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停擺已經四年的巴黎車展重新拉開帷幕,但受其它因素影響,此次車展大眾、奔馳、寶馬等歐洲本土車企集體缺席,展會也稍顯冷清。不過,中國廠商比亞迪、長城等占據展會的C位展臺,為國產車進軍歐洲市場,帶來高調入場姿態。
在此次展會上,比亞迪向歐洲市場發佈唐、漢、元PLUS(當地車型名為BYD ATTO 3)三款電動車型。其中,ATTO3(國內元PLUS)、漢EV和唐的歐洲預售價格分別為3.8萬歐元、7.2萬歐元和7.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6.3萬元、49.8萬元和49.8萬元。
作為對比,國內市場的比亞迪漢EV售價在21萬元到23萬元左右,比亞迪歐洲部分車型較國內售價直接翻倍。
長城魏牌旗下摩卡PHEV(Coffee 01)在歐洲的上市售價為5.59萬-5.99萬歐元(約39萬-42萬元),同樣高於國內市場。
據解,自主車企在歐洲市場的售價高於國內市場,一方面是因為汽車出口除車輛本身外還包含運費、關稅等費用;另一方面自主車企紛紛開啟全球化之路,高售價也是為樹立品牌形象。
此外,一輛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成本除車輛本身外,還包括關稅和運費等。其中,運費的成本較高。某自主車企高管向媒體透露,疫情後運費一直在漲價。
一般來說,運費在整批車輛車中的成本已經高達近30%。分攤到每輛車來說,運費在整體出口成本中占10%。
同時,據全國能源信息平臺報道,現在中國汽車主要出口到歐洲、中東、非洲等地區,一直以來主要采用海運出口方式。計算下來,一般一個標準集裝箱最多隻能裝載4輛汽車,目前每輛車的平均運費近4萬元,而這些費用肯定會促使終端汽車售價上漲。
由此可見,中國國產車出口歐洲市場,運費成本居高不下,最終導致整車終端價格上漲。而比亞迪近日傳出訂購8艘液化天然氣雙燃料汽車運輸船一事,或許正是為降低出口海外汽車的運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