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狂歡發車 美國新勢力們卻快不行


24小時大定88898輛。造車三年之後,小米終於正式發車,進入競爭已經白熱化的電動車市場。還是鋪天蓋地的營銷曝光,還是價格屠夫的性價比,小米終於成為最晚入場,也是最兇猛的新勢力車企,更是唯一一傢橫跨智能終端與智聯汽車的主流手機廠商。


雖然小米姍姍來遲,但並沒有錯過這場電車狂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車市場,也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車出口國。中國新能源車行業有足夠的增長空間,留給諸多新勢力車企和轉型中的傳統車企。

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預計,今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超過2000萬,其中六成銷量在中國。而今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到1300萬輛,同比增長40%,市場滲透率超過40%。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就在小米兇猛殺進車圈,成為中國電車市場大鯰魚的同時,在太平洋的另一邊,美國新勢力們卻已經快不行。全球電車領頭羊特斯拉,面臨著增長大幅放緩的挑戰,而諸多美國新勢力廠商更承受著嚴重的現金流壓力,甚至已經走到破產邊緣。


曾經和特斯拉齊名的美國老牌電動車公司Fisker可能又要破產,紐交所上周以“股價太低不適合交易”的理由強制停盤該股。

為什麼說又呢?因為他們2013年就已經破產過一次,現在的Fisker是2.0重生版。Fisker創始人是汽車行業傳奇設計師亨裡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先後設計寶馬X5、阿斯頓馬丁DB9和V8 Vantage等經典車型,特斯拉Model S的前期設計也是他經手的。

2007年,菲斯克創辦電動車企Fisker Automobile,次年就發佈業界最早的增程式電動轎車Fisker Karma,成為特斯拉Model S的直接競爭對手。惱怒的特斯拉一度起訴Fisker竊取自己技術,但最終輸掉訴訟,反而賠償Fisker 100多萬美元的律師費。

在獲得10億美元融資以及美國政府5.3億美元貸款之後,Fisker在2011年成功開始量產交付Fisker Karma,甚至還比Model S早一年。但上市不久,就因為電池故障的火災風險,而被迫召回全部生產的2450輛轎車。由於始終無法解決電池問題,也無法繼續銷售交付,Fisker最終在2013年底耗盡資金宣佈破產。

2014年,Fisker把主要資產(商標、廠房以及技術)賣給中國萬向集團,後者整合之後成立Karma Automotive,而菲斯克則在2016年又創辦新公司Fisker Inc,還在2020年通過SPAC方式在紐交所上市,市值最高時候曾經達到80億美元。

然而,涅槃重生的Fisker又再次瀕臨破產。在嚴重的現金流壓力下,Fisker在今年年初宣佈裁員15%,3月份更是宣佈停工停產。目前賬面上隻剩下1.2億美元現金等價物,但真正立即可用的現金隻有不到9000萬美元,而應付賬款餘額卻高達1.82億美元,並且已經錯過一次840萬美元的利息支出。

為回籠資金生存下去,這傢電動車企上周甚至將旗下庫存車統統六價清倉。在大降價之後,入門款SUV Ocean Sport的價格已經降到2.5萬美元,成為美國市場最便宜的電動車型。在Fisker宣佈特價清倉之後,不少4S店立即在Trade-in以舊換新項目裡面取消Fisker Ocean。這款車的殘餘價值遭受毀滅性打擊。

盡管六折清倉會嚴重打擊現有車主的忠誠度,並威脅到Fisker未來產品的定價能力,但這傢新勢力廠商已經顧不上。不到走投無路,怎麼會飲鴆止渴?

價值超過兩億美元的庫存是Fisker為數不多可以變現的資產。去年Fisker生產1萬輛Ocean SUV,但卻隻賣出去5000輛,還剩下數千輛的庫存。當然,新車銷量堪憂才是Fisker的資金鏈極度緊張的直接原因。

除特價清倉,Fisker還在進行戰略評估(尋求註資或者被收購)。據媒體報道,Fisker和至多五傢車企進行商談,其中一傢是日產汽車,後者對Fisker的電動皮卡車型Alaska非常感興趣。Fisker去年發佈4.5萬美元起售、續航550公裡的電動皮卡Alaska,原本打算今年量產,與特斯拉的Cybertruck競爭,但現在看起來量產的希望非常渺茫。

然而,這一希望也破滅。根據Fisker最新提交的監管文件,他們未能與意向收購方達成一致,談判已經結束。看起來大車企們也不想接盤現在的Fisker,或者想等待後者破產之後再收購。Fisker目前市值隻有5280萬美元,股價還不到9美分,過去兩年時間暴跌99.3%。


市值縮水幅度比Fisker更為誇張的新勢力,則是賈躍亭在美國創辦的Faraday Future。過去兩年時間,FF市值縮水99.99%,從最高的54億美元直線墜落到目前的隻有427萬美元。或許真正欲哭無淚的,是老賈在國內的債權人們,因為指望用賈躍亭FF持股償債的計劃完全成為泡影。

按照納斯達克的規定,如果連續30個交易日起股價低於1美元就有可能被強行退市。但是老賈總會有奇招應對。去年夏天,FF通過極為激進的反向股權分割(並股)方式,強行抬高股價,避免被納斯達克退市的下場。但僅僅五個月,FF股價又一次跌到10美分,不得不進行半年來的第二次並股。

創辦於2014年的FF曾經也是特斯拉的挑戰者,2017年發佈的FF91更是高調對標Model S。但在經歷一系列各種各樣的爭議與風波之後,FF直到去年才正式交付首輛量產FF91。目前隻交付13輛新車,其中還包括賈躍亭本人。美國媒體在上個月報道FF91召回的新聞中嘲諷稱,“在創辦九年時間,燒40億美元之後,FF終於造足夠的車輛可以召回。”

同樣面臨退市風險的還有Nikola,這傢新能源車企也曾經對標過特斯拉,市值一度接近250億美元,過去兩年股價暴跌91%,目前徘徊在1美元左右。去年年底,Nikola成功交付35輛氫動力卡車,創業十年之後終於迎來第一筆收入。

當然,Nikola市值暴跌背後有騙局破滅的原因。Nikola創始人米爾頓(Trevor Milton)從一開始就不斷誇大產品研發進程,捏造核心數據,廣告視頻造假,甚至直接用合作夥伴車型魔改當成自己的新車。去年年底,米爾頓最終因為欺詐投資者,被判入獄四年。


如果說FF和Nikola這兩傢公司股價暴跌更多是因為自身因素的話,那麼Lucid和Rivian這樣曾經大紅大紫的新勢力車企,也遭遇股價暴跌九成,也面臨著嚴重資金危機,還是很能夠說明美國新勢力目前的整體困境。

Lucid和Rivian在上市之初都曾經股價瘋狂飆升,市值一度突破900億和1300億美元,甚至遠超底特律三強等諸多傳統車企巨頭。但過去兩年時間,Lucid與Rivian市值分別縮水90%和80%,目前隻剩下65億和107億美元。同期特斯拉股價則縮水52%,目前市值接近5600億美元。

資本市場在2021年狂熱推高Lucid和Rivian,是相信電動車市場的增長空間,相信這兩傢新勢力有能力與特斯拉競爭,拿到足夠的市場銷量份額。但讓投資者恢復理性的,則是兩傢公司實際的業績情況。過去兩年時間,Lucid和Rivian的交付一次又一次低於分析師預期,不得不連續下調業績預期,拖累股價一跌再跌。

去年Lucid生產8428輛車,隻交付6001輛車。第四季度營收總計1.57億美元,遠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78億美元,凈虧損6.54億美元。按照去年第四季度財報計算,Lucid每賣出一輛車巨虧37.7億美元。而且Lucid預計今年產量隻會增長7%,達到9000輛。

美國新勢力第二強Rivian也沒有完成去年的業績目標,去年第四季度交付量隻有1.397萬輛,不僅環比減少10%,更是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443萬輛;Rivian還預計,這個季度的交付量可能會環比減少10-15%,同時宣佈裁員10%。

馬斯克上個月公開表示,Rivian的產品設計不差,但是造車最艱難的部分是達到足夠的產量,帶來正向現金流。馬斯克甚至暗示,如果Rivian不能進行積極調整,改善現金流狀況,可能會在一年半之內破產。


Rivian在3月初剛剛發佈R2和R3兩部新車型,設計略帶復古旅行車元素,定價4.5萬美元對標Model Y,續航接近500公裡,但要等到2026年才能量產。在發佈新車的同時,Rivian還宣佈無限期擱置在佐治亞州投資50億美元的工廠項目,以此節省22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不建廠是因為真的不能再燒錢。Rivian預計今年產量隻有5.7萬輛,與去年持平,遠低於此前預期的8.2萬輛。在這樣的市場狀況下,再投入巨資建廠無疑是不夠理智的。擱置工廠項目的決定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推動Rivian股價近來略有回升。

Rivian創始人兼CEO斯卡林奇(RJ Scaringe)並沒有否認目前的困境。他表示,目前宏觀層面有諸多不利因素,利率太高和車價太貴都挫傷消費者購車意願,甚至預定的消費者也取消訂單。盡管Rivian沒有直接降價,但他們也推出價格便宜數千美元的低續航版本。


不過,相比其他掙紮在破產邊緣的新勢力,Lucid和Rivian至少沒有破產的擔憂,因為兩傢公司背後都有著實力雄厚的超級巨頭股東。

Lucid的最大股東是沙特主權基金,持股超過六成。當初正是沙特的投資把Lucid從破產邊緣拉回來,幫助他們在美國建廠投產,甚至還在沙特建電動車工廠。現在Lucid近況堪憂,沙特政府又給Lucid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可轉債優先股。或許再投資下去,Lucid很快就會變成沙特政府的全資子公司。

亞馬遜則是Rivian的最大股東和最大客戶,持有Rivian 16.6%的股份,也是Rivian電動貨車的最大客戶。另一傢車企巨頭福特汽車已經基本出清所持的Rivian股份。雖然Rivian股價暴跌也讓亞馬遜損失慘重,但是這是亞馬遜車生態戰略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上訴這些新勢力,美國電動新勢力廠商還有Canoo、Proterra、Hyzon、Lordsstown等。但是,這些企業無一例外地處境艱難,在電車市場毫無存在感,市值損失接近九成,面臨著退市甚至是破產風險。

作為對比,過去兩年時間傳統車企並沒有受到明顯沖擊。在新勢力市值蒸發超過九成的同時,福特汽車股價下滑25%,市值530億美元,通用汽車股價增長17%,市值775億美元。豐田汽車股價飆升36%,市值3390億美元。

雖然行業巨頭特斯拉依然保持著增長,但也同樣面臨著增長大幅放緩的困境。特斯拉在財報發佈之後警告稱,今年銷量增長會顯著低於去年水平,而新車型要到2025年才能量產。

為提振銷量保證增長,去年特斯拉不斷降價促銷,不僅嚴重影響到利潤空間,更殘酷打擊二手市場的殘餘價值。曾經全球車企毛利率最高的特斯拉,已經被中國比亞迪和理想兩大車企超越。而去年第四季度,比亞迪的純電車已經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行業新龍頭。

按照華爾街分析師目前的預期,特斯拉今年的交付量會達到220萬輛,較上年增長20%,不僅較去年的35%繼續放緩,更遠遠不及馬斯克此前設置的年銷量增長50%的宏偉目標。當然,現在特斯拉也不再提這個無法實現的增長目標。

雖然特斯拉和Rivian都將增長乏力歸咎於美國利率太高,挫傷消費者購車熱情,但實際上去年美國市場新車銷量達到1560萬輛,同比增長12%,創下十多年來的最大增幅,隻是消費者不再熱衷於購買電動車而已。

去年美國全年電動車銷量為120萬輛,市場滲透率為7.6%,雖然高於2022年的5.9%,但遠遠低於中國和歐洲超過20%甚至30%的水平。去年第四季度,混動車的增長已經超過電動車,預計今年美國混動車市場份額會達到16%,明顯超過電動車的10%。

豐田和本田成為混動車型熱銷的最大受益者。去年豐田全球1100多萬銷量中,超過三成來自混動,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電車隻有10.4萬部。本田美國銷量增長超過三分之一,卻沒有一款電動車型。目睹混動市場的火熱和電動市場的降溫,福特、通用等傳統車企也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推出更多的混動車型,同時減產電動車型。

Mizuho分析師Vijay Rakesh在近期一份研究報告中,下調特斯拉和Rivian的評級和目標價。這位擁有重要行業影響力的分析師在報告中寫到,雖然他對電動車長期增長依然看好,但現實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電車市場需求放緩,庫存水平不斷增加,定價依然過高,缺乏有競爭的新車型。Rakesh還將今年全球電動車增長預期從此前的25%下調到15%。

在電動車市場降溫的大環境下,傳統車企還能及時調整產品戰略,推出混動車型適應市場需求,而資金本就緊張的新勢力們,面臨著最殘酷的現實:銷量低於預期,庫存不斷增長,股價大幅下挫,虧損難以收窄。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2月份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電動車行業正面臨著洗牌,生存壯大的成本越來越高,如果無法找到靠山,一些小企業可能無法生存。大摩提到,Rivian、Lucid、Fisker、Canoo等電動車企都面臨著巨額虧損,一些企業在大規模投資建廠生產電動車和電池之後,卻面臨著電動車市場降溫的殘酷現實。

大摩分析師表示,“電動車普及曲線正在放緩,市場趨勢發生改變,而車企還在繼續推進電池工廠,這種現實落差給美國汽車行業帶來緊張。如果情況沒有變化的話,我們可能看到不少投資數十億美元的電池工廠不得不產能閑置。”

在小米在中國狂歡發車的同時,蘋果幹脆直接放棄造車。太平洋兩岸,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相關推薦

2024-09-15

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的CEO RJ Scaringe日前表示,公司已購入小米SU7電動汽車,用於基準測試。Scaringe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在軟件、制造、成本效率等方面都極為先進,許多汽車制造商都在購買這些車輛以學習其技術。而為何選擇

2023-04-20

在的6.1展館。對外界,新勢力的成熟度,甚至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的名片,在本屆上海車展上瘋狂對外輸出。當然,新勢力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據悉,蔚來邀請德國媒體,極氪在上海車展上正式發佈歐洲戰略。立

2022-08-15

蒸發66%。Rivian並非隻在國外有名,今年7月份,就有人在小米科技園區拍到一臺Rivian R1T,雖然不清楚其具體用途,但確實是在國內市場現身。作為特斯拉Cybertruck的主要競爭者,Rivian R1T還是挺值得期待的,不過Rivian也陷入特斯拉

2023-10-15

快科技10月15日消息,日前,美國造車新勢力Fisker宣佈,計劃進軍中國並在上海開設其首傢銷售體驗店,開始推進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佈局。其上海體驗店將位於太倉路,預計於今年12月或2024年1月正式開業。作為對標特斯拉的美國

2023-10-19

快科技10月18日消息,近日,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發佈2023年第三季度的銷量報告。據悉,今年7月到9月,Lucid共計生產1550輛汽車,交付1457輛。此外,還有700多輛汽車的零部件將運往沙特阿拉伯,並在當地的一傢新工廠進行組裝。

2023-11-23

快科技11月22日消息,據媒體報道,美國新勢力品牌Fisker旗下的PEAR車型正式發佈,該車定位為緊湊型純電SUV,起售價約為2.99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21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雖然Fisker是一傢美國車企,但是,這款PEAR將由富士康進

2023-01-12

機、傢電等廠商都紛紛出擊。其中最受關註的就是蘋果、小米和華為,其中華為是選擇專攻技術,與其他車企合作打造產品,而小米和蘋果則是堅持自己做。而作為造車新勢力蔚來的創始人,李斌似乎並不看好手機廠商入局造車

2024-06-30

快科技6月3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美國新興汽車制造商Fisker近期遭遇重大挑戰,因車門把手存在卡住風險,導致乘客無法正常上下車。因此,該公司宣佈召回截至今年5月生產的全美所有2023款Ocean車型,涉及車輛總數達12523輛。此

2023-11-12

美國造車新勢力品牌Karma推出一款全新的純電超跑。據悉,該車名為Kaveya,這也是該品牌旗下的首款高性能純電跑車。外觀來看,該車定位為雙門雙座GT跑車,其外觀采用經典的跑車設計,其車身線條十分激進,車身大量的使用

2024-03-21

車。裡頭享界S9、寶寶巴士的極氪Mix,還有用上新電池的小米SU7,都是很有看頭的新車。但在一堆新勢力裡頭,我最感興趣的卻是這玩意。大眾的新車,ID.UNYX 與眾。單說設計、參數和配置,這臺車其實沒啥太大的亮點。因為它

2022-08-12

繼蔚來和理想汽車後,造車新勢力又一次卷入車禍致死事件,再一次引發公眾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安全性的質疑。8月10日下午,一位小鵬P7車主在高架上發生嚴重車禍。網上流傳的一張當事車主的對話截圖顯示,事故發生時車輛

2022-10-09

經累計交付111190輛新車,較去年同期增加168%,成為造車新勢力中,今年首個交付量超過10萬輛的玩傢。長期趨勢來看,哪吒在銷量的維度上,已經對其他造車新勢力形成明顯的優勢。這其中的制勝秘訣,就是長期潛伏10萬元左右

2024-03-21

電車增長乏力,美國政府也沒轍。新發佈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能幫助拜登政府實現他的電動車普及目標嗎?美國環境保護署(EPA)今天正式發佈2027-2032新排放標準,要求包括轎車、SUV和皮卡的輕型乘用車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以

2024-03-21

電車增長乏力,美國政府也沒轍。新發佈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能幫助拜登政府實現他的電動車普及目標嗎?美國環境保護署(EPA)今天正式發佈2027-2032新排放標準,要求包括轎車、SUV和皮卡的輕型乘用車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