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消息,癩蛤蟆已經努力長成不能吃的模樣,但還是逃不過被送入口的命運,當然後果有些慘。
媒體報道,10月13日晚,文昌市3名村民在文城鎮一傢飯店食用擅自捕捉的癩蛤蟆後出現嚴重中毒,出現休克和呼吸、循環衰竭等癥狀,目前1人經搶救無效不幸死亡,另外2人還在醫院搶救中。
資料顯示,癩蛤蟆學名蟾蜍,屬水陸兩棲爬行動物,皮膚粗糙,佈滿大大小小的皮脂腺,在耳後的一對最為發達,稱為耳後腺,其分泌的白色乳狀液體或黃色液體蟾酥,這就是蟾蜍毒性的來源。
醫生介紹,違規食用吃癩蛤蟆中毒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目前對蟾蜍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要立即采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此外,皮膚染毒也要迅速用溫開水沖洗,並盡快到醫院就診。
此事發生後,海南省食安辦發佈有毒野生動植物和野生蘑菇中毒消費提示,其中明確提到,蟾蜍的毒性物質,不單存在於耳下腺和皮膚腺,其毒性物質還存在於肌肉、肝臟和卵巢,為防止中毒,市民切勿隨意食用蟾蜍,購買食用蛙類時要辨清青蛙與蟾蜍,慎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