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9月,我們聊拼多多化名“TEMU”帶著新的百億補貼在北美地區,一路狂飆的故事嗎?到今天為止,TEMU在北美上線已經半年,但是美國人好像對它還是熱情滿滿。目前,TEMU的下載量已經超過4000萬,比“病毒傳播”還要快得多。
雖然離主要對手 Shein 、亞馬遜還有不少的差距,但是從活躍人數上來看, TEMU 高達 1340 萬的月活,已經幹翻美國四大零售商之一 Target ( 920 萬的月活人數 )。
距離超越 “ 零售之王 ” 沃爾瑪的 1770 萬月活躍人數,也隻剩一步之遙。
甚至咱還聽說, Shein1000 億美金的估值被嚇掉 1/3 這事,就少不 TEMU 的 “ 助攻 ” 。
與此同時, TEMU 方面也挺自信的,知情人士透露,上個月 TEMU 內部就制定一個目標,即從現在到今年 9 月 1 日,至少有一天的零售總額要超過 Shein 。
最近, TEMU 更是準備在 3 月 13 日上線澳大利亞,新西蘭,實現從北美電商,成為全球電商的華麗轉身。
不過,這半年 TEMU 雖然風頭正盛,但輿論卻沒有無腦鼓掌。
TEMU 的出海雖然成績不賴,但是錢沒少花,根據招商證券測算, TEMU 年度虧損為 41.3 億元到 67.3 億元之間。
但是,拼多多又不是慈善傢,百億補貼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隨著 TEMU 在北美站穩腳跟, TEMU 開始揮刀向內,向商傢要利潤
不少媒體都看到 TEMU 繁榮之下不和諧的聲音——商傢的抱怨。
最直觀的變化體現在運費上。
此前,在 TEMU 上商品配送模式是,商傢負責從倉庫運送到 TEMU 在廣州的倉庫,然後由第三方物流( 主要是極兔 )送達美國某州,最後由美國本土物流完成最後一公裡的配送。
原本在 9 月份招商的時候, TEMU 大方地承諾: “ 免傭金、免運費倉儲費,免廣告費 ” ,登高一呼,才招來如此多的賣傢願意供貨,甚至從 SHEIN 那邊挖一批供應商。
不過去年雙十二之後,第一部分,也就是商傢運往廣州的物流費用改為由平臺和商傢對半付。
雖然國內這部分物流成本,其實也才 1 美元左右,和 8-9 美元的海外物流費算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正是這一美元,意味著 TEMU 對待商傢的態度發生重大變化。
為商品上拿到利潤, TEMU 開始從商傢們已經很低的定價上開刀。
比如一個流傳很廣的案例就是:春節期間, TEMU 的不少運營人員就利用系統的 bug ,悄悄把商傢的商品降價出售。
由於 TEMU 的商傢版客戶端中有這麼一個設定,運營人員的會發佈降價通知,一旦你 24 小時內未拒絕降價,就會默認你同意。
而春節期間,不少人都在休假中,一般不會去後臺看通知。
以至於,在某拼多多交流群裡,不少賣傢的商品被 TEMU 強制降價,下調幅度甚至高達 20% ,基本是賣多虧多。
當然,這種手段是個例,而且並不高明的。一來這韭菜隻能割一茬,吃一塹長一智;二來,還會引起商傢的反感。
玩具品類的 TEMU 供貨商 A 也表示,這隻是個別買手( 運營人員的業內稱呼 )的情況,而 A 熟悉的一些買手經理,降價大都會在微信群裡通知,或者打電話告知的。
事實上,有些買手就不會做的這麼極端,起碼會和你 “ 商量商量 ” 。
這一點,從業多年的一個大賣傢夢夢就深有體會。他表示,我有一款成本 75 塊的產品,之前和買手商量的供貨價是 80 塊,結果後來買手要求降到 55 塊。
要知道,即使在電商拿貨的大本營 “1688 網站 ” 上,該商品的批發價都在 95 以上。買手直接打 “ 骨折 ”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還是有不少人選擇同意,或者降價但是商量一下降價的幅度。
因為這個降價請求的背後,往往決定著你店鋪是否會有流量的傾斜。
如果你拒絕買手的請求,那麼不好意思,第二天你產品的流量可能就會遭殃。
這是一個流量和利潤的兩難選擇。
當然,更諷刺的是,有商傢表示:當你同意買手的降價請求之後,結果在 TEMU 官網上的售價還上漲。
再加上由於平臺高速擴張,但是負責和商戶交流的買手經理卻人手不足,水平良莠不齊。
於是,有網友收集做 TEMU 的各種雷區,差一點就湊夠十宗罪。
當然,如果你覺得這就完,未免有點太小瞧 “ 拼多多系 ” 在供應鏈上的 “ 殘暴 ” 。
最關鍵的是,當你將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然後月末盤帳的時候,你竟然會發現我好像也沒什麼賺頭啊。
我們的老朋友 A 表示, TEMU 在模式上確實省心省事,但是隻能賺辛苦錢。以 A 的情況單價 25 元左右的商品利潤隻有 2-3 元。
10% 的毛利潤,雖然擺在制造業裡,已經是正常水平。
但是在拼多多出海之前,國內的產品一出國往往能賺到幾倍的利潤。
成本十幾人民幣的產品在國外能賣上高價▼
即使是已經不算藍海的 2023 年,如果去歐洲地區的亞馬遜或者拉美地區的美客多做電商,一單的毛利潤至少 50% 以上,而且有能力的運營還能賺點更多。
這就好像,在其他跨境電商是自己做老板、資產快速翻倍;而在 TEMU 做商傢,你是瘋狂被平臺 “ 摧殘 ” ,然後混口飯吃。
有商傢一個月隻到賬 16 元▼
簡直就是電商平臺的 “ 異類 ” ,制造業供應鏈上的 “ 暴君 ” 。
不過,就這麼坑爹的平臺,結果入坑的商傢絡繹不絕,為啥還有那麼多商傢 “ 飛蛾撲火 ” 呢?
差評君覺得,放眼國內真正能做跨境電商的商傢很多,但是比例卻很小。更多的中小微制造業的廠商有心無力,而 TEMU 真正地將跨境電商做成一門 “ 傻瓜式 ” 的生意。
我們采訪到的新人小 C ,無奈地告訴我:“ 大傢都知道亞馬遜賺錢呀,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蹭上跨境電商的風口的 ” ,小 C 表示,做亞馬遜等跨境電商的門檻比想象的要高。
第一,最主流的亞馬遜平臺,正在面臨最大的監管力度,你不一定有資格加入。
亞馬遜等電子商務平臺面臨最嚴審核▼
第二、跨境需要繁雜的事務,普通商傢不一定有精力。
要知道跨境電商絕不是一門簡單的生意,商傢需要是英文優秀、懂店鋪運營、懂跨境物流門道、時刻盯緊供應鏈、處理售後及退換貨問題的復合型人才。
第三,即使你是具備上述條件的 “ 天選之子 ” ,你還要時刻註意不要被騙子。如今,利用跨境平臺招商的名義,搞 “ 殺豬盤 ” 割韭菜,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是 TEMU 的邏輯就完全不一樣。
雖然同為跨境電商平臺,但是成為賣傢你就會發現, TEMU 運營邏輯更類似於 “ 托管 ” 模式:TEMU 是全局唯一的管控者,掌握著選品、定價、上架銷售等核心權力, TEMU 賣傢在網頁上有自己的店鋪,實際角色卻隻是產品的供貨商。
對賣傢來說,隻需要上架商品 —— 等審核 —— 寄商品,就完。
這大大降低新手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的門檻;即使是電商老玩傢,也不介意多一個賺錢的渠道。
所以,一邊是未知的大山;一邊是有貨源,會寄快遞,就能幹的 “TEMU 甩手掌櫃式 ” 的供貨模式。
TEMU 簡直是背著 “ 最臭 ” 的名聲,拿到最多的商傢。
以至於,咱們身邊老有人破口大罵: “ 隻有慈善傢適合做 TEMU” , “ 在 TEMU 要冒著虧 3 元的風險去賺 1 元的辛苦錢 ” ……
結果回頭一看 “ 都在罵 TEMU ,到最後隻有我沒做 ” 的反轉劇情。
這麼一來,上述堪稱供應鏈暴君的行為,勸退的隻是一小波有更好選擇的人,之前沒能力做跨境電商的小微制造業的新人卻趨之若鶩。
就是這些可能每個月隻有幾千單的小商傢們,撐起 TEMU 上億美元交易額的北美市場。
這也使得對於其他同行而言, TEMU 的供應鏈抗壓能力更強,同樣的供貨價標準, TEMU 廠傢給的供貨價至少比對標 Shein 和 1688 網上售賣的同款便宜 10%-20% 。
選品標準比拼多多還便宜 15% ▼
正是在這樣的一松( 入駐門檻松 )一緊( 審核標準嚴 )之間, TEMU 就像擠海綿,將國內制造業的潛力發揮到極致,讓更多小商傢也能接觸到高大上的跨境電商業務。
總而言之,通過供應鏈的獨特理解和 “ 調教 ” , TEMU 成功地在北美市場站穩腳跟。
但是打開局面後呢?能否持續增長,甚至是下沉市場的盈利問題,都是壓在 TEMU 上的大山。
更嚴峻的是,同 Shein 在海外面對的諸多官司一樣,初來乍到的 TEMU 與深耕 10 年美國市場的 Shein 相比,遇到的問題可能會隻多不少。
出海半年的 TEMU ,做好打硬戰的準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