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頂會CVPR:中國投稿數第一 李飛飛獲黃煦濤紀念獎


CVPR速遞:中國投稿數最高,占全部的44.59%;同濟大學、阿裡集團拿下最佳學生論文獎;黃煦濤紀念獎花落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LearningtoSolveHardMinimalProblems》獲最佳論文獎。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CVPR大會特設瞭緬懷近期因病去世的青年AI科學傢孫劍的環節,現場播放瞭一段由孫劍的親友及同事們所制作的紀念視頻。視頻播放結束後,現場持續瞭十幾秒的掌聲。


當地時間6月21日,全球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領域的頂級會議CVPR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2022在美國新奧爾良開幕。這是疫情之後,首次恢復線下參會,線下註冊參會的人數達到5641人,甚至超過2017年。


CVPR 2022共收到瞭來自23389名作者共8161篇投稿,相比2021年的7093篇增長15%。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作者投稿數最多(44.59%),美國以占比20.65%位列第二。



Long Quan,上排右二;Gang Hua,下排左二本屆大會共有兩位華人主席,分別是主席權龍(Long Quan)與程序主席華剛(Gang Hua)。據程序主席華剛介紹,CVPR的投稿和接收的論文數每年以15%增長。本屆共接收瞭2064篇論文,接收率為25.3%。



CVPR 2022黃煦濤紀念獎(Thomas Huang Memorial Award)由知名華人女科學傢、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首任紅杉教授李飛飛獲得。


黃煦濤紀念獎以計算機視覺領域泰鬥黃煦濤命名,其設立是為瞭表彰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長期作出貢獻、研究和指導的傑出人士。該獎項自2021年開始,每年頒發給博士畢業後至少7年的研究人員,最好是職業生涯中期(博士畢業不能超過25年)。該獎的候選人考慮CV領域的所有研究人員,獎勵包括3000美元現金和一塊獎牌。

提到黃煦濤先生,不由讓人想到計算機界流傳的“中國計算機視覺40年傳承”。

“16年前,黃煦濤去香港過聖誕,無意間發現一同聚會的幾位計算機視覺的領軍人物均相差10歲,分別是:1936年出生的黃煦濤、1946年出生的馬頌德、1956年出生的高文、1966年出生的沈向洋。大傢便討論下一次聚會,是否能再找到另一位再年輕10歲的計算機視覺領軍人物,討論迅速指向同一個人,那便是沈向洋的學生、1976年出生的孫劍。”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陳長汶在2020年的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大會(GAIR) “Thomas S. Huang紀念專場—中國計算機視覺的40年傳承”中談道。

孫劍於大會前夕的離世讓人惋惜,出自他的學生、好友的紀念文章現在依然可以看到很多。


孫劍於1976年10月出生,曾任微軟亞研院首席研究員,曠視首席科學傢、研究院院長,主導曠視技術研發。孫劍此前曾兩次獲CVPR最佳論文獎,據程序主席華剛在會上介紹,“作為CV領域的知名學者,孫劍博士研究成果碩果累累。”Google Scholar數據顯示,孫劍的論文引用量達到28萬6千餘次,h-index為121。

如果要說出孫劍博士的三篇論文代表作,那麼華剛認為第一篇應該是“Stereo matching using belief propagation”。第二篇則是他帶領團隊完成的“去霧”論文“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這也是亞洲第一篇獲得CVPR最佳論文獎的論文。

第三篇則是“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這篇是與何愷明等團隊成員攜手創造出的殘差網絡ResNet,是孫劍最為人所熟知的工作,也是孫劍所有論文中引用量排名第一的。在2015年提出之後,ResNet拿下瞭ImageNet冠軍,並獲得瞭CVPR 2016最佳論文獎。

ResNet是世界上第一個超過百層的深度神經網絡,也是深度學習領域最重要的研究之一。殘差神經網絡的主要貢獻是發現瞭“退化現象(Degradation)”,並針對退化現象發明瞭 “快捷連接(Shortcut connection)”,極大地消除瞭深度過大的神經網絡訓練困難問題。正是由於ResNet,神經網絡的深度首次突破百層、最大的神經網絡甚至超過瞭1000層。


在今年,獲得CVPR最佳論文獎的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華盛頓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捷克理工大學合作的《Learning to Solve Hard Minimal Problems》。這篇論文提出瞭一種在RANSAC框架下求解困難幾何優化問題的方法。原來的幾何優化問題放寬會產生具有許多偽解的最小問題,而這篇論文提出的方法避免瞭計算大量的偽解。


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團隊的《Dual-Shutter Optical Vibration Sensing》獲得最佳論文榮譽提名。


來自同濟大學、阿裡巴巴合作的《EPro-PnP: Generalized End-to-End Probabilistic Perspective-n-Points for Monocular Object Pose Estimation》獲得最佳學生論文,可以註意到這篇論文全部由華人作者合作完成。哈佛大學、Google研究院合作的《Ref-NeRF: Structured View-Dependent Appearance for Neural Radiance Fields》則獲最佳學生論文榮譽提名。


今年的青年研究者獎由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助理教授Bharath Hariharan和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助理教授Olga Russakovsky獲得。


相關推薦

2022-06-28

問題就花瞭7分多鐘。被抄襲的論文很多被NeureIPS、AAAI等頂會接收,其中還有幾位一作是韓國人。這也難怪上傳曝光視頻的人,會給視頻起一個如此“刺眼”的標題:E2V-SD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Plagiarism。E2V-SDE又名:

2024-03-04

被他列入夢想目的地。起初,范麟熙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計算機專業,後來如願來到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師從李飛飛教授。期間,他成為OpenAI第一位實習生。朱玉可身後同樣是一份學霸履歷:浙江大學和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

2024-02-20

名校皆有貢獻。William Peebles和謝賽寧提出的框架紐約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謝賽寧在分析Sora的技術報告後表示,Sora應該是基於自己和William Peebles提出的框架設計而成。這篇提出Sora基礎架構的論文,去年被ICCV收錄。論文地址:ht

2024-02-14

不折不扣的技術大牛。他先是在 2009 年於多倫多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和物理學雙專業學士學位,而後在 2011 年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研究是物理模擬數字的控制器。在斯坦福讀博的時候,Karpathy 和導師李飛飛共同研

2022-08-26

度學習課程。圖片來源:AndrejKarpathy、斯坦福大學CS231n以計算機視覺為主要方向,深入淺出探討深度學習技術,創課第一年就有總計150名學生報名,到2016年翻一倍,次年又再翻一倍。目前這門課已經成為斯坦福校內所有院系裡報

2024-03-26

,這些模型可以處理更復雜的分析任務。但這也意味著對計算能力的需求顯著上升。隨著這些協作、多模態系統變得更加復雜(參數多達萬億),對先進計算基礎設施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我們需要更大的模型,”黃仁勛表示,

2024-03-15

為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使用指尖逆向運動學(IK)來計算16維關節位置,並使用動捕手套跟蹤人體手指的運動,手套根據電磁場(EMF)測量手指相對於手掌的3D位置。視覺差距:觀察和狀態表示選擇對於訓練機器人策略至關重

2022-09-01

情都有聯系。推特CEO帕拉格·阿格拉瓦爾擁有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而該校計算機科學教授李飛飛是推特董事會成員。谷歌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佈林和拉裡·佩奇也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研究生。馬斯克和推

2022-09-25

院(未來技術學院)的院長。潘志庚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畢業於浙江大學計算機系,在ACM Multimedia和IEEE VR等虛擬現實頂會、以及PAMI和CVPR等AI頂會上都發表過不少論文。△圖源谷歌學術在來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之

2022-07-29

界“牛人”回歸高校,這次是商湯科技前執行研究總監、計算機視覺領域專傢代季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官網顯示,代季峰的名字於2022年7月出現在該系信息認知與智能系統研究所在職教師之列,任副教授。而清華大學也是他

2022-08-13

收抵免給芯片制造公司,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投入2000億美元研究經費。目前外界對其討論多集中於芯片,實際上2000億科研資金占更大比例,在未來可能對全球人才產生虹吸效應。半導體是機器學習和

2022-07-19

代互聯網就不會存在;沒有互聯網的消費化,就不會有雲計算、社交媒體或數字化社會。通過與文森特·瑟夫(Vint Cerf)合作,伯納斯-李通過科技將世界聯系在一起。2、傑夫·貝佐斯通過創建亞馬遜,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文

2024-04-30

的 DiT 技術路線。但因為清華小分隊早發兩個月,當年的計算機視覺頂會 CVPR 2023 還以“ 缺乏創新 ” 的由頭,拒 Sora 的 DiT ,收錄 U-ViT 。而且早在 2023 年年初的時候,清華小分隊還用 U-ViT ,訓練出一個近 10 億參數量的開源大模

2022-06-28

述。感受一下原作者的憤怒和委屈。“我叫Xianbiao Qi,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搞研究已經十多年瞭。我寫這篇博客是為瞭揭露一起明目張膽的剽竊行為。IBM蘇黎世研究院剽竊瞭我們的研究。”“他們抄的不是文本內容,他們抄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