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商業媒體“FastCompany”報道,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古馳)對日本商標“CUGGL”(讀作“kyuguru”)發起的商標異議請求被日本特許廳駁回一事在社交媒體引發關註。
由於註冊“CUGGL”的日本商人Nobuaki Kurokawa是出名的“山寨藝術傢”,他的品牌還推出過近似法國鱷魚、彪馬、巴黎世傢等品牌的商標,因此,這回GUCCI“敗訴”讓《金融時報》感嘆:對大品牌的“惡搞”來說,這是一個重大轉變。
“CUGGL”商標由Nobuaki Kurokawa於2020年10月向日本特許廳申請,申請的商標使用范圍為衣服、鞋子、帽子等產品。2021年5月,日本專利廳批準這一商標。而該商標推出的T恤設計卻將商標的下半部分用圖案遮擋住。同年7月,GUCCI開始申訴。
根據日本特許廳今年7月12日公開的裁定文件,GUCCI去年發起對日本商標“CUGGL”的商標異議請求,理由是“CUGGL”T恤在商標底部塗上粉紅色油漆的設計會使消費者無法識別文字的整體形狀。
GUCCI認為,字母“C”和“G”在視覺上是近似的形狀,‘L’由於被遮住底部看起來像“I”,因此這種配置和“GUCCI”非常相似,會產生混淆。
不過,日本特許廳今年7月駁回GUCCI提出的異議,裁定理由簡單概括為:兩個商標在拼寫、圖形、發音和概念上有明顯不同。“GUCCI”作為世界著名商標被廣泛認識,“CUGGL”則明顯由“C,U,G,G,L”構成,該圖形在日本會被視為“特定的事物和意義”,這兩個商標“相似度較低”,不會讓消費者混淆。
據“Fast Company”8月24日報道,這樣一來,“CUGGL”商標持有人被允許繼續銷售這些印有該商標的衣服。這起訴訟顯示商標持有人對知識產權法律的掌握,“至少在日本是如此”。
美國東北大學法學院教授亞歷山德拉·羅伯茨( Alexandra J. Roberts)稱日本商人的做法“非常聰明”,但類似的法律策略在美國“不太可能奏效”。
“有研究表明,當人們看到單詞的上半部分時他們就能讀懂單詞,”羅伯茨稱,“我們的大腦根據我們所看到的東西進行推斷並填充其餘的部分。當‘CUGGL’的下半部分被隱藏起來時,許多消費者有可能會將其誤認為是知名度更高的品牌‘GUCCI’,而這種誤解可能會導致不同的購買決定。這足以構成商標侵權。”
英國《金融時報》8月21日報道此事時稱,蓋住“CUGGL” 的下半部分,“你可能就會明白為什麼貪婪的全球訴訟發起人GUCCI抓狂”。
報道還稱,日本政府可能將“CUGGL”商標的成功註冊視為一項“政策上的成功”。這場糾紛,以及圍繞“惡搞”和“剽竊”的更廣泛的討論讓人們註意到爭議商標背後的申請人Nobuaki Kurokawa。
Nobuaki Kurokawa是一傢總部位於大阪的公司的老板,該公司銷售印有類似於知名品牌商標圖案的衣服。
目前,該公司官網上“CUGGL”T恤已顯示售完,但還能看到其他眼熟的設計,售價在1650-2999日元不等(約合83元-150元人民幣)。
比如,和“VANS”傻傻分不清的“NANS”:
近似“PUMA”的“POME”:
一眾“PUMA”變形款中,甚至還有“PANDA”:
“The North Face”近親:
“New Balance”和“Nike”遠親:
各種品牌的“影子”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