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成功研發新型納米材料:可使腫瘤生長抑制率達到80%


快科技6月9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最新的納米材料,可使腫瘤抑制率可達到80%以上。

科學界普遍認為,活性氧是癌細胞的天然殺手,具有快速殺滅癌細胞的能力。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團隊正是基於這一原理,研發出這種新型納米材料。這種材料能在生物體內按需自主調控,顯著提升活性氧的產生效率,進而有效抑制腫瘤生長。

納米材料研發領域,如何設計並生產合適尺寸的納米材料,以及如何延長其在腫瘤微環境的停留時間,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面臨的挑戰。然而,這項新成果通過實現納米材料的自組裝,極大地提升材料的靶向性和滯留性,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新型納米材料具有強大的組裝驅動力,即使在生物體內也能實現出色的組裝效果。這確保材料能夠長時間停留在腫瘤細胞內部,智能地選擇並攻擊腫瘤細胞,同時避免對正常細胞和組織的傷害,從而實現高效且安全的腫瘤治療

目前,該材料已完成實驗室開發階段,並在細胞和生物體層面得到充分驗證。實驗結果表明,其腫瘤抑制率可高達80%以上,顯示出巨大的臨床應用潛力。


相關推薦

2023-11-29

過這些技術的結合,即使使用傳統的高導電性電解液,也成功抑制氣體生成。東芝研究開發中心納米材料前沿研究實驗室高級研究員Yasuhiro Harada表示:“為將該技術部署到汽車用途,我們需要增加容量才能實現這一目標。為把電

2024-09-14

雯被確診患有右側卵巢性索間質腫瘤。隨後,醫生為小雯成功進行手術治療。卵巢性索間質腫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腫瘤,來源於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間質組織,占所有卵巢腫瘤的4.3%至6%。這類腫瘤具有分泌性激素的功能,可能導

2023-11-15

的行業排位賽中再次奪得先機,諾華正在加緊深化CAR-T的研發佈局。而此次引入靶向DLL3的CAR-T細胞療法並非是傳奇生物第一次與諾華合作。2023年4月,傳奇生物宣佈,其與強生和諾華就CAR-T產品技術轉讓、生產及臨床供應服務簽訂

2022-11-23

以色列的科學傢們創造第一個旨在對抗癌癥的納米機器人抗體,首次人體試驗將很快開始,將確定這些抗體的效果如何。這些特殊抗體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們被編程來決定腫瘤周圍的細胞是"壞"還是"

2023-11-29

選這些分子通過激活免疫系統的效應 CD8+ T 細胞來影響抗腫瘤活性的能力。 當幼稚 T 細胞遇到抗原時,它會分化為效應 T 細胞。 細胞毒性 CD8+ T 細胞負責殺死癌細胞或病原體感染的細胞,是一種效應 T 細胞。 在他們的“前六名

2023-01-19

件一旦低於一定的尺寸,就會失去其導電性能。據解,在納米尺度上,二維材料可比矽更有效地傳導電子。因此,尋找下一代晶體管材料的重點是將二維材料作為矽的潛在替代品。但在此之前,科學傢們必須首先找到一種方法,

2022-09-09

材料充放電的巨大膨脹,並配合單壁碳納米管導電劑以及新型粘結劑等輔料,構建穩定電極體系,電池能量密度提高到330Wh/kg,憑借疊片工藝以及電芯材料升級,在相同重量下能獲得更遠的續航裡程。相比於之前的大模組電池,

2023-11-29

任何汽車制造商對該電池感興趣,東芝也將與該公司共同研發這款新型的電池。由於在開采鈷的過程當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如果該電池投入使用,將大大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2022-06-22

可以幫著“看片子”,也許能大大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檢測成功率。他決定,將醫療影像與深度學習相結合。對於一個足夠好的深度學習模型,一是要有足夠多的數據,二是要有足夠強大的計算力。薑浩從北美和歐洲幾個研究機構

2022-07-27

病毒肺炎適應癥註冊申請。文中介紹,該產品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療藥物。2021年7月20日,國傢藥監局已附條件批準本品與其他逆轉錄酶抑制劑聯用治療高病毒載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此次為附條件批準

2022-08-07

增加治療新冠病毒肺炎適應癥註冊申請。本品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療藥物。2021年7月20日,國傢藥監局已附條件批準本品與其他逆轉錄酶抑制劑聯用治療高病毒載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此次為附條件批準

2023-08-04

患者的副作用和最佳劑量。國內某藥企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負責人評論說,AOH1996的機理還不是很合理,而且整體研究還太早期,沒辦法進行太多評論,目前看還不足以稱之為重大突破。還有藥企人士指出,目前市場的解讀過

2022-07-06

復合材料研制的空白。卓爾自主研發的ZA800輕型運動飛機成功首飛。 (卓爾宇航供圖)“飛機設計很成功,操控性、穩定性都非常不錯。”在首飛成功後,侯珉表示,卓爾ZA800飛機座艙寬敞舒適,機翼優化好、升力大,能在二三

2023-12-02

藝制程的追求永不停歇。2022年,當臺積電宣佈已經掌握成功大量量產3nm鰭式場效電晶體制程技術後,1nm開始一步步逼近。對於先進工藝的掌握,意味著更高的性能、更頂尖的技術。從3nm跨越到1nm,這其中面臨的技術挑戰猶如天