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團隊祭出“靈巧手”:泡茶剪紙炫技 開源版OpenAI機器人2.5萬打造


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機器人Figure01,昨天火爆全網。而今天,真正“開源版”的擎天柱/Figure01誕生,而且背後團隊還將成本打下來。成本隻要3605.59美元!


它擁有一雙靈巧手,就比如泡茶,先是擰開瓶蓋,再拿茶鑷將茶葉挑進杯中,並放回原位。


快看,它能一手拿著剪刀,一手拿著便利簽紙,執行人類剪紙這一動作。(不過剪斷的這個過程好難)


它還可以將膠帶紙,放到收納的紙盒中,一手拿膠帶擺放,一手將盒子推近。


而且不管這個物體是什麼,它都能照樣完成。


與前段時間爆火的炒蝦機器人不同的是,“靈巧手”並非通過遠程操控完成任務。

是因為,憑借一副特制的手套,它可以通過各種傳感器捕捉到手部精確的運動數據。

這正是由Chen Wang、李飛飛和Karen Liu等人提出的“便攜式手部動作捕捉系統”——DexCap。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03.07788


DexCap是一套基於SLAM、電磁場,以及對環境的3D觀察,便能實時追蹤手腕和手指運動的系統。

與傳統基於視覺動捕技術不同,它不會因為視線遮擋,而無法收集數據。


與此同時,他們還設計全新的模仿算法DEXIL,才用逆運動學和基於點雲的模仿學習。

當手部動作數據收集完成,DexCap就會利用背包中的迷你PC,通過RGB-D相機重建3D場景。

然後將運動數據與之對齊,這樣,就可以得到非常精確的手部動作模型,可用於進一步的機器人訓練。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具體6項操作任務評估中,DexCap展現出卓越的完成能力。

而且,它還可以從野外動捕數據中有效學習,為未來靈巧操作的數據收集方法提供方法。

Jim Fan認為DexCap是“低配版的Optimus”,關鍵隻要3600美元,一般人也能買得起。


另外,他還特意強調,數據收集和機器人的執行是分離的。

還有網友稱,“DexCap絕對震撼,我們正在進入個人機器人與個人AI的下一階段”。


全新手部動捕系統DexCap,不怕遮擋

DexCap系統核心設計,就在於前向後向設備的組合。


具體來說,正面設計的胸部相機架上,配備一個RGB-D激光雷達攝像頭和三個SLAM追蹤攝像頭。

背面的背包中,有一個迷你PC,以及電源為系統供電。大約可進行40分鐘的數據收集。

此外,還需要一個動捕手套,以便進行手部動作的捕捉。


追蹤攝像頭最初放置在胸前機架上,進行校準。

然後在具體數據收集過程中,將攝像頭從校準架上取下,安裝到特制的手部支架上。


這樣,系統就可以持續追蹤手部的位置。

可以看到,網球被放進框裡,再倒出來,整個動作都清晰可見。


機器人更多的訓練數據,這不就來麼。

圖片

數據可視化:點雲觀測中的3D手部運捕數據

再來看數據采集吞吐量,DexCap可以實現與人類自然運動同水平的效果,而且是遠程操作的3倍。

再看如下用固定的手勢握住杯子手柄的動作。

VR頭顯使用基於視覺的手部追蹤方法,卻因嚴重遮擋而無法準確追蹤手部動作。

顯然,DexCap無障礙收集手與物體交互的數據。


從人類行為模仿學習

研究人員的目標是利用DC記錄的人手動作捕捉數據,來訓練靈巧機器人策略,這個過程中會面臨3個問題:

(1)如何將人手的運動重新定位到機器人手?

(2)什麼算法可以學習靈巧的策略,而且要適應雙手動作的高維空間?

(3)研究直接從人類動捕數據中學習的失敗案例以及潛在的解決方案。

為應對這些挑戰,研究人員引入DexIL,一個使用人手動作捕捉數據訓練靈巧機器人的三步框架。

第一步,將DEXCAP數據重新定位到機器人實施例的動作和觀察空間。

第二步,使用重新定位的數據訓練基於點雲的擴散策略。

最後一步,可以采用人機交互來進行校正,旨在解決策略執行期間出現的意外行為。

動作重定向:

LEAP手比人手大約50%,這種尺寸差異使得很難將手指運動直接轉移到機器人硬件上。

為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使用指尖逆向運動學(IK)來計算16維關節位置,並使用動捕手套跟蹤人體手指的運動,手套根據電磁場(EMF)測量手指相對於手掌的3D位置。

圖片

視覺差距:

觀察和狀態表示選擇對於訓練機器人策略至關重要。為進一步彌合人手和機器人手之間的視覺差距,研究人員使用正向運動學生成機器人手的點雲網格,並將其添加到點雲觀察中。

使用相機參數將DCdata中LiDAR相機捕獲的RGB-D圖像轉換為點雲。這種額外的轉換提供兩個顯著的好處。

首先,由於DEXCAP允許人體軀幹在數據采集過程中自然移動,因此直接使用RGB-D輸入需要考慮移動的相機幀。

而通過將點雲觀測轉換為一致的世界坐標系,可以隔離並消除軀幹運動,從而實現穩定的機器人觀察。

其次,點雲提供與機器人操作空間對齊的靈活性。由於在野外捕獲的一些運動可能超出機器人的運動范圍,所以需要調整點雲觀測和運動軌跡的位置來確保操作范圍的可行性。

圖片

觀察重定向:

為簡化在人和機器人之間切換相機系統的過程,相機機架的背面集成一個快速釋放帶扣,可以在不到20秒的時間內快速更換相機。

通過這種方式,保證機器人可以使用人類收集數據時的同一臺相機。

圖片

通過上述設計,DexIL可以直接從DCdata學習復雜的靈巧操作技能(比如拾取、放置、雙手協調等),而無需機器人數據。

30分鐘人類數據,機器人“學廢”

根據上面的分析,首先通過RGB-D觀測構建3D點雲,並轉換到機器人的操作空間,將DexCap數據重定位到機器人實例中。

同時,手部動作捕捉數據也要重定位到帶有指尖IK的機械臂。

基於這些數據,學習擴散策略,將點雲作為輸入,並輸出一系列未來目標位置作為機器人動作。

圖片

上圖展示DC以3D形式捕捉詳細手部運動的能力,將人類動作與所有視圖中的對象點雲對齊。

黃色列表示重定位後的機器人手部動作,我們可以看到它們與藍色列在同一3D空間中精確對齊。

圖片

上圖中,將DC與最先進的基於視覺的手部姿態估計方法HaMeR進行比較,從相似的角度觀察它們的性能。

HaMeR在嚴重遮擋的情況下表現不佳,要麼無法檢測到手,要麼無法準確估計指尖位置。相比之下,DC在這些條件下表現出良好的魯棒性。

結果演示:

下圖的撿球任務,隻使用30分鐘的人類動作捕捉數據來學習策略,無需任何遠程操作。

圖片

雙手操作任務:

先收集雙手的人體動捕數據,然後進行完全自主的策略部署。

圖片

用DexCap進行RLHF

DexCap系統在執行任務時提供兩種便捷的人在回路糾正,讓用戶能夠根據需要靈活調整機器人的動作:

1. 殘差糾正模式:

系統會實時捕捉用戶手腕的微小位移變化,並將這些變化作為額外的動作指令加入到機器人的動作中,從而實現精細控制。這種模式可以實現最小的運動,但需要用戶進行更精確地控制。

圖片

2. 遙控操作模式:

通過逆向運動學算法,用戶的手部動作會被轉化為機器人末端執行器的相應動作,適用於需要全面控制機器人的場景,但相對而言需要用戶付出更多的努力。用戶可以通過簡單地踩下腳踏板來在這兩種模式之間自由切換。

圖片

最後,這些糾正動作會被記錄並保存在一個新的數據集中,並與原始訓練數據一起進行均勻采樣,從而更好地調整機器人的行為策略。

圖片

微調後:泡茶

通過分析1小時人類動捕數據並進行30次人在回路糾正後學到的策略:

圖片

圖片

微調後:使用剪刀

通過分析1小時人類動捕數據並進行30次人在回路糾正後學到的策略:

圖片

圖片

硬件教程

圖片

地址: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ANxSA_PctkqFf3xqAkyktgBgDWEbrFK7b1OnJe54ltw/edit#heading=h.t3oe3oo3ujny

CAD 模型清單 打印項目包括:

- 中心相機架和連接板

- 兩個手套相機支架(分別為左手和右手設計的鏡像版本)

- 兩個T265相機的後裝板(同樣需要左右鏡像)

相關的STL文件如下:

圖片

地址: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pfUISMJTJU68g6HkjKkiJAOBtRBKKByx?usp=sharing

為確保打印出的零件能夠順暢運作,建議將滑槽部分的打印角度保持在與Z軸的傾斜角度在45度以內。

圖片

作者介紹

Chen Wang

圖片

論文一作Chen Wang是斯坦福大學CS的一名博士生,導師是李飛飛教授和C. Karen Liu。

在加入斯坦福大學之前,他曾在Machine Vision and Intelligence Group工作,導師是Cewu Lu教授。


相關推薦

2024-03-04

u)。范麟熙和朱玉可身上標簽很多,但最為鮮明還是一點:李飛飛的學生。在斯坦福大學讀博期間,他們成為李飛飛的弟子。李飛飛,現年48歲,被譽為“AI教母”,她是全球AI領域研究的標志性人物,長期主導著斯坦福大學的人工

2024-02-20

頻,把全網都騙!其實Sora的技術路線,早已被人預言。李飛飛去年就用Transformer做出逼真的視頻。但隻有OpenAI大力出奇跡,跑在所有人前面。今天,全體AI社區都被威爾·史密斯發出的這段視頻震驚!你以為,上面是一年前的AI視

2024-02-14

令。再比如,提出對“語言模型幻覺問題”的看法等等。李飛飛高徒、“用愛發電”的技術大牛不僅是技術網紅,Andrej Karpathy 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大牛。他先是在 2009 年於多倫多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和物理學雙專業學士學

2022-06-23

拿下最佳學生論文獎;黃煦濤紀念獎花落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LearningtoSolveHardMinimalProblems》獲最佳論文獎。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CVPR大會特設瞭緬懷近期因病去世的青年AI科學傢孫劍的環節,現場播放瞭一段由孫

2024-04-09

研究科學傢,隨後進入特斯拉領導自動駕駛的計算機視覺團隊。隨著GPT-3.5、GPT-4等OpenAI一系列AI前沿進展發佈,2023年2月,Karpathy再次回到這傢AI領域最熱門的公司。Andrej Karpathy(圖源:個人主頁)今年2月,Karpathy再次離開OpenAI,

2023-04-27

4月25日,構建大型開源社區的AI初創公司HuggingFace(抱抱臉)宣佈推出開源聊天機器人HuggingChat。與ChatGPT類似,HuggingChat可以完成一些復雜的生成任務,包括編寫代碼、起草電子郵件、創作歌詞等等,號稱“開源版Android應用商店

2024-03-26

、前谷歌副總裁、谷歌雲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傢李飛飛的對話。對話中,李飛飛談到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她認為雖然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一些任務型工作,但那些需要創造力、同理心、獨特性的工作,仍將是人類的領

2023-02-11

工智能。於是在博士階段,卡帕斯師從我們熟悉的AI大牛李飛飛,在斯坦福專註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的交叉領域,以及適合該任務的深度學習模型,並於2015年獲得博士學位。在讀博期間,卡帕斯親自設計並主講一門名為“

2024-04-24

行器與傳感器、2自由度驅動頸部、響應更快的11自由度靈巧手、觸覺傳感器(十指)、執行器集成電子和線束、足部力/扭矩傳感器、鉸接式腳趾等。不僅如此,第二代Optimus多項性能顯著提升:行走速度提高30%,重量減輕10kg,平

2024-04-17

近日,由李飛飛聯合領導的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HAI)發佈《2024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ArtificialIntelligenceIndexReport2024)。這份長達300多頁的報告是StanfordHAI發佈的第7份AIIndex研究,追蹤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的

2024-03-08

創始人不同意。隨後馬斯克建議將OpenAI並入特斯拉,OpenAI團隊也拒絕這個想法,導致雙方決裂。著名傳記作傢艾薩克森所寫的《埃隆·馬斯克傳》,一部分內容印證上述說法。書中提到馬斯克希望在其旗下各傢公司發展人工智能

2023-04-14

一直都難以擴大。但為開發這個聊天機器人,Hugging Face的團隊做一個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構建一個底層庫來容納各種機器學習模型和各種類型的數據集。包括幫助訓練聊天機器人檢測文本消息情緒、生成連貫的響應、理解不同對

2023-11-22

I 既然還是落後於Google,那就應該並入特斯拉發展。OpenAI 團隊拒絕這個想法,此時阿爾特曼已經是實驗室的一把手,成立一個能夠籌集股權基金的營利性部門。因此,馬斯克決定繼續打造一支能與之抗衡的人工智能團隊,專註於

2023-08-29

被視為ChatGPT最大競爭對手的Claude背後的公司。Anthropic的團隊和OpenAI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背後資方包括谷歌、Salesforce、Zoom和Sound Ventures等。此外,前不久的那輪融資之後,Inflection AI估值也達到40億美元,背後資方包括英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