題,最後隻能湊合使用,導致推廣難,交付成本高,而且賣不起價錢,更難阻擋一波又一波的競爭對手入場。不僅新創公司如此,連老牌的2B軟件公司用友,做財務系統已有30年的歷史,過去兩年我都撞到過很多次BUG。也許,從這裡就能看到為什麼SAP能在全球大賣,而用友隻能局限於中國市場。
2017年我開發時序數據庫TDengine之初,仔細思考過“專註”這個問題,下定決心隻做時序數據庫,但為產品差異化,圍繞時序數據庫,還附加緩存、流計算、數據訂閱等功能,而且僅僅專註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領域。過去的六年多,總有投資人、朋友、同事問我,為什麼不擴產品線,為什麼不做可視化、不做MQTT,我總是隻笑笑,因為我相信長期專註一件事情產生的價值。我寧願要一個細分市場的30%的份額,而不是一個大市場的1%都不到的份額。我們團隊做TDengine已6年多,從最初的5個人到現在的80多人,產品功能幾乎沒有變過,但仍然能撞到各種問題,但我相信,隻要持續投入,即使不996,即使人笨一點,產品也一定會更好,最後一定能成為時序數據庫的事實標準。如果最後TDengine失敗,一定是我忘記初心,“野心”變大,什麼都想做導致的。
如果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一個公司什麼都做,是缺少判斷力、懶於思考、不敢下註的表現。怕錯過一個機會,因此什麼都上。最後在單一功能或單一產品上,即使是整個公司996都投入不夠。在網絡時代,信息更加透明,對於軟件產品,而且有大量開源軟件的情況下,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隻有前三名才能生存。而這前三名,一定是依賴產品的性能、功能、穩定性或易用性,而不是依賴“茅臺”勝出的。
技能高度專註
除公司產品之外,個人技能的專註在中美差距也是很大。在美國,一般的開發工程師與中國的工程師相比,真就是不思進取,不僅不996,也很少有主動學習的。我曾共事過的美國同事,以及我現在打交道的很多美國朋友,年齡大都超過50,一輩子都是隻做一件事情,就是寫程序,從沒想過換行,也從沒想過自己去創業或成為統領八方的高管,即使有些做director或是VP,做些管理工作,仍然能隨時寫程序。
這些美國程序員,由於10年甚至20年在一個細小領域的長期積累,雖然他們工作時間上是955,但在他做的那一小塊工作裡,是絕對專業,是特有效率的,而且一些技術的硬骨頭還隻有他們能啃下來,與一些新手相比,他們不996,也是十倍程序員,是最有價值的程序員。
而在中國,35歲程序員是個永恒的話題。從學校畢業,寫10年程序,就覺得沒法再繼續寫下去。無論自己還是周邊的朋友、同事,認為還繼續寫程序,做些具體的事情,就是職業生涯的失敗,無法做到管理層,就要改行。但35歲的程序員,正處於人生技術的巔峰,不僅有經驗,精力還十分旺盛,學習能力也沒衰退,就放棄,不僅是個人的損失,也是中國軟件行業的損失。
我自己也是一個典型。畢業離開學校後,我隻做C語言開發,而且隻在UNIX系統上做。到目前為止,我幾乎不碰其他編程語言,也幾乎不碰IDE類的研發工具,而是vim, cscope, gcc, gdb, valgrind幾個研發工具用快30年。任何時候,隻要給我一個unix的terminal,不用翻任何參考資料,不用Google,我就能馬上寫、debug程序。如果抹掉我的真實背景,去面試任何一個C語言開發崗位,我相信沒有哪傢公司不會錄用我。這就是我2016年底,決定開發TDengine的時候,選擇C做開發語言的原因;是我一個人,在49歲的年齡,兩個月就能寫下近1.8萬行C代碼,開發出TDengine的原型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從不懼怕來自對手的產品競爭的原因,因為隻要產品有不足,我陶建輝一定能把它解決。
對個人而言,長期的專註產生的價值遠超過追逐時髦的收獲。隻有成為一個細分領域的絕對專傢的時候,你的身價才有市場溢價的可能。但要做到專註,不受外界的誘惑,也是十分不易,專註後要成為專傢更是不易。考試80分容易,從80分到90分,要多付出一倍的努力,從90到100分,可能要多付出好幾倍的努力。但世界隻會記住第一名,三名後就完全沒有溢價的空間。
對於TDengine團隊,我倡導的是追求卓越,任何一項工作,無論是代碼、還是文檔、技術博客,都要達到全球同行的水平,而且要超越他們。我最不想聽到的是,與對手相比,我們相差不大。
產品走進全球市場
產品專註後,賣給客戶的不會是一個整體解決方案,因此客單價就會不大,銷售業績就難上去。如果仍然要做大的話,那市場就要足夠的大,必須走進全球市場。
在產品的全球市場定位上,中美之間的差別又是天壤之別。美國任何一傢公司的軟件或互聯網服務,一出來想到的就是服務全球客戶。而中國的軟件,99%是服務中國的客戶,還有更多的想的是國產替代的生意。不僅產品上沒有實力走向全球,產品開發之初就沒想過去做全球市場,這就直接讓從事軟件開發的程序員們失去一個提升實力的“全球戰場”。
語言障礙應該是一大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而是大傢有個普遍錯誤的認知,認為中國市場足夠大,根本不用去做全球市場。從statista.com的數據來看,2023年全球軟件市場是6590億美元,中國軟件市場大約350億美元,美國是3380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的大約10.3%,全球的大約5.3%。因此中國軟件市場在全球市場的占比,相對中國GDP在全球的地位、相對個人消費市場在全球的地位,是完全不相稱的。過去的一年多,我經常在美國和歐洲參加軟件相關的各種會議和展覽,除美國之外,總碰到來自德國、以色列、比利時等一些國傢的軟件公司,他們母語也不是英語,但無論大小,都在積極的探索全球市場。中國公司主動拋棄海外巨大的市場,是不明智的。
當然,中國軟件進入全球市場,相對於工業品、個人消費品而言,相當不易。因為軟件的標準性差,要求傾聽來自全球各地用戶的需要,要求的售後支持和服務也很多,而且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美國這個占全球50%的軟件市場當下確實很難接受來自中國的軟件產品。
在我看來,中國軟件最易進入全球市場的應該是開源的基礎軟件。因為基礎軟件產品相對標準,各種對比相對客觀。比如我們做的時序數據庫TDengine, 支持的是標準的SQL,提供標準的JDBC和ODBC驅動,而且根據全球公認的TSBS測試基準,無論是寫入速度、查詢速度,還是數據壓縮率、資源消耗等,在IoT場景以及IT運維場景下,都比全球市場最流行的InfluxDB以及TimeScaleDB 好一倍到幾十倍。這些對比測試數據拿出來,沒人能反駁。而且TDengine的雲服務的易用性也遠超對手,因此TDengine在美國已經獲得一些商業化客戶。
過去的一年多,我花很多時間在美國推廣,一步一步,終於有不少人知道TDengine,但離有影響力、有相當的市場占有率的目標而言,還有相當的差距。我還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投入,才有取勝的可能。但我相信,這是一個正確的決策。如果TDengine不能在全球市場有一席之地,靠單一的時序數據庫產品,不可能成為一傢偉大的軟件公司。
個人的全球視野
對於程序員個人而言,全球視野以及在全球同行的影響力也是極為重要的。中國的程序員普遍的比美國程序員好學、努力,但在全球的影響力就是不在一個層級。
有兩大原因,一是技不如人。中國程序員大部分是看中文的資料、教材、論壇、技術博客。而在IT領域,美國毫無疑問是領先的,中國隻是追隨者。任何新的技術翻譯成中文,甚至變為教材之後,已經不是最前沿的技術。因此中國程序員的技能相對美國的程序員,總是慢上半年到一年。作為後來者,你開發的產品的創新性就是不夠,自然沒什麼人理你,你的價值也大為縮水。
另一個原因就是在全球舞臺,發聲太少。中國程序員群體龐大,並不乏技術高手,不乏愛寫技術博客的人,但寫出的內容基本都是中文,GitHub上有好幾個火的項目,所有信息都是中文,這樣中國之外的程序員都不會關註。過去的一年多,我參加很多歐美的IT會議、展覽,很少見到來自中國的程序員。幾大主流的IT交流平臺,比如hacker news, reddit等,包括LinkedIn, youtube上,發聲的中國程序員寥寥無幾,自然沒有影響力。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能與全球同行交流,得到認可,程序員在技術上就是要養成看英文、寫英文的習慣。很遺憾的是,連西安交大這樣985的學校都對畢業生的英文不做任何要求。中國高校的一些計算機老師都熱衷於寫自己的中文教材,而不是直接拿全球最流行的英文教材授課,中國的出版社大多積極的翻譯海外流行的英文技術書籍,而不愛邀請國內的程序員寫英文版書籍,全球發行。這種大環境下,需要程序員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看英文、寫英文,隻要堅持幾年,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為推廣TDengine,過去的一年多,我寫大約十篇英文的技術、產品相關的博客,我的同事也寫不少,在LinkedIn和其他社交媒體上分享後,TDengine 獨特的“一個數據采集點一張表”“超級表”“等概念總能獲得來自全球同行的一些評論和贊賞,TDengine的超強性能也獲得認可,因此我們得以認識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比利時、印度等國傢的很多同行。但數量還遠遠不夠,博客質量也沒達到全球熱傳的水平,這是我們TDengine在海外的推廣比較緩慢的根本原因。如果有人愛寫英文博客,熱愛技術,歡迎加入到TDengine團隊,我們急需這樣的人才。
結語
產品隻有專註、全球化,才有可能進入全球前三名,才有可能在一個細分領域有溢價的空間。個人隻有技術專註、面向全球且樂意世界范圍發聲,才可能在全球同行中有影響力,個人的價值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否則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你都隻能在產業鏈的末端。人傢955,我們996,仍然幹不過。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程序員群體,而且大部分愛學、努力,隻要大傢意識到專註、全球視野的重要性,而且行動起來,中國程序員的人效、產出一定會高於美國程序員,中國一定會產生出占領全球市場的軟件產品。
陶建輝
2023年10月29日寫於加州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