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原部長苗圩新書梳理中國新能源車20年:騙子、生死和“遙遙領先”


多年來,中國汽車產業一直在追逐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由大到強。這一目標的關鍵突破口在於新能源汽車。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一直居全球第一,占據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887萬輛,占全球新能源銷量的63.5%。

在這場大變革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嶄露頭角,給人一種蓬勃發展的印象。然而,在幕後,這個行業的發展過程卻飽含著不尋常的坎坷,涉及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的多個層面。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的新書,還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 20 餘年的關鍵事件 | 圖片來源:人民郵電出版社

最近出版的《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一書,作者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詳細梳理當時產業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思路,以及這場冒險之旅的不尋常經歷。

就如同賽道上的曲折彎道,既帶給人喜悅,又有著許多出人意料之處,引人深思這場中國汽車的探險之旅。

01、搶先發優勢隻是一種策略,不是目標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一招被稱為“先發策略”——即在其他人之前進入市場,搶占先機,那麼在其他競爭者還在搞摸索的時候,你就有機會獨享一片蛋糕。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亞迪。2003 年,通過收購一傢擁有轎車生產資質的公司——秦川汽車,比亞迪開始在汽車領域的征程。一開始專註於燃油汽車,正好趕上中國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好時機,成功站穩腳跟。

同時,它還是國內最早押註新能源汽車的公司。

從 2008 年 12 月,比亞迪的第一輛新能源汽車 F3DM 下線;到 2013 年,搭載第二代 DM 混動技術的秦亮相;2018 年,搭載第三代 DM 混動技術的全新一代唐下線;到 2020 年 7 月搭載刀片電池的“漢”上市。


比亞迪爆款車型漢 DM-i | 圖片來源:比亞迪

當 2020 年左右,新能源汽車奇點來臨的時候,比亞迪可以說是當時唯一一傢做好準備的車企。它在產品、渠道、供應鏈上都有充分準備,同時抓住技術和成本的核心。

最終,比亞迪成功地占領市場的最大份額,遠遠領先於競爭對手。2023 年全年,比亞迪累計銷售 302.4 萬輛,同比增長 61.8%。這個數字不僅讓比亞迪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冠軍,還成功躋身汽車全球銷量前十榜單,位列第九。

不過,爭取先發優勢隻是一種策略,而不是最終目標。在汽車行業,真正的關鍵在於快速適應市場變化,滿足用戶真實需求。


曾經的明星車型——北汽 EU260 | 圖片來源:北汽藍谷

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北汽新能源(如今的北汽藍谷),它曾是比亞迪的強勁對手,甚至在名氣上超越比亞迪。在 2013 年到 2019 年的 7 年裡,北汽新能源一直保持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2017 年更是超越特斯拉全球銷量。

書中提到,北汽新能源初期成功的秘訣在於,抓住北京等城市出租車更換電動車的機會,最早體驗到 To B 服務的甜頭。可惜,在向 To C 服務轉型的過程中,它有點掉隊。

2019 年,北汽新能源汽車銷量曾達到 15 萬輛的高點。但接下來,面對產業大變革,北京新能源在適應調整時出現起伏。

2020 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驟降至 2.6 萬輛,同比下降 82.79%,產量更是明顯低於銷量,顯然庫存壓力山大。然而,2021 年銷量微增 0.82%,2022 年雖然以 92% 的增長率迎來復蘇,但勢頭已完全不及當年。

隨著汽車行業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深入發展,許多傳統汽車企業面臨巨大挑戰:原有的整車產能和傳統驅動系統產能成為掣肘,而與智能網聯技術相關的人才匱乏。

傳統汽車企業的科層式組織結構、垂直型產業鏈管理和營銷模式,難以應對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在這個變革的時代,適應性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

02/逆襲背後不僅有坎坷,甚至有生死時刻

近十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經歷一系列關鍵時刻,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要數 2020 年,成為行業發展的“奇點”。

在 2009 年到 2019 年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從 0% 一路攀升到 5%。然而,接下來的三年,新能源滲透率飆升至 13.4%、26.7%、35.7%,發展速度遠超預期,甚至讓蔚來汽車的李斌感慨“比我想象的要來得早”。

然而,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充滿著坎坷,甚至讓中國新能源汽車經歷生死時刻的事情有過幾次。尤其是 2016 年的“騙補”風波,成為一道巨大的坎,對新能源汽車的勢頭造成巨大沖擊。

事實上,為推動新興產業,政府采用各種支持方式,包括財政補貼,是一種全球通用的做法。美國、歐洲、日本等地也一直在實施各種激勵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然而,在 2016 年初,“騙補”事件爆發,一些企業被爆出趁政策漏洞,騙取國傢財政補助資金,給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帶來致命的打擊。在書中,作者還原當時的情形,社會廣泛譴責這種行為,對政府的財政補助政策也產生懷疑。

《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一書還原“騙補”的真相:並非媒體報道的超七成比例,而是存在於部分地域、部分企業和部分車型。

相關部門隨後堵上政策漏洞,並對涉事企業進行責任追究。這裡雖然沒有詳細描繪中間的決策過程,但其中肯定充滿各種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故事。

除此之外,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程中,2013 年是另外一個生死時刻,這個節點可能很多人不太解。

回顧 11 年前的 2013 年,那時是“十城千輛”試點示范工作結束的時刻。該項目於 2009 年啟動,計劃在全國每年推廣 10 個城市,每個城市投放 1000 輛新能源汽車,通過提供財政補貼進行示范運行。

然而,到 2012 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數量僅有 2.78 萬輛,其中 80% 是公交車,而同年汽車銷量已經突破 1900 萬輛。可見,新能源汽車運營規模不足汽車市場份額的 1%,“十城千輛”最初的預期嚴重落空。

與此同時,書中還寫道,2013 年是政府換屆之年,新一屆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態度至關重要,這一年決定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命運。在政策的十字路口,是繼續前行,還是讓市場主導?政府是否應該繼續給予購車用戶補助?

最終,在經歷整整 9 個月的政策空懸後,新能源汽車和節能汽車的新補貼政策陸續出爐,首批 28 個推廣應用城市也確定。雖然補助標準基本延續“十城千輛”試點時的標準,但逐年采用“退坡”形式遞減,最終在 2020 年底完全取消。

同時,為推動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部還特別增加相關資金補助。此外,不再限制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城市數量,全國范圍內展開推廣工作,對地方政府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明確要求。

2013 年,標志著新能源汽車從產品導入期邁入成長期。這一年,伴隨著政策的明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開始蓄勢待發。

03、純電驅動≠純電動

如今,新能源汽車在路上越來越多,但很多人經常把純電動車和新能源汽車混為一談。有些地方過去長時間隻對純電動車發補貼,對其他新能源車型不予理睬,更是加深這種印象。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國傢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大計中,早就定下“三縱三橫”的技術路線。其中的“三縱”,就是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這三種車型。

隨著時間的推移,政策有所調整。

像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被拿出新能源汽車的行列。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深度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有點像雙胞胎,都得搭載兩套動力系統,但它們的玩法有點小不同:

深度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是以傳統發動機驅動為主,不能由外部充電樁為電池充電;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以電動機驅動為主,可以利用外部充電樁為電池充電。

作者描述這一調整背後產業政策制定者的幾點考慮:

首先,大傢都知道,日本的豐田和本田在深度油電混合動力技術上可謂是領頭羊。

豐田的普銳斯油電混合動力轎車早在 1997 年就開始玩兒,一直玩得風生水起。到 2011 年底,全球深度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已經超過 450 萬輛,其中豐田貢獻 350 萬輛。這不禁讓很多汽車公司感嘆:他們的技術壁壘這麼高,隻能另辟蹊徑。


豐田普銳斯塑造“豐田=混合動力”的印象 | 圖片來源:豐田

其次,從國傢的角度來看,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是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一大考慮。雖然深度油電混合動力車能省油,但它畢竟還是得靠油。

對於大中城市而言,燃油汽車排出的尾氣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依然存在,所以控制燃油汽車、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是大勢所趨。

最後,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中國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主要是由於在基礎研究上的投入不足。如果一味追趕深度油電混合動力領域,可能導致與國際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在新能源的發展策略上,必須做出一些取舍,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所以,考慮到這些因素,經過反復討論,行業人士達成一個共識:將深度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歸類為“節能汽車”,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歸類為“新能源汽車”。

2012 年,國務院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表示,要朝著純電驅動的方向發展。

這裡有個小插曲,當時不少人對這些專業名詞摸不著頭腦,一直搞混“純電驅動”和“純電動”。

“純電驅動”和“純電動”隻差一個字,但含義卻大相徑庭:純電驅動就是說汽車主要靠電動機,不太依賴發動機,這不僅包括純電動汽車,還有插電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隻不過,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使用的發動機和燃料電池汽車的電池堆,主要是為發電,而不是直接驅動汽車。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就像賽車場上的黑馬,逆襲之路波瀾壯闊。從“十城千輛”計劃,到“騙補”風波,再到新能源汽車的拐點,每個關鍵時刻都是產業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這隻是冒險的開始,新能源汽車的冒險永不停歇。


相關推薦

2022-10-13

會發佈的數據,9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為194.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達到61.1萬輛,創近5年的月銷數據新高,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金九”銷售數據展示著汽車“新能源革命”的冰山一角。在這場變革中,與電動化風潮並行的,

2022-10-03

位列第三。第一財經記者從乘聯會方面獲悉,今年9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將達58萬輛,繼續實現同比和環比的“雙增長”,滲透率有望達到29.7%。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將突破384萬輛,累計滲透率近26%。

2023-04-02

輔助服務市場。低谷期增加充電量,協助電網調峰,促進新能源發電消納;尖峰期削減充電量,緩解電力緊張。在虛擬電廠能力加持下,衍生出類似“虛擬碳幣”的產品,以充電補貼和價值引導的方式,調動新能源汽車車主參與

2024-04-03

能駕駛功能的領先,一定程度上將助力華為探索更高端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智選車之路走得更遠。

2024-09-11

長9%;1-8月乘用車累計出口304萬輛,同比增長30%。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9.9萬輛,同比增長23.7%,環比增長7.6%,占乘用車出口24%。廠商方面,8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出口最多的是比亞迪,為30,451輛,遙遙領先其它品牌,獨占新能源

2023-07-11

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16個(去年同期20個),其中新能源車位列總體乘用車車型銷量前3位,優勢地位明顯。這16款車型分別為:特斯拉Model Y 63043輛比亞迪秦44239輛比亞迪宋42388輛日產軒逸38830輛比亞迪元33935輛比亞迪海豚31140

2024-04-07

據EVVolumes的數據顯示,2月份歐洲共註冊202542輛新的插電式汽車,市場份額約為20%,與2023年2月相比沒有變化。具體來看,純電動汽車註冊量占比13%達13.2萬輛,插電式混動車型註冊量約為7.1萬輛,占市場的7%。2月插電式汽車銷量

2024-05-10

較好地省錢。而國內去年,總共也隻有 10 款左右新能源車勉強銷量超過 18 萬輛,就連特斯拉自傢的 model3 都沒能達到這個銷量。。。不僅如此,去年初,特斯拉官方曾親口表示一體式壓鑄能夠降低後地板組件 40%&n

2024-04-18

福利,極越01的高階智駕限時終身免費。但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極越還能翻身嗎?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差等生”極越01於2023年10月正式發佈,也是極越汽車的首款量產產品。極越01定位中大型SUV,共有2款車型,分別是

2023-05-15

相關專業媒體統計並發佈2023年一季度全球電動車銷量TOP20的榜單。特斯拉ModelY以27.97萬輛排名第一,遙遙領先其他車型,而比亞迪則有7款車(含騰勢)上榜。據此前統計,今年3月份,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上漲28%至1097196輛,是

2023-07-12

計零售952.4萬輛,實現同比正增長2.7%的良好表現。此外,新能源車下鄉,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等活動將全面鋪開,期待良好表現。

2023-11-19

:基於FlymeAuto打造的PolestarOS上車。以後國內30萬以上豪華新能源賽道,又多一個競爭對手。極星搭建生態特斯拉不僅在北美開放充電服務網絡,在中國也開放。首個加入白名單的品牌:極星,不僅是極星4,極星全部車型都能用

2024-03-28

次電”,從而減少“裡程焦慮”。”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工信部顯示的小米SU7續航是668公裡,最後為增加續航,雷軍決定換成米其林19寸低滾阻輪胎(放棄普利司通輪胎),增加幾十公裡。雷軍還直言:“不談配置談定價是耍流

2023-11-07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佈《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中國繼續實現遙遙領先。報告顯示,盡管2022年全球商標和外觀設計申請數量下降,但全球范圍內共有約346萬件專利申請,連續第三年增長,創歷史新高。中國、美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