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一紙訴狀再次將OpenAI推上風口浪尖,或許還把GPT-5的發佈時間推遲。具體詳情可回顧先前的文章,這場官司的焦點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OpenAI 的開源承諾和實際行動之間的矛盾:
OpenAI 與微軟的合作是否背離其最初的開源原則
OpenAI 的治理結構和決策過程,特別是與 AGI 相關的發展
開源和閉源的較量
作為聯合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 OpenAI 創立之初,便致力於打造一個開放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推動技術的透明度和共享,確保人工智能的進步能夠惠及全人類。
他曾在采訪中透露,OpenAI 的名字是他所起,並強調自己在招募關鍵科學傢和工程師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 Google 收購 DeepMind 後,雖然馬斯克憑借投資大賺一筆,但他並不希望 AI 被 Google 這樣的大型公司所控制。
因此,馬斯克在 2015 年聯合他的前 PayPal 夥伴以及其他投資者承諾向 OpenAI 這個項目投入 10 億美元,並讓當時 30 歲的 Sam Altman 協助運營。為啟動這個項目,他們甚至從 Google 挖來 Ilya Sutskever。
在照片的角落裡,你甚至還能發現頭發還很茂密的 Ilya。
將時間撥回上個月,馬斯克還在 X 平臺上分享多張 OpenAI 早期的珍貴照片,記錄英偉達 CEO 黃仁勛在 2016 年向馬斯克和 OpenAI 捐贈首臺 DGX-1 AI 系統的場景。
To Elon & the OpenAI Team! To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and humanity. I present you the World's First DGX-1!
致埃隆和 OpenAI 團隊!致計算和人類的未來。我為你們呈上全球首臺 DGX-1!
訴訟文件還詳細列出他在 OpenAI 起步階段的財務支持,在 2016 年至 2020 年間總計捐贈超過 4400 萬美元,並成為當時最大的捐贈者。
起訴風波發酵之後,迅速卷起輿論風暴,不少贊成馬斯克的網友們紛紛成為馬斯克的忠實粉絲,而反對者則紛紛發聲,不乏“格局小”等批評言論。
但隨著馬斯克公開一份秘密的“電子郵件”,輿論的風向標開始迅速調轉。
這封郵件是在 OpenAI 成立前夕,馬斯克於 2015 年 6 月發給 Sam Altman 的,內容涉及 OpenAI 的使命、團隊規模、治理結構、技術所有權、研究人員的回報以及監管信函的發佈策略。同時郵件中提到的內容也與 OpenAI 現在官網上的宗旨相呼應。
1. 我們的使命是創造首個通用人工智能,並將其用於增強個人能力,即創建一個看似最安全的分佈式未來版本。更廣泛地說,安全性應該是我們的首要考慮。
2. 我認為我們最好從一個 7 到 10 人的小團隊開始,並計劃從此基礎上擴大。我們在 Mountain View 有一座額外的建築,可以供他們使用。
3. 關於治理結構,我建議我們起初由5人組成,包括你、[空白]、[空白]、[空白]和我。技術歸基金會所有,旨在“造福世界”。對於如何應用這些技術的不明確情況,由我們五人做出決定。
研究人員將獲得重大的財務回報,但這與他們的研發成果無關,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利益沖突(我們會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並通過 YC 股權分享增值收益)。我們將持續討論哪些成果應公開,哪些不應公開。我們計劃最終找人來負責團隊,但這個人最好不要參與治理委員會。
4. 除參與治理,你是否還會以其他方式參與?我認為這對於確保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吸引頂尖人才非常重要。理想情況下,你能定期來訪,每月或根據需要與他們討論進展。我們通常稱這種有限參與 YC 的人為“兼職合夥人”(例如,我們和 Peter Thiei 就是這樣合作的,雖然他現在參與得非常深入),但我們可以根據你的偏好來命名。即使你實際上沒有太多時間參與,但如果能公開表示支持,也將極大助力於團隊的招募工作。
5. 關於監管信函,我認為最好的策略是等到這個項目啟動後再發佈,屆時我可以附上一條信息,比如“現在我們已經開始這項工作,我深入思考世界為安全需要設定的限制。”我完全尊重你選擇不作為簽名人。我也相信,一旦信函發佈,會有更多人願意支持我們的立場。
盡管曝光郵件的行為引發一些爭議,但這封郵件無疑將馬斯克置於道德的制高點上。
被“傷透心的”的馬斯克不僅要求賠償,更關鍵的是質疑 OpenAI 不夠 Open,要求恢復開源的狀態。在他眼中,在 Altman 帶領下的 OpenAI 成為微軟旗下的“閉源子公司”,是對成立初衷的“背叛”。
更何況,自詡 Open 的 OpenAI 最近似乎也越來越封閉。
今年 1 月,《連線》雜志註意到 OpenAI 在透明度方面就有所降低。自成立之初,OpenAI 一直對外承諾開放其內部文件。
然而,當《連線》雜志試圖獲取這些文件時遭到 OpenAI 的拒絕,後者解釋稱,根據 2022 年起的新政策,OpenAI 將不再對外公佈除必要信息之外的內部資料。
與此同時,截然相反的是,譬如 Meta 的 LLaMA、 AI 界開源黑馬 Mistral AI 等開源模型的發展卻如火如荼。相比之下,OpenAI 的閉源做法顯得尤為突出,一度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
作為開源理念的擁躉,圖靈獎得主 Yann Le Cun 也曾多次批評 OpenAI,此前的采訪中,在之前的訪談中,他與馬斯克一樣,公開表達對 OpenAI 的不滿,認為盡管 OpenAI 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但實際上已經成為微軟的合同研究機構。
他進一步強調,OpenAI 已經“不再開放”,並預測 OpenAI 不會成為首個實現通用人工智能 AGI 的公司。
除外部的批評,OpenAI 的資深員工也表達自己的看法。前 OpenAI 開發者關系主管 Lenny Rachitsky 在一連串風波之中發佈一條耐人尋味的推文:“開源人工智能對開發者、企業和整個人類社會都是有益的。”
隨後他解釋說:“這並不是批評那些不開放源代碼的公司。這並不意味著開源人工智能模型沒有潛在風險。開放性是一個范圍,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並不是我立場的轉變,我在職業生涯早期就投身於開源工作。”
微妙的是,馬斯克旗下的 xAI 團隊即將發佈 GroK 1.5。如今,無論馬斯克的動機是為人類還是個人利益,他現在起訴 OpenAI,更像是一場關於安全和開源的宮鬥大戲的重演。
通往 AGI 之路,還有五年?
訴訟文件有一個論點格外顯眼,即馬斯克認為 GPT-4 已經具備 AGI 的雛形。而對於 AGI 的到來日期,AI 業界的大佬們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在人工智能博客節目上,DeepMind 聯合創始人兼 CEO Demis Hassabis 則表示:“如果我們在未來十年內擁有類似 AGI 的系統,我不會感到驚訝。”
近日,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在斯坦福經濟政策研究峰會上表示,AGI 的實現時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目標的定義。如果定義是通過人類測試的能力,那麼這一目標可能在五年內實現。
作為目前最接近 AGI 的 OpenAI,一份疑似內部人士泄露的文件顯示,他們的目標則是在 2027 年內實現 AGI。
OpenAI 在 2022 年 8 月開始訓練一個擁有 125 萬億參數的多模態模型。第一階段被稱為 Arrakis 或 Q*。該模型在 2023 年 12 月完成訓練,但由於高推理成本過高而取消發佈。
Gobi(GPT-4.5)被重新命名為 GPT-5,因為原計劃在 2025 年發佈的 GPT-5 已被取消。Q* 的下一階段原計劃為 GPT-6,後更名為 GPT-7(計劃在 2026 年發佈),但因馬斯克的訴訟而被擱置。
GPT-8 則計劃在 2027 年發佈,旨在實現完全的 AGI。
Q* 2023 = IQ 達到 48
Q* 2024 = IQ 達到 96(延遲)
Q* 2025 = IQ 達到 145(延遲)
這份長達 53 頁的文件指出,參數類似於生物大腦中的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的鏈接,人類大腦中的突觸數量大約為 100 萬億個,而 AI 模型的性能似乎可以通過參數數量來預測。大約 100 萬億參數的規模被認為足以達到人腦的水平。
文件還提到 OpenAI 的新策略———Chinchilla 縮放定律,它表明即使模型參數數量不是最優的,但通過在更多數據上進行訓練,性能可以輕松超越人類水平,而 OpenAI 正在將這一縮放定律應用於 Q* 模型的訓練。
附上文件地址: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xlRDbMUDE41XPzwStAGyAVEP8qA9Tna7/view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文件列舉的資料詳實,但其真實性尚未得到驗證,僅作參考。
作為此次輿論漩渦中心的主角,Sam Altman 最近曾表示,GPT-5 將實現指數級的飛躍,人類距離實現 AGI(通用人工智能)已近在咫尺,我們即將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
然而,面對這次訴訟事件中,Altman 一直保持著沉默。直到昨天,他才意味深長地連發兩條推文:
颶風已經愈來愈猛烈,但風暴中心卻仍然保持著平靜。
這一切都發生過,這一切都還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