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時速350公裡!成宜高鐵今起試運行:成都東直達天府機場


快科技11月19日消息,據中國鐵路”公眾號介紹,今早8時36分,55301次試驗列車從成都東站駛出。

標志著新建成都至宜賓高速鐵路正式進入運行試驗階段。

據悉,新建成都至宜賓高速鐵路是國傢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260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

成都至宜賓高速鐵路由新建成都東至宜賓東高速鐵路和新建重慶至昆明高速鐵路宜賓東至宜賓組成。

建成通車後,成都城區至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有高鐵直達,本地或外地遊客乘機出行將更方便,成都到自貢也僅需40分鐘,到宜賓僅1小時左右。

全線共設成都東、天府、三岔湖、天府機場、資陽西、資中西、威遠、自貢、沿灘、南溪北、宜賓東、宜賓多座車站。

值得期待的是,新建成都至宜賓高速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後,將與渝昆高鐵、成貴高鐵、貴廣高鐵共同形成成都至昆明、貴陽、廣州的高速鐵路大通道。


相關推薦

2023-11-19

”高速鐵路網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260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成都至宜賓高速鐵路由新建成都東至宜賓東高速鐵路和新建重慶至昆明高速鐵路宜賓東至宜賓組成。建成通車後,成都城區至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有高鐵

2023-12-24

級較高的航空港之一。由天府機場站所接入的成宜高鐵,設計時速350公裡,是國傢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悉,成宜高鐵開通運營後,旅客從成都東站出發,半小時內可到天府國際機場。成宜高鐵沿線

2023-03-01

橋站,與上海地鐵11號線換乘,全長41.25公裡,設站28座,設計速度100公裡/小時。開通後,市民從唯亭站乘坐地鐵11號線大約53分鐘就能到昆山花橋站,並可於站內換乘上海地鐵11號線。未來,上海、蘇州兩地市民可以實現中午在

2023-12-26

2臺6線,可實現空鐵10分鐘快捷換乘。線路全長261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全線共設成都東、天府、三岔湖、天府機場、資陽西、資中西、威遠、自貢、沿灘、南溪北、宜賓東、宜賓等12座車站,其中成都東站、自貢站為既有車站

2023-10-27

黟縣,終至黃山市。線路全長300公裡(含橫崗聯絡線),設計時速350公裡。全線共設南昌南、南昌東、進賢北、餘幹、鄱陽、樂平北、景德鎮北、浮梁東、祁門南、黟縣東、黃山北11座車站,其中南昌南、景德鎮北、黃山北站為

2023-11-26

個區縣,接入廣州至汕尾高鐵汕尾站,線路全長162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全線共設汕頭、汕頭南、潮南、惠來、陸豐東、陸豐南、汕尾7座車站,其中汕頭站、汕尾站為既有車站,其餘為新建車站。本次啟動試運行的汕頭南至

2023-10-28

位於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境內,設站臺2座、4股道,站房設計融合古建築南樂老坊、倉頡陵廟的建築形態,外立面裝飾借鑒DNA雙螺旋意向,整體體現出字韻悠長,生態南樂”的美好願景。濟鄭高鐵為雙線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

2024-08-21

次試運行的部分,即龍龍高鐵梅龍段,全長約93.982公裡,設計時速為350公裡。全線設有梅州西、興寧南、五華、龍川西四個車站。龍龍高鐵梅龍段一旦開通運營,從梅州至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的列車最快運行時間將

2023-03-07

為合肥又一座地標建築。站房以大湖雲帆,科技方舟”為設計理念,建築形態采用流動的水平線條與幹凈利落的豎向線條相結合,既反映新一代鐵路客站站城融合、交通綜合、功能聚合、綠色集合的時代要求,又體現合肥大湖名

2024-11-23

蘇州市,終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線路全長約163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設上海虹橋、上海松江、練塘、蘇州南、盛澤、湖州南潯、湖州東、湖州站等8座車站。滬蘇湖高鐵計劃12月26日開通運營,通車後,上海虹橋往返蘇州南

2023-03-26

3月26日消息,今天00:00起,原在雙流機場運行的國際客運航班全部轉場至天府機場運行,港澳臺地區客運航班臨時轉場至天府機場運行。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搭乘國際地區航班的乘客需要前往天府機場,部分國內航班也將轉

2023-01-15

1月15日消息,今日起,停運近3年的廣深港高鐵福田至香港西九龍段逐步恢復運營,香港西九龍站同步恢復辦理客運業務。今早7時58分,首趟廣州東站直達香港西九龍站的高鐵列車G6551次準點開出,途經東莞、東莞南、深圳北站後

2022-07-06

富春江後引入杭黃高鐵桐廬站,新建線路長約137.8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項目總投資約370.27億元,全線設湖州、德清、杭州西、富陽西、桐廬東、桐廬6座車站,其中杭州西、富陽西、桐廬東為新建車站。富春江大橋中國鐵路上

2024-05-02

大足區,四川省資陽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樞紐成都站,設計時速高達350公裡。此次澆築的首片箱梁長32.6米,寬12.6米,高3米,重約700噸項目充分運用以BIM、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基礎智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