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消費者事務部周四表示,其已成立一個委員會來制定“維修權”框架。通過立法允許第三方維修消費者的設備,其有望對抗日益增長的“計劃報廢”文化,進而造福手機、平板、耐用消費品、汽車和農業等領域。
此前英美等國已推動類似的維修權立法(圖 via iFixit)
印度消費者事務部在一份聲明中稱,會議期間還強調如何讓企業出版有助於用戶輕松維修的相關手冊。
審議期間,大傢普遍同意科技企業應提供完整的示意圖紙、獲取維修手冊和軟件更新的途徑,並且軟件許可證層面也不應限制產品銷售的透明度。
此外維修診斷所需的零部件和相關工具,也應向第三方維修機構和個人開放。
幸運的是,印度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第三方維修市場,包括那些為循環經濟停工的備件產品。
據悉,該委員會由消費者事務副部長 Nidhi Khare 擔任主席,其他成員包括行業機構和利益相關者。
比如印度蜂窩和電子協會(ICEA)、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SIAM)、以及諸多消費者權益倡導組織和轟動人士。
而維修權框架的制定,將有利於當地市場的廣大消費者。此外通過鼓勵在原始設備制造商(OEM)與第三方之間開展的維修零部件貿易,此舉還有助於減少電子垃圾的產生、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一旦在印度推行,維修權法案將成為產品可持續性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大傢的維修權益都受到嚴重的限制。
不僅費時費力,有時付出的代價也異常高昂。
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消費者們幾乎沒有任何選擇。
作為參考,去年英美都通過有關確保設備可維修性的新規,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更是向可能存在“非法維修限制”的硬件制造商發出警告。
今年 3 月,三星為其 Galaxy 設備推出“自助服務”模式。同時蘋果也面向美國消費者,為其新款 iPhone 開設自助維修計劃。
至於印度將於何時確立並推行維修權法案,還請耐心等待實施細則的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